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及要求
1.学习用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2.掌握用压片法制作固体试样晶片的方法。
3.熟悉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由苯甲酸分子结构可知,分子中各原子基团的基频峰的频率在4 000~650 cm-1,见表6-1。
表6-1 原子基团的基频峰的频率范围
本实验用溴化钾晶体稀释苯甲酸标样和试样,研磨均匀后,分别压制成晶片,以纯溴化钾晶片作参比,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分别测绘标样和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然后从获得的两张图谱中,对照上述的各原子基团频率峰的频率及其吸收强度,若两张图谱一致,则可认为该试样是苯甲酸。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Nicolet_is 1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压片装置
压片机
玛瑙研钵
红外干燥灯
2.样品
苯甲酸、溴化钾均为优级纯
苯甲酸试样经提纯
四、实验步骤
1.开启空调机,使室内的温度为18~20℃,相对湿度不大于65%。
2.苯甲酸标样、试样和纯溴化钾晶片的制作
取预先在110℃烘干48 h以上,并保存在干燥器内的溴化钾150 mg左右,置于洁净的玛瑙研钵中,研磨成均匀、细小的颗粒,然后转移到压片模具上(见图6-4和图6-5)。依图6-4顺序放好各部件后,把压模置于图6-5中的7处,并旋转压力丝杆手轮1压紧压模,顺时针旋转放油阀4到底,然后一边放气,一边缓慢上下移动压把6,加压开始,注视压力表8。当压力加到1×105~1.2×105kPa时,停止加压,维持3~5 min,反时针旋转放油阀4,加压解除,压力表指针指“0”,旋松压力丝杆手轮1取出压模,即可得到直径为13 mm,厚为1~2 mm透明的溴化钾晶片,小心从压模中取出晶片,并保存在干燥器内。
图6-4 压模结构
1—压杆帽;2—压模体;3—压杆;4—顶模片;5—试样;6—底模片;7—底座
图6-5 压片机
1—压力丝杆手轮;2—拉力螺柱;3—工作台垫板;4—放油阀;5—基座;6—压把;7—压模;8—压力表;9—注油口;10—油标及入油口
另取一份150 mg左右的溴化钾置于洁净的玛瑙研钵中,加入2~3 mg优级纯苯甲酸,同上操作研磨均匀、压片并保存在干燥器中。
再取一份150 mg左右的溴化钾置于洁净的玛瑙研钵中,加入2~3 mg苯甲酸试样,同上操作制成样品,并保存在干燥器内。
3.根据实验条件,将红外分光光度计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调节,测绘红外吸收光谱。
4.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绘苯甲酸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
五、数据处理
1.记录实验条件。
2.在苯甲酸标样和试样红外吸收光谱图上,标出各特征吸收峰的波数,并确定其归属。
3.将苯甲酸试样光谱图与其标样光谱图进行对比,如果两张图的各特征吸收峰及其吸收强度一致,则可认为该试样是苯甲酸。
六、思考题
1.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对固体试样的制片有何要求?
2.如何着手进行红外吸收光谱的定性分析?
3.红外光谱实验室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什么要维持一定的指标?
七、注意事项
制得的晶片必须无裂痕,局部无发白现象,如同玻璃般完全透明,否则应重新制作。发白表示压制的晶片薄厚不匀;晶片模糊表示晶体吸潮,水在光谱图中3 450 cm-1和1 640 cm-1处出现吸收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