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像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遯翁、沧州病叟。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居建阳(今属福建)。
朱熹家世为婺源著姓,其父朱松深受二程思想影响,曾师事杨时弟子罗从彦,为程门三传弟子。朱熹从小就受父亲的教诲,5岁开始在其父指导下读书,学习儒家经典。10多岁时,日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从不间断,并以做“圣人”为自己的理想抱负。14岁时,父亲去世,依靠父亲的朋友刘子羽生活,朱熹遵父亲遗命跟从胡原仲、刘致中、刘彦冲而学,刘致中将女儿嫁给了他。
绍兴十八年(1148年),朱熹19岁,登进士第。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主簿。朱熹所学虽以儒家经书为主,但仍经常涉猎佛、道著述。他自己曾说过:“某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词、诗、兵法,事事要学,出入时无数文字。”(《朱子语类》卷一百零四)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受学于延平李侗,李侗乃罗从彦门人,与朱松为同门好友。朱熹见到李侗后,放弃了禅、道等学,从此专心致力于儒学的研究,学术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兵在金主完颜亮的率领下大举南侵,宋廷虞允文与其他各路将领会合,击溃金兵,收复十余州失地。孝宗即位后,抗金呼声日益高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朱熹向孝宗上言,力主抗金,反对议和。隆兴元年(1163年),受诏垂拱殿奏事,朱熹连上三奏,第一论致知格物之道,第二论抗金复仇之义,第三论开通言语抵防佞幸。乾道元年(1165年),朱熹任“武学博士”,因新任宰相洪适主和,辞归,居家潜心从事理学的研究与讲习。这期间与名儒张栻、吕祖谦等往来切磋,并著书立说,写成大量著作。
直到淳熙五年(1178年),因史诰的推荐,朱熹才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县)。在南康时,他出榜安民,请士民乡邻父老训戒子弟,修孝悌忠信之行,敦厚亲族,和睦乡邻,并要求乡党父老,推择子弟,入学读经。朱熹在南康颇有政绩,他曾办赈济,减赋税,筑江堤,办学校,要求朝廷“恤民”“省赋”。他还在庐山建立“白鹿洞书院”,讲习经书,宣传理学思想,培养了一批学生。
此后,朱熹历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江西提刑、漳州知府、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在湖南时,他又办了“岳麓书院”,讲学授徒。
绍熙五年(1194年),65岁的朱熹经宰相赵汝愚的推荐,任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他利用侍讲之便,向宁宗讲述“君臣父子之道”及“为学之道”,并议论朝政,面陈自己的主张,对宁宗所依赖的朝臣韩侂胄多有指斥,引起宁宗不满,罢侍讲职位。朱熹回到福建考亭。
庆元元年(1195年),赵汝愚罢相,韩侂胄执政,开始了反道学的活动。庆元二年(1196年),叶翥上书,指斥道学为“伪学”,请求除毁理学著述。监察御史沈继祖指控朱熹“十大罪状”:①不孝其亲;②不敬其君;③不忠于国;④辞职名玩侮朝廷;⑤为赵汝愚之死尽哀;⑥信蔡元定之邪说,有害风教;⑦诱尼姑为宠妾;⑧其家寡妇不夫而孕;⑨为地方官时多行不义;⑩欺民霸财。次年,朝廷正式将道学称为“伪学”,诏“伪学之党,勿除在内差遣”,甚至有人“乞斩熹以绝伪学”(《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四)。
庆元四年(1198年),宁宗下诏要求伪学之徒“改视回听”,并订立了《伪学逆党籍》,列入党籍者从宰相到士人共59名,致使朱熹的门人故交都不敢再与他交往,许多人甚至不敢以儒者自命。朱熹处在空前孤立的境地,但他仍然坚持讲学,直到死时,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
朱熹死后的9年中,理学一直处在被排斥、打击的地位,直到嘉定二年(1209年),朱熹才恢复名誉,诏赐遗表恩泽,谥为文,次年追赠为中大夫、宝谟阁学士。这时韩侂胄已被史弥远杀死,史弥远为相,始解理学之禁。理学家真德秀和魏了翁也在恢复理学地位和朱熹的名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此后,理学的地位逐步上升,朱熹的学说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下诏:“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朕定励志讲学,缅怀典刑,深用叹慕,可特赠熹太师,追封信国公。”(《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一《道学崇诎》)并提倡学者习读朱熹《四书集注》等著作。从此,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成为中国的正宗思想体系。
朱熹的学生众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陈淳、黄榦、蔡元定、蔡沈、辅广、张洽等。
朱熹著述甚丰,大多保存下来。计有《谢上蔡先生语录》《论语要义》《论语训蒙口义》《困学恐闻》《资治通鉴纲目》《论语精义》《八朝名臣言行录》《西铭解义》《太极图说解》《伊洛渊源录》《近思录》(与吕祖谦合著)《阴符经考异》《论语集注》《孟子集注》《论语或问》《孟子或问》《诗集传》《周易本义》《周易启蒙》《孝经刊误》《小学》《大学章句》《中庸章句》《大学或问》《中庸或问》《孟子要略》《楚辞集注》《仪礼经传通解》《韩文考异》《周易参同契考异》《书集传》《楚辞辨证》等。他的书信、题跋、奏章、杂文等被儿子朱在编为文集100卷,又有续集11卷、别集10卷,合称《朱子大全》。他的语录被黎靖德编为《朱子语类》140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