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93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
实验目的
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通过实验掌握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的原理,加深对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
实验原理
理想稀溶液具有依数性。凝固点降低就是依数性的一种表现,即对一定量的某溶剂,其理想稀溶液凝固点降低的数值只与所含溶质的粒子数目有关,而与溶质的特性无关。
假设溶质在溶液中不发生缔合和分解,也不与固态纯溶剂生成固溶体,则由热力学理论,可以导出理想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ΔTf与溶质质量摩尔浓度bB之间的关系:
或
由此可导出溶质摩尔质量MB的计算公式:
若已知Kf,测得ΔTf,便可用式(3)求得MB。也可由式(2)通过ΔTf-mB,线性回归以斜率求得MB。Kf的数值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当以环己烷作为溶剂时,Kf的值是20.00K·mol-1·kg。
图6-14 冷却曲线图
纯溶剂的凝固点是其液-固共存的平衡温度。将纯溶剂逐步冷却时,在未凝固之前温度将随时间均匀下降,开始凝固后由于放出凝固热而补偿了热损失,体系将保持液、固两相共存的平衡温度不变,直到全部凝固,再继续均匀下降(见图6-14曲线a)。但在实际过程中经常发生过冷现象,其冷却曲线如图6-14曲线b所示。溶液的凝固点是溶液与溶剂的固相共存时的平衡温度,其冷却曲线与纯溶剂不同。当有溶剂凝固析出时,剩下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因而溶液的凝固点也逐渐下降(见图6-14曲线c),如果溶液的过冷程度不大,析出固体溶剂的量对溶液浓度影响不大,则以过冷回升的温度作凝固点,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见图6-14曲线d)。如果过冷太甚,凝固的溶剂过多,溶液的浓度变化过大,则出现图6-14曲线e的情况,这样就会使凝固点的测定结果偏低。
实验用品
仪器 凝固点测定仪(见图6-15);精密电子温差仪;电吹风;分析天平(0.0001g)移液管(25 mL);滤纸等。
试剂 萘;环己烷;碎冰等。
图6-15 凝固点测定仪装置
实验步骤
(1)洗净凝固点管,并用电吹风吹干,按图6-15将凝固点测定仪安装好。
(2)加冰,调节冰浴的温度为3.5℃左右。
(3)测定纯溶剂的凝固点,用移液管取25mL环己烷加入干燥的凝固管,直接浸入冰浴中,将精密电子温差仪的测温探头插入凝固点管中,注意测温探头应位于溶液中间位置,均匀缓慢地搅拌,1~2s一次为宜。当温度基本不变时,读出温度值,即为环己烷的近似凝固点。
(4)将凝固点管从冰水浴中拿出,用毛巾擦干管壁外的水,用手握住温热凝固点管,使结晶完全融化,至精密电子温差仪显示6~7℃,将凝固点管放入作为空气浴的外套管中,均匀缓慢搅拌,1~2s一次为宜。定时读取并记录温度,温差仪每20s鸣响一次,可依次定时读取温度值。当样品管里面的液体出现固体时,再继续操作、读数,约10min。注意:判断样品管中是否出现固体,不是直接观察样品管里面,而是从记录的温度数据上判断,即温度由下降较快变为基本不变的转折处。重复本步骤一次。
(5)溶液凝固点的测定:精确称取萘0.1000~0.1200g,小心加入凝固点管中的溶剂中,注意不要让萘黏在管壁上,并使其完全溶解。注意在使萘溶解时,不得取出测温探头,溶液的温度不得过高,以免超出精密电子温差仪的量程。
(6)待萘完全溶解形成溶液后,将凝固点管放入作为空气浴的外套管中,均匀缓慢搅拌,1~2s一次为宜。定时读取并记录温度,温差仪每20s鸣响一次,可依次定时读取温度值。当样品管里面的液体开始出现固体(是什么?)时,再继续操作、读数,约10min。注意:判断样品管中是否出现固体,不是直接观察样品管里面,而是从记录的温度数据上判断,即温度由下降较快变为下降较慢的转折处。重复本步骤一次。
(7)实验完毕,将环己烷溶液倒入回收瓶。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用ρt/(g·cm-3)=0.7971-0.8879×10-3 t/℃计算室温t时环己烷的密度,然后算出所取的环己烷的质量mA。
(2)由测定的纯溶剂、溶液凝固点计算萘的摩尔质量。
注意事项
(1)测定时冷水浴温度控制在3.5℃左右,太低或太高对实验都会有影响。
(2)控制适当的搅拌速度,搅拌器应避免碰撞测温探头,否则会引起温差读数的异常波动。
(3)加入固体样品时要小心,勿黏在壁上或撒在外面,以保证量的准确。
(4)溶质萘的量可取0.1~0.15g。
思考题
(1)在冷却过程中,凝固点管内液体有哪些热交换存在?它们对凝固点的测定有何影响?
(2)为什么要用空气夹套?
(3)溶质在溶液中有电解、缔合的现象,对摩尔质量的测定值有何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