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目的
(1)学会用化学方法提纯氯化钠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溶解、减压过滤、蒸发、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
(4)了解中间控制检验和氯化钠纯度检验的方法。
预习要求
(2)理解在中和过量的NaOH和Na2CO3时,只能选用HCl溶液,而不能选用其他酸的原因。
(3)掌握检查杂质离子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
(4)熟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
参考学时
3学时。
实训原理
1.杂质的去除
粗食盐中通常含有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和可溶性杂质(主要是Ca2+、Mg2+、K+和SO2-4)。不溶性的杂质,可以用溶解和过滤的方法除去,对于可溶性杂质,可用化学方法除去。
由于BaSO4不易形成晶形沉淀,所以在缓慢滴加BaCl2稀溶液的同时,要加热氯化钠溶液并不断地搅拌,沉淀生成后,继续加热并放置一段时间,进行陈化,以利于晶体的生成和长大。
将溶液过滤,除去BaSO4沉淀,再加入NaOH和Na2CO3溶液,发生以下反应:
过量的NaOH和Na2CO3可通过滴加HCl除去。
对于很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如KCl),由于含量很少,在后边的蒸发、浓缩、结晶过程中,绝大部分会留在母液中,不会和NaCl同时结晶出来。
生产中,在物质提纯时,为了检验某种杂质是否除尽,常常采用取少量样液,在其中加入适当的试剂,从反应现象判断相应杂质是否除去,这种方法称为“中间控制检验”,而对产品纯度和含量的测定,则称为“成品检验”。
2.氯化钠提纯流程
氯化钠提纯流程如图2-15所示。
图2-15 氯化钠提纯流程示意图
仪器及试剂
仪器:台秤、烧杯、玻璃棒、量筒、抽滤瓶、蒸发皿、试管、pH试纸、滤纸、布氏漏斗、循环水真空泵。
试剂:2mol·L-1HCl、2mol·L-1NaOH、1mol·L-1BaCl2、1mol·L-1Na2CO3、0.5mol·L-1(NH4)2C2O4、粗食盐(s)、镁试剂。
实训内容
1.粗食盐的提纯
(1)在台秤或电子天平上,称取5.0g研细的粗食盐,放入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动,并加热使其溶解。溶液沸腾时,在搅动下逐滴加入1mol·L-1BaCl2溶液稍过量至沉淀完全(约2mL),继续加热5min后陈化20min,以便使BaSO4颗粒长大而易于沉淀和过滤。
(2)在滤液中加入1mL 2mol·L-1NaOH溶液和3mL 1mol·L-1Na2CO3溶液,加热至沸腾,待沉淀沉降后,在上层清液中滴加1mol·L-1Na2CO3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静置片刻,用普通漏斗过滤。
(3)在滤液中逐滴加入2mol·L-1HCl溶液,并使滤液呈微酸性(pH=3~4)。
(4)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用小火加热蒸发,浓缩至稀糊状,但切不可将溶液蒸发至干(注意防止蒸发皿破裂)。
(5)冷却后,用布氏漏斗减压抽滤、吸干,并用少许蒸馏水洗涤两次,每次都需抽干。
(6)将结晶置于干净的蒸发皿中,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烘干。
(7)称量氯化钠晶体(精盐)的质量,并计算产率。
2.产品纯度的检验
各取少量(约1g)提纯前后的粗盐和精盐,分别用5mL蒸馏水加热溶解,然后各装于三支试管中,组成三个对照组。
(2)Ca2+的检验:在第二组溶液中,各加入2滴0.5mol·L-1(NH4)2C2O4溶液,观察溶液中有无沉淀产生,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Ca2+存在。
(3)Mg2+的检验:在第三组溶液中,各加入2~3滴1mol·L-1NaOH溶液,使溶液呈弱碱性(用pH试纸试验),再各加入2~3滴“镁试剂”,观察两溶液中有无天蓝色沉淀产生,若有天蓝色沉淀生成,证明有Mg2+存在。
镁试剂是一种有机染料,它在酸性溶液中呈黄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或紫色,但被Mg(OH)2沉淀吸附后,则呈天蓝色,因此可以用来检验Mg2+的存在。
注意事项
(1)食盐溶液浓缩时切不可蒸干。
(2)普通过滤与减压过滤的正确使用与区别。
实训思考
(2)用HCl溶液调节滤液pH值时,为何要调节至弱酸性?
(3)提纯后的食盐溶液浓缩时为什么不能蒸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