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2)了解负反馈放大器各项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3)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万用表
(3)交流毫伏表
(4)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原理
图1-5-1为带有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在电路中通过Rf把输出电压UO引回到输入端,加在晶体管T1的发射极上,在发射极电阻Rf1上形成反馈电压Uf。根据反馈网络从基本放大器输出端取样方式的不同,可知它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基本理论知识参考课本。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图1-5-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1.负反馈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
AVf的表达式为:
从式中可见,加上负反馈后,AVf比AV降低了(1+AVFV)倍,并且|1+AVFV|愈大,放大倍数降低愈多。深度反馈时,
2.反馈系数
3.负反馈改变放大器的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
负反馈对放大器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比较复杂。不同的反馈形式,对阻抗的影响不一样。一般并联负反馈能降低输入阻抗,而串联负反馈则提高输入阻抗;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阻抗降低,电流负反馈使输出阻抗升高。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4.负反馈扩展了放大器的通频带
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的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的表达式分别为:
可见,引入负反馈后,f Hf向高端扩展了(1+AVFV)倍,f Lf向低端扩展了(1+AVFV)倍,使通频带加宽。
5.负反馈提高了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当反馈深度一定时,有
四、实验内容
1.测量静态工作点
(1)按图1-5-1所示正确连接线路,K先断开即反馈网络(Rf+Cf)先不接入。
(2)打开直流开关,使US=0,第一级静态工作点已固定,可以直接测量。调节100kΩ电位器使第二级的IC2=1.0m A(即UE2=0.43V),用万用表分别测量第一级、第二级的静态工作点,记入表1-5-1。
表1-5-1 测量静态工作点数据记录表
2.测试基本放大器及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1)测量基本放大电路的AV、Ri、RO及f H和f L值并将其值填入表1-5-2中,测量方法参考实验三,输入信号频率为1k Hz,Ui的峰-峰值为50m V。
(2)在接入负反馈支路Rf=10kΩ的情况下,测量负反馈放大器的AVf、Rif、ROf及f Hf和f Lf值并将其值填入表1-5-2中,输入信号频率为1k Hz,Ui的峰-峰值为50m V。
※f H和f L以及f Hf和f Lf的测量均为选作实验内容。
表1-5-2 测试基本放大器及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数据记录表
注: 测量值都应统一为有效值的方式计算,绝不可将峰-峰值和有效值混算,示波器所测量的为峰-峰值,万用表和毫伏表所测量的为有效值。测f H和f L时,输入Ui=50m V,f=1k Hz的交流信号,测得中频时的UO值,然后改变信号源的频率,先f增加,使UO值降到中频时的0.707倍,但要保持Ui=50m V不变,此时输入信号的频率即为f H;降低频率,使UO值降到中频时的0.707倍,此时输入信号的频率即为f L。
3.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
先接成基本放大器(K断开),输入f=1k Hz的交流信号,使UO出现轻度非线性失真,然后加入负反馈Rf=10kΩ(K闭合)并增大输入信号,使UO波形达到基本放大器同样的幅度,观察波形的失真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