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用双臂电桥测量低电阻

用双臂电桥测量低电阻

时间:2024-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21 用双臂电桥测量低电阻电阻值按其大小可分为高、中、低三种阻值。惠斯登电桥适用于测量中电阻。了解双臂电桥测低电阻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组装双臂电桥测低电阻;用箱式双臂电桥测量导体的电阻率ρ和温度系数α。灵敏度──用以调节电桥灵敏度。

实验21 用双臂电桥测量低电阻

电阻值按其大小可分为高、中、低三种阻值。不同值的电阻,测量方法不相同。惠斯登电桥适用于测量中电阻(1Ω~100kΩ之间的电阻)。双臂电桥(又称开尔文电桥)是根据惠斯登电桥原理改进而成,它能够较好地消除或减小连接导线的电阻和接触电阻(称为附加电阻,约10-4Ω~10-2Ω)带来的影响,适合于测量阻值在10-5Ω~1Ω范围内的低电阻。如测量金属材料电阻率电机变压器绕组的电阻、低阻值线圈电阻等。

【实验目的】

(1)了解双臂电桥测低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组装双臂电桥测低电阻;

(3)用箱式双臂电桥测量导体的电阻率ρ和温度系数α。

【实验仪器】

箱式双臂电桥,直流电源(含电流表),灵敏检流计,电阻箱(0.1级),标准电阻(0.01级),滑线变阻器,待测低电阻、铜或铝圆棒,游标卡尺和米尺,温控电炉。

图4-21-1 惠斯登电桥

【实验原理】

1.双臂电桥线路结构及消除附加电阻影响的原理

图4-21-2 双臂电桥原理图

图4-21-2为双臂电桥线路结构图。双臂电桥在线路结构上与惠斯登电桥有两点显著不同:a.低阻值的待测电阻RX和桥臂电阻RS均为四端接法;b.增加了两个高阻值电阻R3和R4,构成双臂电桥,构成双臂电桥的“内臂”。

四端电阻外侧的两个接点称为电流端,如图4-21-2中RX的A1、B1端。四端电阻的电流端通常接电源回路,从而将电流端的附加电阻折合到电源回路的电阻中,如图4-21-2的A1、C1两接点的附加电阻折入了电源内阻。而B1、B3两接点用粗导线相连,设B1、B3间附加电阻为r。后面将证明。若R1、R2、R3、R4满足一定条件,即可消除r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四端电阻内侧的两个接点称为电压端,如图4-21-2中RX的A2、B2端。四端电阻的电压端通常接高电阻回路或电流为零的补偿回路。图4-21-2中,A2、C2两接点的附加电阻分别并入R1、R2;而B2、B4两接点的附加电阻分别并入R3、R4。由于R1、R2、R3、R4本身电阻很高,所以,这些附加电阻对它们的影响甚微。此外,电压端之间的部分即为低电阻本身,无另外的连接导线,故有效地消除了导线电阻的影响。

2.双臂电桥的平衡条件

调节双臂电桥平衡,就是调节电阻R1、R2、R3、R4和RS,使B、D两处等电位,检流计电流Ig=0。由图4-21-2中所示电流方向,可列出方程

联立求解得

式(4-21-2)就是双臂电桥的平衡条件。只要待测低电阻按四端接法接入测量,就可像惠斯登单臂电桥那样用(4-21-2)式计算RX

图4-21-3 QJ-44型直流双臂电桥的线路原理图

【实验仪器介绍】

图4-21-3是QJ-44型箱式(即携带式)直流双臂电桥的线路原理图,其总量程0.000 11~11Ω,分五个量程,其各量程的使用范围和等级可见表4-21-1。图4-21-4是它的面板图,各旋钮的功能如下:

C1,P1,P2,C2──外接四端电阻接入端。其中C1、C2表示电流端,P1、P2表示电压端。

K1──放大器电路中专用9V电源开关。

调零──设表头自由零点无误,接通K1后,由于未经调节的放大器可能有电压作用于表头,因而需要通过调零旋钮来调整放大器的初始状态,使表头恢复指零。

灵敏度──用以调节电桥灵敏度。

倍率读数M──用于调节适当的倍率R1/R2。可参考表4-21-1选取倍率M。

步进读数RSA──RSA是十进盘;每旋一挡相当于改变滑线读数盘转一圈的值。

滑线读数盘RSB──RSB和步进读数RSA一起,组成比较臂标准电阻RS

B──是电桥主电路电源按钮开关。由于测量时主回路电流较大,因此,B按钮开关只能在测量时按下,测定后应马上松开。

G──是检流计的按钮开关。按下后,检流计接入电桥电路。

图4-21-4 QJ-44型双臂电桥的面板图

仪器的操作步骤如下:

(1)将仪器平衡放置,K1开关扳到“断”,看表针是否指零,如不是,先机械调零。将四端电阻RX接在电桥相应的接线柱上。

(2)K1开关扳到“通”,看表针是否指零,如不是,调节调零旋钮,使表针指零。

(3)置灵敏度旋钮在最大灵敏度(即顺时针旋到底)的一半左右,置步进读数RSA、滑线读数盘RSB在最小位置(此时步进读数并非0值)。

(4)用跃接法和逼近法,先使倍率读数M取小挡(最好与估计量级一致或稍小),按下B和G,逐渐增大倍率M,待指针从一边偏向另一边时,倍率M退回一挡。

(5)逐渐增大步进读数RSA,待指针从一边偏向另一边时,RSA退回一挡,然后逐渐增大滑线读数盘RSB,一定可以找出指针指零的位置。

(6)将灵敏度旋钮旋至最大(顺时针到底),仔细调节滑线读数盘RSB,使指针指零,此时电桥已处平衡,而被测电阻值为

表4-21-1 QJ-44型双臂电桥的倍率与待测电阻范围、等级、允许误差的关系

【实验内容与步骤】

1.用组装双臂电桥测量低电阻

(1)按图4-21-5联线组装双臂电桥,其中G为检流计,RG是开关式的保护电阻(有粗、中、细三挡),R1、R2、R3、R4是4只0.1级的电阻箱,RS为四端标准电阻,RX是待测四端低电阻,RX、RS均用四端接法联线,R为滑线变阻器(0~50Ω),E为含有5A电流表的数字显示稳压电源,E约取1V。

注意:组装时,仪器要求合理布置,既安全又操作方便;联线电路最好用三种颜色的导线,适当选择导线的长短,检查接线端是否牢固,线路经教师检查后才得进行测量。在操作过程中R1、R2、R3、R4均绝对不能置于零,否则当电源接通后因电桥严重失去平衡,会使检流计烧坏。

(2)开始测量时,RG和R都取大一些的阻值,这容易调节电桥平衡,R2、R4可取同一值(例如R2=R4=1 000Ω),R1、R3可另取同一值(例如R1=R3=1 600Ω)。操作时根据检流计的偏转,同步调节R1、R3(注意:R1=R3),逐渐使电桥平衡。每次调节时,要先断开电源开关K,调节后并确认无误时,再闭合K。

(3)当粗调平衡后,减小RG和R,再同步调节R1、R3,细调电桥平衡后,列表记录R1=R3、R2=R4最后的阻值,计算RX及不确定度u(RX)。写出RX的标准表达式RX=RX±u(RX)。

图4-21-5 双臂电桥电路图

2.用箱式双臂电桥测量导体的电阻率

粗细均匀的圆导体,其电阻值与长度L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成反比,即RX=ρL/S,其中ρ为比例系数,它仅与导体材料有关,称为电阻率。若已知导体的直径d,则

测量步骤如下:

图4-21-6 圆形导体(金属棒)

(1)将待测圆形导体(如铜、铝棒)做成四端电阻,如图4-21-6所示,把相应的电流端、电压端接入箱式双臂电桥的C1、C2、P1、P2接线柱,列表记录游标尺测量待测圆导体不同部位直径d五次,求出直径的平均值d和不确定度u(d)。

(2)取圆导体P1、P2之间的长度为L(用米尺单次测量),按使用仪器的操作步骤测出电阻值RX,列表记录测量数据。

(3)再改变长度L的值4次,分别测出电阻值RX,列表记录测量数据。

3.用箱式双臂电桥测量导体的温度系数(选做内容)

通常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于金属导体有Rt=R0(1+αt+βt2+…),其中R0为导体在0℃时的电阻,Rt为导体在t℃时的电阻,α,β,…为电阻的温度系数,且α>β>…。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可近似为线性关系,即

测量温度系数α有多种方法,需采用哪种方法由实验室给定。下面是几种常见易行的方法:

(1)将待测电阻浸在冰水中,测量其0℃时的电阻R0,然后再测量其在t℃时的电阻Rt,代入式(4-21-5)中算出α。

(2)先测出电阻的温度t1℃时的电阻值R1,再测出温度t2℃时的电阻值R2,因为R1=R0(1+αt1)、R2=R0(1+αt2),消去R0,可解得

【注意事项】

(1)用箱式双臂电桥测量电阻时,开关B只能在测量时按下,测好后应及时松开再读数。因测量线路上的总电流可达1.5A,电池消耗太大。

(2)遇到指针摆动速度太快时,应慎重操作,及时松开箱式电桥的B和G按钮。

(3)选择的倍率M要使步进读数RSA不能为0。

(4)箱式电桥使用完毕,B和G按钮应松开;K1开关应放在断的位置,以免白白消耗检流计的工作电源。如电桥长期不用,应取出内附电池。

预习思考题

(1)为什么不能用惠斯登电桥测低电阻?从惠斯登电桥改进到双臂电桥主要采用了哪些办法?

(2)简述QJ-44型双臂电桥的使用操作步骤和注意的事项。若测RX≈0.7Ω,其倍率M应选多大?

(3)测量圆导体的电阻率实验中,导体的长度L是导体的哪部分的长度?在实验中,若测出L=L±u(L)、d=d±u(d)、RX=RX±u(RX),请写出电阻率ρ的计算公式和不确定度u(ρ)的公式。

思 考 题

(1)调节用电阻箱组装的双臂电桥平衡时应注意什么?

(2)若四端待测低值电阻的电流端、电压端内外接反了(电流方向未错),标准电阻RS未接反,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

(3)在双臂电桥线路中,如果待测电阻RX的P1与P2相互交换而接错,问电桥能否平衡?会发生什么现象?

(4)用双臂电桥测低值电阻时,如果待测电阻两个电压端(P1、P2)引线过细、过长(即引线电阻较大),对测量的准确度有无影响?为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