毖1彼泉水,亦流于淇2。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3,聊4与之谋。
出宿于泲5,饮饯6于祢,女子有行7,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8,还车言迈9。遄臻于卫10,不瑕11有害?
我思肥泉12,兹13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14。驾言出游,以写15我忧。
——出自《诗经·邶风·泉水》
注解
1.毖(bì):“泌”的假借字,泉水涌流貌。
2.淇:淇水,卫国河名。
3.娈(luán):美好的样子。诸姬:指卫国的同姓之女,卫君姓姬。
4.聊:一说愿,一说姑且。
5.泲(jǐ)、祢(nǐ)、干、言:均为地名。
6.饯:以酒送行。
7.行:指女子出嫁。
8.载:发语词。脂:涂车轴的油脂。舝(xiá):同“辖”,车轴两头的金属键。此处脂、舝皆作动词。
9.还车:回转车。迈:远。
10.遄(chuán):疾速。臻:至。
11.瑕:通“胡”、“何”;一说远也。
12.肥泉、须、漕:皆卫国的城邑。肥泉一说同出异归之泉。
13.兹:通“滋”,增加。
14.悠悠:忧愁深长。
15.写:通“泻”,除也。与“卸”音、义同。
译文
泉水汩汩流呀流,一直流到淇水头。梦里几回回卫国,没有一日不思念。同姓姑娘真美丽,愿找她们想主意。
出门住宿在泲,喝酒饯行在祢。姑娘要出嫁,远离父母兄弟家。回家问候我诸姑,顺便走访大姊处。
出门住宿在干,喝酒饯行在言。抹好车油上好轴,回转车头向卫走。赶到卫国疾又快,大概不会有妨害?
我一想到那肥泉,不禁连声发长叹。想到须邑和漕邑,我心忧郁不称意。驾好车子去出游,用来书写我的愁。
古代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叫归宁。归,回也;宁,问安(父母)也。
《诗经》中有多首写女子归宁的篇目,就像我们前面读过的《葛覃》,《泉水》写的是卫女思归宁,但没有成行的故事,诗中写道“有怀于卫,靡日不思”,这是一种惆怅的乡愁。
在古代,嫁出去的女儿好似泼出去的水,回娘家那可不像现代女性那么简单,买个车票,拎着大包小包就回了。旧时女子要回娘家,须先征得夫家同意,夫家要是不同意,想都甭想,所以《葛覃》中会有“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之句。
回去了什么时候回,是住上三五天,还是半个月,带点什么东西孝敬父母,都得听夫家安排。
《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浩浩荡荡,气势庞大,贾府的人个个翘首以待。不过,如果仔细研究原著就会发现,元春“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也就是说,元春还要在“酉”时(即下午5点~7点)陪皇上看灯后才能起身前来省亲,戌初(即晚上7点左右),才起身回娘家,话完家常,看完宝玉等一干亲眷,众人谢恩已毕,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
这样算起来,元春省亲是晚上七点半到后半夜两点,省亲时间大约也就七个小时。而且,什么时候做什么、见什么人,都有严格的规矩,听起来似乎一点都不自在。
其实,这还算是好的,总是可以回娘家的,像是迎春那样,遇人不淑,嫁给了个“中山狼”“无情兽”,活活地被折磨致死,娘家却无能为力的恐怕也不在少数。
由此可知,对于古代女子来说,回娘家,回到熟悉的家园,重温少女时代的生活,看看年迈的父母,问候熟悉的兄弟姊妹,是件天大的事,能不能回、怎么回、何时回都需要认真合计。
《泉水》一诗中有一句,“娈彼诸姬,聊与之谋”,很值得琢磨,诗中的主人公想要回娘家,却寻不到办法,所以想找和自己一起嫁过来的同族姐妹商量,希望能拿个主意出来,看看怎么才能回家,这便牵扯到先秦时代的婚配制度——“媵制”。
看过《芈月传》的人,应该对这种婚配制度并不陌生。秦王娶了姐姐芈姝,顺带娶了小姨子芈月,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不合情理,可在古代却是一种常态。
《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记载:“媵者何?诸侯娶一国而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
这话很容易理解,诸侯娶一国之女为夫人,女方须以侄(兄弟之女)娣(妹妹)随嫁,各家女眷,一共九人。而天子规格更高,更加尊贵,媵妾的人数是十二人。自上而下,到了普通的卿、士大夫之流,怎么着也得三五人吧?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描写了湘君等待湘夫人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人物原型是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也就是舜帝的两个媳妇,大女儿娥皇属于舜的正妻,二女儿女英则是媵侍。
古代,姐妹共侍一夫,有很多。除了娥皇、女英,在文史丹青中留名的,还有汉成帝的飞燕合德,还有唐玄宗的媳妇们,杨玉环和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后面三位分别是杨玉环的大姐、三姐、八姐,还有李煜的大、小周后。
虽然都是共侍一夫,地位却不同。妻妾差别很大,正妻的出身高于媵妾。妾在家庭中主要承担生儿育女的作用,生出的孩子还属于“庶出”,地位不高,像是《红楼梦》里的探春,是贾政和赵姨娘生的闺女,虽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虽裙钗理家,却也为出身感到自卑。
古代常常称娶妻纳妾,这四个字里就有讲究。
“妻”“妾”二字前面的动词不同,“娶”是明媒正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不必说,还要完成“三书六礼”,要有“聘书”“礼书”“迎书”,还要履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程序复杂,而纳妾程序就简单多了。
关于彩礼,也有不同。娶妻送到岳父家的叫“聘礼”,“纳妾”的则属于“买妾之资”。
《泉水》中主人公说,“娈彼诸姬”,应该是嫁给诸侯之家的正妻,她想回娘家了,便和自己一起嫁过来的同族姐妹倾诉愁苦,排解郁闷,想找一个法子回娘家去。
可试想一下,正妻都无计可施,何况乎那些出身微贱、不受重视的媵侍呢?问她们,无异于是缘木求鱼,她们自然也是没有办法的,一群女人在一起,七嘴八舌话故园,不过是徒增惆怅罢了。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这些全是诗人的幻想中回娘家的情形,陈震《读诗识小录》评曰:“全诗皆以冥想幻出奇文,谋与问皆非实有其事。”陈继揆《读诗臆补》也说:“全诗皆虚景也。因想成幻,构出许多问答,许多路途,又想到出游写忧,其实未出中门半步也。”
欲归不得,只能付诸想象,也只能通过漫无边际、虚无缥缈的想象,来怀念家乡和父母兄弟,聊解乡愁,以慰相思之情,让人觉得思乡情切,感人至深,却又心生怜悯。
读此诗,也让人感觉古代女子身如浮萍的悲哀,庆幸自己生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工作中很多事情做不了主,回趟老家看个父母,还是能自己做得了主的。古代女子嫁了人,只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切便全部仰仗于夫君,万事半点不由自己。
倘若碰上一个吴越王钱镠那样对老婆好的男人还算幸运的。
钱镠不仅是治国理政的一把好手,老百姓口中的“海龙王”,他所治理的江南,“境内无弃田”,土地膏腴,岁熟丰稔,对待糟糠结发之妻,也是体恤有加。庄穆夫人随其南征百战,担惊受怕、颠沛流离了一辈子,成了一国之母,经常思念家乡,钱镠允许她每年春天都回家乡看看,在娘家住上一阵子。
过去临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岭,一边是陡峭的山峰,一边是湍急的苕溪溪流。钱镠心细如发,怕庄穆夫人轿舆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专门拨出银子,派人前去铺石修路,路旁边还加设栏杆。后来这座山岭就改名为“栏杆岭”了。
那一年,庄穆夫人又去了郎碧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见西湖堤岸春色将老,陌上花开烂漫,想到与夫人已是多日不见,思念万分。
回宫后提笔写上一封书信,寥寥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其中有这么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成为千古佳句。
“田间阡陌的花朵都开好了,你可以缓缓回来了吗?”
九个字,平实温馨,含思婉转,特别是“缓缓”二字,纵然是一国君主,权倾天下,思念妻子,却也小心翼翼,不忍心催促她快快回到自己身边,想让她在娘家享受亲人团聚之乐。一句话,简简单单,却是相思处处。钱镠对妻子真挚深厚的关心和爱,满满的,都要溢出来了。
据说,庄穆夫人读此信时,当即落下两行珠泪。
我猜想,每一个女子遇到这样珍视自己的夫君,都会感动到两眼噙泪,心头一暖吧!纵使因为各种不可控的原因,回不到故土,一时看不到父母兄弟,也能有怀安慰,安稳度日,真愿天下每一位女子都能如此有幸。
和慕清一起读诗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