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名赵佶,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赵佶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徽宗皇帝赵佶的文学艺术细胞特别发达,而且也颇为好色,放下自己宫中那么多如花似玉的女人不要,却要去嫖一个烟花女子李师师。
徽宗好色而又爱吃醋的情事,主要就体现在跟汴京名妓李师师的来往上。宣和五年(1124年)七夕节,宋徽宗到李家留宿,临别时把身上的龙凤鲛绡直系解下来作为信物赠给李师师。而李师师的结发丈夫贾奕时任都巡官,对此事当然很是恼火。但贾奕没有办法,就题写了一首《南乡子》词来抒发他的不满和无奈之情:
闲步小楼前,见个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浑似梦,追欢,执手兰房恣意眠。
一夜说盟言,满掬沉檀喷瑞烟。报道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
第二天晚上,徽宗又来了,并从李师师的梳妆盒里见到了这首词,什么都没有说。不久,这贾奕就被贬谪到距离京城极远的广南琼州去了。
相比之下,同样爱慕李师师的周邦彦就要幸运得多了。
周邦彦(1056—1121年),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周邦彦曾为李师师填写过词作《一落索》,李师师对此欢喜得不得了,便想嫁给他,只是她竟没能如愿以偿。随着时间发展,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密切,周邦彦有事没事都爱往李师师家跑。
【周邦彦】
有一次,徽宗又通过地下通道来到李师师家里。正巧周邦彦也在,慌急中周邦彦便只得躲入了床下。徽宗手里正拿着刚从江南奉送来的橙子,送来和李师师一起享用。这一切给躲在床下的周邦彦全看见了。两人玩乐一会儿,徽宗就回宫去了。而周邦彦出来后由于气愤,遂把刚才的情事写成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词,李师师当即便高兴地演唱起来: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全词准确地捕捉住破橙、调笙、絮语几个最富典型性的细节,在寻常琐事中寄寓深情,创造出意态缠绵的词境。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写情人双双共进时新果品,单刀直入,引入情境。“刀”为削果用具,“盐”为进食调料,本是极寻常的生活日用品。而并州产的刀剪特别锋利(杜甫:“焉得并州快剪刀”),吴地产的盐质量特别好(李白:“吴盐如花皎白雪”),“并刀”“吴盐”借作诗语,点出其物之精,便不寻常。而“如水”“胜雪”的比喻,使人如见刀的闪亮、盐的晶莹。二句造型俱美,而对偶天成,表现出铸辞的精警。紧接一句“纤手破新橙”,则前二句便有着落,决不虚设。这一句只有一个纤手破橙的特写画面,没有直接写人或别的情事,但蕴含十分丰富。谁是主人,谁是客人,一望便知。“破”字清脆,运用尤佳,与清绝之环境极和谐。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先交代闺房环境,用了“锦幄”“兽烟”(兽形香炉中透出的烟)等华艳字面,夹在上下比较淡雅清新的词句中,显得分外温馨动人。“初温”则室不过暖,“不断”则香时时可闻,既不过又无不及,恰写出环境之宜人。接着写对坐听她吹笙。写吹“笙”却并无对乐曲的描述,甚至连吹也没有写到,只写到“调笙”而已。此情此境,却令人大有“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感。“相对”二字又包含多少不可言传的情意。此笙是女方特为愉悦男方而奏,不说自明,故此中乐,亦乐在音乐之外。
上片写到“锦幄初温”是入夜情事,下片却写到三更半夜,过片处有一跳跃,中间省略了许多情事。“低声问”一句直贯篇末。谁问虽未明点,但从问者声口不难会意是那位女子。为何问“向谁行宿”,自知是男子的告辞引起的。挽留的意思全用“问”话出之,更有味。只说“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直是少人行”,只说“不如休去”,却偏偏不道“休去”,分寸掌握极好。这几句不仅妙在毕肖声口,使读者如见其人,还同时刻画出外边寒风凛冽、夜深霜浓的情境,与室内的环境形成对照。则挽留者的柔情与欲行者的犹豫,都在不言之中。词结在“问”上,亦即结束在期待的神情上,意味尤长。恰如毛稚黄所说:“后阕绝不作了语,只以‘低声问’三字贯彻到底,蕴藉袅娜。无限情景,都自纤手破橙人口中说出,更不别作一语。意思幽微,篇章奇妙,真神品也。”
此词不表现相会时的喜悦,却通过环境描写和对话来体现爱恋的温暖,其中“马滑霜浓”四字,曾为后世称道,皆认为体现了“丽极而清,清极而婉”的特点。全词纯以清丽的语言进行白描,读来浅显清新而又含蓄、典雅。
隔了几天,徽宗又过来了,李师师就唱起周邦彦写的这首《少年游·并刀如水》词给他听。还没听完,徽宗便龙颜大怒了,因为前次他俩的私情都反映在该词里了。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件值得宣扬的情事。于是赵佶就沉下脸来问道:“这词到底是谁写的?”李师师据实说了。
【李师师画像】
徽宗回到皇宫后,他让奸相蔡京过来,愠怒着问道:“开封府里的监税官周邦彦,听说对监督税务不严谨,那为何不按规定呈报上来?”蔡京一时也摸不准皇帝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便启奏道:“容微臣去调查清楚了,马上给皇上汇报此事颠末。”蔡京一回去,当即召唤京尹过来询问,谁知这京尹却说周邦彦负责的这块业绩做得最好。此时,蔡京竟决定:“你要知道,现在可是皇上对他很不满呀,那就只得牺牲周邦彦以迁就皇上了。”说罢,就以“职事废弛”的罪名,决定押送周邦彦速离京城。
过了几天,徽宗又到了李师师家,却未见李师师前来迎接。李师师的小侍女回答说李师师去给周邦彦送行了。于是宋徽宗心里大大不悦,但是他不想就这样在没见着李师师的情况下回宫。因此就在那儿等着,直到晚上李师师才回来。当他看到李师师的满脸愁容,一副憔悴不堪的样子时,不觉也怜惜起她来了。徽宗就问道:“周邦彦在离去前,可有什么新作?”李师师说周确实是有一首新作《兰陵王·柳阴直》词。徽宗不禁好奇:“你不妨给朕唱一遍。”李师师遂温婉地唱起了周邦彦临行时所写的新作。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索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李师师与周邦彦(绘画)】
词题为“柳”,实借柳发端,写客中送客之离愁。上片由柳阴、柳丝、柳絮,引出折柳送别之人。“谁识京华倦客”,一句道出“斯人独憔悴”之慨,折柳之多,见出送客之频、宦游之倦,离愁之浓。为下文铺垫、渲染。中片进入此番送别铺叙。“踪迹”“哀弦”“离席”,着“旧”“又”字,表明旅食京华、别愁殊多。接一“愁”字,水到渠成,所愁当为船快、路遥、人远。“回头”犹转眼,“望人在天北”,写居者伫立码头凝神痴望,形神在目。下片写渐远之后凄恻情怀。开头五字两顿,可知心情凄切至极。“渐别浦”二句实写船行孤寂,时间又渐近黄昏,于是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往昔与她相聚的欢乐,是乐景写哀,最后以“泪暗滴”收束愁绪。全词分往昔、她我、送留,想象与现实反复套叠,叙事抒情萦回曲折,而京华倦客之行为心绪一贯到底。离愁分量笔笔刻写入骨。宋人载西楼南瓦盛传此曲,“谓之渭城三叠”,不为无因。
周邦彦发扬了柳永以来创制长调的艺术手法,不仅能层层铺叙,始终不懈,一笔到底,而且还致力于结构的严整与富有变化,呈现出一种回环曲折、前后呼应、疏密相间和不即不离的特点。
这首词经李师师一唱,那音节和声容都达到了极致,徽宗当即不由大喜起来,连忙命人把周邦彦召回来,并任命他为大晟乐正,后来周邦彦还官至大晟乐府待制。周邦彦可以说是因祸得福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