首页 百科知识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时间:2023-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五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原文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就是说“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就是要求学思结合而取其中,不可偏废。探其养生之道,答曰“中庸之道”。据史载:清代文学家姚鼐恪守“清心寡欲,待人极和谐,无贵贱皆乐与尽欢”的“中庸之道”,寿至85岁。由此,身心双健,艺树常青,足见“中庸之道”确实益于“处世、养生”也!

十五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原文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译文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贤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表现太过,子夏表现不及。”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与不及是一样的。”

阐释

“中庸”是孔子重要的方法论。

在孔子看来,“过”与“不及”都是错误的,都走了极端。

孔子认为,防止极端,就是要平衡两端而取其中。

孔子十分赞赏尧命舜时所说的“允执其中”。他强调,人不应固执己见和偏走极端,而是应适中、适当、适度、适可而止。偏离“中”,就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或错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所以,他坚决杜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等四种自以为是、固执偏见的现象,认为“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他赞赏的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而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实际上,孔子本人也正是给人留下一个执中适中的印象:“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那么,什么是“中庸”呢?

孔子曰:“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就是说“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所谓“中”,即肯定事情有一个适当的标准,超过这个标准就是过;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不及;处理事情时合乎这个标准就是执中。所谓“庸”即常也。“中庸”即认定这个标准是经常性的。

孔子教育门人,主张各个方面都应以“中庸”来严格要求自己。

在学与思上,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求学思结合而取其中,不可偏废。

在待人接物上,孔子主张“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在审美判断上,孔子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即使对待“不仁”的人,孔子也认为不能嫉恨其人过度:“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而在健康养生上,孔子更是注重把握“中庸”。孔子曰:“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意思是说,吃得太饱,住得太好,对身体是没有多大好处的。

孔子重视“中庸”,认为“中庸”是一种德行至高的境界,但即使是孔门高足子贡也很难达到“中庸”的境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尽管“中庸”简易可行,但人们的各种欲望和诉求常常蒙住人们的双眼,迷惑人们的心灵,让人们过于执著富贵、名利和各种欲望……

养生之道

中国的养生学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也以“中庸”为重要的指导原则。

七情不过

所谓“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在正常范围内,七情对健康影响不大,也不会引起什么病变。《内经》里说:“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时高兴、喜笑,有时发怒、有时忧愁、有时悲伤,好像自然界气候的变化有时候下雨、有时候干燥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内外刺激引起的七情太过,则能导致人发生多种疾病。

五味不偏

所谓“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所以,平时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做到五味调和。

适中饮食

肥胖病、心脑血管病等越来越年轻化,所以要注意及早防治,饮食以适中为宜,饱而不过,更不可饮酒过量。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晚餐大吃一顿而引发心脑血管病的例子不少。糖尿病与肥胖症更是许多疾病的基础病,因此,饮食方面,应坚持以素为主、肉为辅、多换品种的原则,达到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不缺,纤维量足,达到热量不超而体型适中,睡眠充足的健康状态。

适量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现代人若要延年益寿,必须克服危害身体健康的大敌——动不足静有余,只能求助于体育锻炼,但是,进行健身运动必须遵循因人而异、量体裁衣的原则,掌握合适的运动量,否则往往事与愿违。

药疗适量

有病不可忌医,但也不可迷信药物,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生理特点,适当补充一些钙及维生素等,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但过多依靠药疗,往往适得其反。

此外,日常养生把握“中庸”还应注意,要有节制地参加社会竞争,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劳逸结合,学会放松,忙中偷闲,懂得休养生息,并不断消除负面思想情绪,才能适者生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孔子所说的“中不偏,盈不溢”,是健康养生的重要原则,无论是饮食、运动,还是情绪与心态,均应以“中庸”为准。

养生典范

影视剧三栖的演艺名家严翔,从艺50余年,演了146部戏,曾以《日出》中的李石清与《上海的早晨》中的徐义德等人物赢得美誉。他1933年生于哈尔滨,今天仍神采奕奕活跃在荧屏之上。严翔缘何年逾古稀,仍能青春焕发?探其养生之道,答曰“中庸之道”。

“中庸”,即我国儒家传统的“中庸养心法”。据史载:清代文学家姚鼐恪守“清心寡欲,待人极和谐,无贵贱皆乐与尽欢”的“中庸之道”,寿至85岁。

率真达观、宽容仁厚的严翔立身处世决不离开“中庸”原则,一言一行,力求恰如其分:“自信但不自负,自谦但不自卑,自强但不自傲,自尊但不自大”。以此处世,人际和谐,以此养心,梦稳神怡。

严老颇有感悟地说:“中庸的心态极为重要。遇上不如意的事应尽快排解。做事不当,吃了亏,不怨不悔,怨悔最伤神。你说我好,我自知没那么好,不沾沾自喜;你说我坏,我也知道没这么坏,不恼不怒不生气。不恼不喜,顺其自然,安之若素,按部就班地去做自己的事。”

由此,身心双健,艺树常青,足见“中庸之道”确实益于“处世、养生”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