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别样的闺怨

别样的闺怨

时间:2023-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当然,这不是首创,它起承于《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又转合于唐诗宋词元曲。我不明白的是,古诗中的男子为什么都要选择离家远行。这女子却又没有生离死别的情绪,还一腔儿嗔、一腔儿怨、一腔儿喜地等他回来。诗词创作、诗词理论颇佳,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在元代被称为元代“曲家翘楚”。王昌龄是否化用此诗,不得而知。这些闺怨诗的色调很暗。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古诗十九首》之二

《文心雕龙》中,有《物色》篇提到了叠字之趣:“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是字虽少却能表达很多事物的意思,此诗便是如此。

昔日有一女子,春日凝妆上翠楼,她看到的,草已泛青,且青一色铺在河边,从河的这头到河的那头,望不到边。楼下园中的柳树也已从嫩黄过渡到浅绿,绿得郁郁葱葱,绿得恍如有轻烟从中衍生。楼上的女子盈盈而立,姿态雍容,她面容姣好地立在窗边,阳光映衬出了她白皙的面庞,她红妆素裹,确实曾经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纤细而光洁的手臂伸出来,遮住些日光,好让自己能看到近处的草色青青,看到远处的山山水水。你看,这几个字还真的以少胜多,写出了很多的情貌。

而我觉得,这叠字,不仅仅是状物之情貌,还有音律之美,“青青、郁郁、盈盈、皎皎、娥娥、纤纤”,考虑到了平仄对仗之美,置于整首诗中,读起来便有了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之感。当然,这不是首创,它起承于《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又转合于唐诗宋词元曲。唐诗中寒山和尚的“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宋词中有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元曲中有乔吉的“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我读元曲时,说这叠字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音韵美,大概也可以诉此情状了。

诗中有一离家的游子,或是荡子,已经离家很久了,一年又一年的杨柳依依,也未见回转,女子只好一日日梳洗凝妆,只为游子归来的时候第一眼便能看到自己最好的模样,纵使时光如电,也要让游子在归来的时候看见如昔般花颜,续起如昔的欢爱。

我不明白的是,古诗中的男子为什么都要选择离家远行。是为求取功名吗?可在东汉那个环境里,战乱频起,民不聊生,哪一个皇帝和政府是可以效忠的呢?是为游山玩水吗?也许!在山水中安放自己多情而郑重的灵魂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为什么,山水中游荡却不曾捎回家书一封?让她在绣楼上无望地守候。是为养家糊口吗?也或许是,可为什么,既然为生计离家出走,独守的女子却有那么多的忧伤?诗中女子住在高楼上,且有植满柳树的园子,园子外还有潺潺的河流,而且,女子还可以盛妆上楼,可见家境殷实。是出外征战吗?这女子却又没有生离死别的情绪,还一腔儿嗔、一腔儿怨、一腔儿喜地等他回来。分明都不是,这是个谜。

在此之前,无名氏也写过闺怨,是那首《饮马长城窟行》,同样以“青青河畔草”开头,其中有几句非常著名:“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那也是一个思远的妇人,可好歹良人还给她捎来尺素书,尽管书中未提归期,总归还在安慰,“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有过怀念总比什么也没有的好,满诗的哀怨。

声声慢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

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

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天净沙·即事

元 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

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

停停当当人人。

李清照(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诗词创作、诗词理论颇佳,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元代他的诗流传到朝鲜和日本。明代他的诗篇收入《唐音统签》的《全唐诗》中。清朝皇帝雍正把他与他的好友拾得封为“和合二圣”。寒山的诗风是口语体的白话诗。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乔吉(约1275—1345年),一作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一生无意仕途,以“江湖状元”自居。在元代被称为元代“曲家翘楚”。现存杂剧《扬州梦》《两世姻缘》《金钱记》三种。散曲有《梦符小令》。

杳杳寒山道

唐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饮马长城窟行

汉乐府民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在此之后,王昌龄也写闺怨,说是凝妆的女子,看到陌头杨柳色,就“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里是悔、是怨、是苦,与《古诗十九首》不太相同。王昌龄是否化用此诗,不得而知。及至后来有了越来越多的闺怨诗,都是在阐述闺中寂寞,暗夜凄苦,难以渡过。或者与边塞诗连在一起,说明征夫离家,家人无望地守候。这些闺怨诗的色调很暗。

可这首《青青河畔草》偏有几分明媚。

这里的女子是个倡家女。古代,“倡”并不等于“娼”,她们只是以才艺吃饭,并不出卖身体,不是寻常人理解的娼妓。即使只是倡女,也是迎来送往的,见惯了各色人等,终于可以择木而栖从了良,原想可以耳鬓厮磨、被翻红浪的。可这夫君,又走了,抛下了这明艳的女子,一年年杨柳青青,却不见斯人归来,女子只好满腔嗔怨地说一句:空床难独守。

正值妙龄女子,空床可能真的难以独守,不然就不会有红杏出墙了。

若搁在宋代以至明清,这简直是石破天惊的一句埋怨,即使是闺词,也是惊世骇俗的,在东汉,却还不会被指责。可是,就算不是罪过,要是大剌剌地这么喊出来,也是要有几分勇气的。可见这个女子多么的有个性,情感又是多么的强烈、多么的浓艳,连带着古诗也这么的明媚,以至于这闺怨是怨而不伤,十分明艳。

闺怨

唐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他是我思念的人,我想之、念之、心之、系之,有何不可?总比藏在心里,像黛玉一样绝魂而去要好得多。光阴如此短暂,还未曾过尽千帆皆不是,日子就已经老成夕阳了。有爱,说出来,也不枉过一生。说过,做过,努力过,即使到最后是两不相干的,人生终了时,也不会后悔。

由此而言,这闺怨该是多么的别样,即使放在今天,也有明亮的色彩。

春来了,草色入帘青,陌头杨柳也青成一笼烟,桃花就要开了,我们是否也该盛妆出行,去我们想去的地方,和我们欢喜的人在一起,踏踏青,谈谈情,蹙几分明媚交给今后的岁月?也让春风春雨春花春柳春色春情,抚慰我们的心灵。

走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