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雅·采薇

小雅·采薇

时间:2023-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可见《毛诗》认为《采薇》是周文王时事。遂饿死于首阳山。这是关于采薇最早的记录。再回到这首《采薇》。那年暮春时节,她刚好采薇回来,嫩绿的豌豆苗,在竹篮里生机盎然。从此以后,采薇的女子,心绪全无。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岁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 释

小雅:《诗经》中的“小雅”诗篇大都作于周室衰微至周平王东迁这一历史时期。

采薇:郑玄《毛诗传笺》:“西伯以殷王之命,命其属为将,率将戍役,御西戎及北狄之乱,歌《采薇》以遣之。”

靡(mǐ):无。

盬(gǔ):止息。

牡(mǔ):雄性的马。

骙骙(kuíkuí):马强壮貌。

杨柳:蒲柳。朱《传》:“杨柳,蒲柳也。”晋·崔豹《古今注·草木》:“蒲柳,水边生,叶似青杨,一名‘蒲杨’。”

◎ 周文王

释 读

《采薇》与《君子于役》同为战争题材的诗歌,《君子于役》是描写一位在战争中倚门伫望等候良人归来的思妇诗,而在这首《采薇》里,我们俨然看到的是征夫的思归情怀,所以我们将此诗作为《君子于役》的姊妹篇,这是在思念另一端的守候。

《诗序》:“《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可见《毛诗》认为《采薇》是周文王时事。旁证有《逸周书·叙》:“文王立,西距昆夷,北备猃狁。”朱右曾注:“《诗·采薇序》与此略同。”

周代,北方的猃狁[1]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历史上有诸多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歌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以及深切的思归情怀。

薇也叫薇霍,历来为贫者所食,遂有此典故:《史记·伯夷列传》记载,伯夷、叔齐乃商末属国孤竹君之二子也,以清高隐逸闻名。时商纣王昏暴,民不聊生。伯夷、叔齐恶之,闻周文王贤,乃往归之。周文王卒,周武王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杀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姜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周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这是关于采薇最早的记录。

◎ 采薇图

“行道迟迟”,待惊天动地的杀戮之后,征夫终要返回家乡。而关于故乡的回忆最深刻的是她,以及薇。薇是野地里的豌豆苗,一种天然生长的野菜,是清贫生活粮食的补充,也是每餐必备的青菜。年年岁岁铺天盖地地滋长萌芽,柔嫩而略带苦涩,却有无尽的清新质朴。采薇,本无韵致可言,而她却将薇菜采撷得温馨动人,充盈着生活的气息。那年暮春时节,她刚好采薇回来,嫩绿的豌豆苗,在竹篮里生机盎然。而他正随队伍出征,在桃花初绽的路口她过来与他拥别,对他说,早点回来。他展露出暖意的笑容,告诉她,等桃花再次盛开的时候,我就凯旋归来。话刚落,送别的人群就拥挤而来,将他们冲散,篮子里的豌豆苗无力坠落,散乱一地。人生苦短,聚少离多。这一次,是否生离死别,谁能知晓?

从此以后,采薇的女子,心绪全无。她整颗的心,随频繁的战事而沉浮。此后,年年春天野豌豆苗的清新绿意再无人过问。而她却在每一个黄昏日暮,灯火阑珊初上之时,把所有的悲伤站成一个无声的想念。如今,采薇人安在?出征多年的征人终于回来了,你是否还伫立在当年送别的路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征人回来了,走得太久,回来得太迟。莫怪他,他已苍老,何况“雨雪霏霏”大雪封路,举步维艰。他又怕走得太快,不知怎么面对她。在无数个春日秋月,征战的步履,匆匆而过,征人已是白发苍苍,而记忆里采薇的女子却容颜未变,流年仁慈没有带走那历历犹新的如花笑颜,和她亲手烹煮的微微苦涩的豌豆苗。如今“雨雪霏霏”,我为重逢风尘仆仆而归。大雪从天而降,此时此刻的归人,口吟“曰归曰归”,心是怎样地酸楚难耐。

昔日去时,还是柳色青青的春天,而今我归来,这里却雪花霏霏。深长的思念,穿越漫漫年华,如此寂静,如此微渺,却执着与你相见重逢。多年战火,我终回归,而故园不再,已见不到你那温暖如春的微笑。唯有身后一片枯萎败落的桃林,曾经分明是美满潋滟的。桃花开了又开,时光老了又老。纵然那年桃花妖娆繁华,有些人我们却再也寻觅不到了。

《诗经》里的故事,永远是人们记忆中的故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近代谢公(安)因弟子聚集,问《毛诗》何句最佳。谢玄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云:“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此后,由谢安之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成为《诗经》中最美的句子。其实,诗的本意并不美,然而,我们执着地认为它是美的。因为它真正触碰到人内心里的柔软之处,动容人的感情,所以这样的美丽是最动人、最深刻的。

◎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王夫之《姜斋诗话》有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杨柳依依”的明媚春光衬托凄凉不尽的哀思,情真意切,此后叙事抒情,借景言情,情景交融,遂成为通用的写作表现手法。

春去秋来,荒草蔓天。言辞闪烁,字字血泪,眉眼尽是凄凉不堪。一场顾盼流离的思念,到最后徒留下的是空洞苍白,且听风吟那是谁的叹息。却终究,没有谁能够逃避这样悲辛的生命。由《采薇》我们已然看到关于生命的解读。在无涯的时间轨迹面前,人都是软弱的,一切不由选择就会被决定,甚至根本不能够把握个人的命运,征人只能听任统治者的摆布,生死由天。《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两方交锋,他们并不关心孰胜孰败,也许他们也知道战争并非正义,可他们往往身不由己陷入战事。在这首征夫思乡的诗歌中,透过历史的烽烟,回望那些冢中枯骨,那些漂泊饥寒的离殇,是不尽的哀痛。不由地让我们反思回顾那些历代战事,以及对生命的无奈与悲叹。

如此《诗经》里那些恒久的伤痛,锋利而尖锐,一语言辞就刺痛了后世读诗人的心。想那《君子于役》中的女子,穿山越海的思念,会在这一首《采薇》中得到安慰。她的良人终会回归故乡。且奈何,她已看不到结局。一如漫山遍野的薇,倾心呼唤,“采薇采薇”——而今采薇人安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