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节律与时效

节律与时效

时间:2023-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尚贤,使民不争。“得鱼”与“不得鱼”,我个人觉得就是这一章节中节律与时效管理的雏形。而要正确理解《道德经》,必须回到对“为无为,则无不治”这一句完整的话的正确理解上来。说的就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呼唤的是节律和时效管理。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管理要义:节律与时效。

对于贤能的人的奖励要有时限,不能简单地重复和搞世袭,让人们心服口服,没有可争议的地方;对于可以让人产生不同见解的话题,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得民心安稳、不出现动乱。这就是善于管理的专家,他们心胸宽广、实事求是。一般人无法知道他想什么、要做什么,那些即使能猜出他想什么、需要什么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不做,完全按事物的规律来处理,就没有什么事不能治理好的了。

逸评感悟:

小时候,雨季时,见大人们去钓鱼,我们也会跃跃欲试。到山中砍下小的竹子,放在油灯的火焰上,对每一竹节加热、校直,使竹竿变成直直的一条钓竿。大人们还会教导我们以钓竿开头第一节“得鱼”,第二节“不得鱼”,第三节“得鱼”,第四节“不得鱼”这样不断地数下去,直到尾部粗细合适的竹节处,取一个“得鱼”的竹节结束。如此就完成了一根“得鱼”钓竿的制作。“得鱼”与“不得鱼”,我个人觉得就是这一章节中节律与时效管理的雏形。

据不完全统计,从古到今《道德经》的版本不下一千多种,多数人一提《道德经》就会说老子在推销他的“无为而治”,是让人民顺从统治和屈服奴役制度。这完全是对这一学说的极大误解。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成功无不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根本就不可能“无为而治”,因此,人们难免会对《道德经》产生质疑。人们认为“无为而治”有不完全的地方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仔细去阅读和抄写几遍《道德经》的原文,你就会发现老子并没有“无为而治”之说,所有的章节中就这章节提到“为无为,则无不治”。而要正确理解《道德经》,必须回到对“为无为,则无不治”这一句完整的话的正确理解上来。

“为、无为”“事、无事”“想、不想”“得鱼、不得鱼”……说的就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呼唤的是节律和时效管理。该种禾苗的时候就种,该歇息的时候就歇息,试着去拔高禾苗以帮助它生长的事是违背常识的。这就是“为、不为”的全面的、真实的解释。如同人的呼吸一样,有呼有吸顺其自然,不能强制。老子之所以用“为、不为”来表述对任何事物的节律与时效管理的理念,是因为它还有更深的寓意,它几乎是解决一切事物问题的钥匙,可以说它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当“为”是我们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要避免“无为”的发生,当“无为”是我们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要避免“为”的发生。“为”“无为”没有特定的对象,它可以用于任何事物中。“文化大革命”的“为”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造成了巨大伤害,我们要做的便是使它“不为”;闭关自守的“无为”行为,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我们就要使它“为”起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才能使我们的建设走上健康的轨道。“为”和“不为”要适时调整,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它如同汽车的方向盘,人们不能凭借着一次“往左”打方向避免了一次坠落悬崖的经验而都“往左”,也不能凭借着一次“往右”打方向避免车毁人亡的经历而都“往右”。只有在“左”“右”随机的转换中,我们才能顺利到达我们的目的地。

“有所为,有所不为”,很多人以为这样就能理解老子的“为”和“不为”的真谛了。其实,这才是对这座智慧高山的初次攀登,以后的每一个细节项目的“为”和“不为”,并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才是“为”和“不为”的精髓。

有一家超市,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安装了一台自动售货机。原来没有的,现在有了。“无为”变“为”,这是一个进步了吧?可刚装上就经常出现问题,厂家人员多次来维护也不能解决,常常是客户购买的货被卡在机器中。机器不能正常工作,客户怨声不断,这是新的“不为”。经过观察,他们发现每次被卡时,货物或是立在自动取物桶的边缘未落下,或是卡在取物桶与玻璃门的缝隙中。针对这一情况他们设计了一个与取物桶同宽的三角棒,使取物桶的边缘成为三角形,并让它把取物桶与玻璃门的空间占据。取物桶的边缘变成斜的三角形后,货物失去了立在桶边缘的空间,变成“无为”,于是便服服帖帖地进入取物桶中,从此便没有被卡的现象了。卡的“不为”,造就了售货机的“为”。我们可以断定,以后一定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这台自动售货机“无为”的情形,也只有通过对各种“不为”的原因的处置解决,才能使这台售货机正常“为”起来,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如果我们把“为”当作1,那么“无为”就是0,1和0构成的就是计算机语言。它有无穷的寓意,完全能够代表世间万物。

对于贤能的人,我们肯定是要崇尚,给予荣誉、奖励的,但享受了崇尚和荣誉之后,就要清零,就要变得与其他人一视同仁了,使人民心服口服、没有争议。给每个人机会,形成人人平等、和谐、有序的局面。同样的,发言人、权威人物对于可使人们产生联想的话题,在适宜发表言论的时候就发表言论,不应该发表言论时就不发表,这样的“为”与“不为”才能使得人心不乱。

在中国以及国际上,围棋界的等级积分制度是“为”和“不为”的最好诠释。最初国家队棋手参加国际大赛都是指派式,这样不利于围棋水平的发展。于是国家队采用了先进的等级积分制度。国家队的围棋选手间下棋、比赛,每一盘胜负都有相应的积分,每次参加国内、国际大赛都要经过选拔产生参赛选手。而获得等级积分第一的国手可直接免选进入正赛。获得了一次比赛的免选权后,这位棋手的相应的等级积分就要清除。到下次比赛时,他就要参加选拔比赛才能决定是否获得比赛资格了。这就是目前最合理的“不尚贤”“使民不争”的制度。这样的良性竞争促进了围棋水平的提高。因此,“不尚贤”,不是简单地搞平衡消除不利的影响,而是一种进步的发展的工具。

为或不为,节律性、全面性的管理,是老子给我们的自我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是颠扑不破的规律。

有家公司,过去每月的收入都是按季节不同呈现一定的波动。它表现出来的节律是客观情况的反映。一天,某位领导对公司这样的运营收入变化很不满意,确实,至少它不能体现“与时俱进”。于是,命令各部门按全面预算、全面质量管理的手段,务必将每月的收入拉平,做到“与时俱进”。领导的一番话忙坏了手下的员工。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年底他们全年的收入划出一道平平坦坦的直线。领导的脸笑开了花,他似乎改变了规律;然而,每个月的成本支出却在默默地画出一条曲线,在它的背后,一点不差地反映出与过去收入的曲线基本相同的曲线!因此可见,规律,是掩盖不了的。所有对规律的掩盖,都是违背常识的折腾、胡闹。

如果获得成功能够得到嘉奖,不要乞求这样的好处源源不断、世袭般而来,否则是社会的不公平,会影响到许多新的成功的诞生。如果已经是一个世袭的局面,我们要努力把它消除,哪怕是一个漫长的岁月。相对于过好自己的一生,老子认为让更多的“第一”“顶尖”诞生出来更有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