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浓度、 温度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测定(NH4)2S2O8与KI反应的速率、反应级数、速率系数和反应的活化能。
二、 实验原理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Δc(S2O2-8)为S2O2-8在Δt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的改变值;c(S2O2-8)、c(I-)分别为两种离子初始物质的量浓度(mol·L-1);k为反应速率常数;m和n为反应级数。
为了能够测定Δc(S2O2-8),在混合NH( 4)2S2O8和KI溶液时,同时加入一定体积的已知浓度的Na2S2O3溶液和作为指示剂的淀粉溶液,这样在反应(1)进行的同时,也进行如下的反应:
反应 (2) 进行得非常快, 几乎瞬间完成, 而反应 (1) 则慢得多, 所以由反应 (1) 生成的I-3立即与S2O2-3作用生成无色的S2O2-6和I-。因此,在反应开始阶段,看不到碘与淀粉作用而产生的特有的蓝色。但是,一旦Na2S2O3耗尽,反应(1)继续生成的微量I-3立即使淀粉溶液显示蓝色, 所以蓝色的出现就标志着反应 (2) 的完成。
从反应方程式(1)、(2)的计量关系可以看出,S2O2-8物质的量浓度减少的量等于S2O2-3物质的量浓度减少量的一半, 即
在固定c(S2O2-3),改变c(S2O2-8)和c(I-)的条件下进行一系列实验,测得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就能根据v=kc(S2O2-8)m·c(I-)n的关系推出反应的反应级数。
再由下式可进一步求出反应速率常数k为
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 反应速率常数k与反应温度T有如下关系
式中,Ea为反应的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因此,只要测得不同温度时的k值,以lgk对1/T作图可得一直线,由直线的斜率可求得反应的活化能Ea,即
三、 仪器、 药品及材料
1. 仪器
恒温水浴一台、 烧杯 (50m L) 5个 (标上1、2、3、4、5)、 量筒 (10m L4个, 分别贴上0.2mol·L-1(NH4)2S2O8、0.2mol·L-1KI、0.2mol·L-1KNO3、0.2mol·L-1 (NH4)2SO4,5m L量筒2个(分别贴上0.05mol·L-1Na2S2O3、0.2%淀粉)、秒表1块、玻璃棒或电磁搅拌器。
2. 药品
(NH4)2S2O8(0.2mol·L-1)、KI(0.2mol·L-1)、Na2S2O3(0.05mol·L-1)、KNO3 (0.2mol·L-1)、(NH4)2SO4(0.2mol·L-1)、淀粉溶液(0.2%)、Cu(NO3)2(0.02mol·L-1)。
四、 实验步骤
1.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求反应级数、 速率系数
在室温下,按表2.6所列各反应物用量, 用量筒准确量取各试剂, 除0.2mol·L-1 (NH4)2S2O8溶液外,其余各试剂均可按用量混合在各编号烧杯中;当加入0.2mol·L-1 (NH4)2S2O8溶液时立即计时,并把溶液混合均匀(用玻璃棒搅拌或把烧杯放在电磁搅拌器上搅拌), 等溶液变蓝时停止计时, 记下时间t和室温; 计算每次实验的反应速率v。
表2.6 动力学实验数据
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求活化能
按表2.6中实验1的试剂用量分别在高于室温5℃、10℃和15℃的温度下进行实验,这样就可测得这三个温度下的反应时间, 并计算三个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及速率系数。
3.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室温下,按表2.6中实验1的试剂用量,再分别加入1滴、5滴、10滴0.02mol·L-1 Cu(NO3)2溶液(为使总体积和离子强度一致,不足10滴的用0.2mol·L-1(NH4)2SO4溶液补充)。
五、 实验记录及处理
1.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室温:15℃)
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表2.7)
表2.7 数据记录
利用表2.7中各次实验的k和T, 作lgk-1/T图, 求出直线的斜率, 进而求出反应 (1)的活化能Ea。
3.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表2.8)
表2.8 数据记录
六、 思考题
1. 总结浓度、 温度、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本实验为什么可以由反应溶液出现蓝色的时间长短来计算反应速率? 溶液出现蓝色后是否反应就终止了?
3.实验中,Na2S2O3溶液的用量过多或过少,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