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句子”专题复习教案
杨 林
[教学思想]
高考句子仿写题型始于1994年,中间隔了三年,从1998年至今的高考试卷都使用了这种题型。仿写题属于表达应用能力层级(D级)的考查题目,它有如下一些特点:(1)具有开放性,不规定答案,所答的内容符合题目要求就行;(2)具有综合性,涉及知识运用的方面很多,有语法知识的运用,修辞知识的运用等;涉及能力考查的方面也很多,首先要理解所提供的语言环境的特点,弄清题目暗含的要求,其次要根据题目中显性的和隐性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最后还要组织语言正确地表述出来。
做好这类题,既有利于语言表达题的得分,更重要的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大幅度提高作文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理解仿写的题型。
2.提高学生仿写句式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主干知识及典型例题全部制成幻灯片,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
因为是高三复习课,教学容量大,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师梳理知识脉络,然后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练习巩固,再通过师生讨论评价,最后悟出道理,总结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句子仿写不单单是一种语言形式的开放性多样性的练习,它更是对学生语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文化综合素养的全面考查。因此,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文化文学积累,唤起学生对文化感悟、语言运用的热情,进而指导学生理解所提供的语言环境的特点,弄清题目中显性的和隐性的要求,正确、优美地表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特点分析
1.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方式。对于句式,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
一是语法的角度:研究句子有哪些格式,各种格式的句子是怎样构成的,叫做“结构句式”。结构句式包括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单句又有单词句和短语句,复句又有多种类型。从语法的角度研究句式是对语言现象的静态分析,偏重于认识和理解,主要解决怎样做到使语言表达正确无误的问题。
二是修辞的角度:研究哪一种格式的句子最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感情,更具有说服人、感染人的表达效果。从修辞的角度研究句式是对语言现象的动态分析,偏重于运用,主要解决怎样做到使语言表达形象、生动、鲜明、有力的问题。
2.所谓“仿用句式”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中所说明的“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属于修辞的范畴,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技能,而非语言分析的能力,其能力层级当在D等(应用),而非B等(理解)。
幻灯片展示归纳:
三、类型讲解(幻灯片展示要点)
常见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嵌入式
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或前或后要相同。
教师演示一:
如: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_________,史诗还在续写。我们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分析]
(1)打比喻。文中列出三个类似的比喻句子(像),那么也要造类似的比喻句才可以。可以写“五十年像一首歌曲”“五十年像一个赛场”“五十年像一部戏剧”“五十年像一条大路”,等等。
(2)前低后扬。从“有急流也有缓流”“有冷色也有暖色”可以看出,前者表低落,后者表扬起,那么在拟定新句子的时候,可以注意到这个特点。与上面对照,可以写“有低音也有高音”“有失误也有成功”“有平静也有高潮”“有弯曲也有笔直”,等等。
(3)前后照应。“长河永远奔流”照应“有一条长河”等,那么续文也应照应上文的内容,可以写“乐曲渐趋高潮”,“赛事正趋激烈”,“剧幕徐徐拉开”,“大路继续向前”,等等。
学生练习一:
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二)续写式
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教师演示二:
根据语意仿写。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快乐,快乐就像朝阳下跳跃的孩童,如朝霞似火。
学生练习二:
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①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联式
教师演示三: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扫千年旧习,_________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题例:①树一代新风②大地气象新①树世纪新风②神州大地新。
第二题例: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学生练习三:
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①爆竹声声脆,______________②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四)命题式
设定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按照例句式仿写。
教师演示四:
仿用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智慧之窗。
[简析]
试题的基本要求有两点:一是必须以“时间”作为本体;二是必须写出两个并列关系的比喻句。如果再仔细分析,本题的要求还有三点:一是比喻中本体必须出现,可以是明喻或暗喻,但不能是借喻;二是每句话的两个分句均为主谓句,后一个分句为兼语式;三是前后两分句的语意必须衔接,后一个分句应对前一个分句从功能及作用上作出合理的解释。如将书籍比做梯子,下面紧接着就写梯子能“引导”人“登”上殿堂,又如将书籍比喻成“钥匙”,下面就说它能“开启”心灵之窗。
[参考答案]
时间好比一个良医,它能教我们医治流血的伤口。时间如同一位慈母,它将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
时间如同一位法官,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公正无私的。时间好比一支画笔,它在人们的脸上画出了人生的沧桑。
学生练习四:
在“橡皮”“圆规”“直尺”中任选两种,仿照例句,各写一句话。(句式、字数可以和例句不同)
[例句]粉笔: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
(五)开放式
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所写句子的内容或形式隐含在答题者过去的阅读视野中。
教师演示五:
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学生练习五: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童年是旭日,___________________
老年是夕阳,___________________
岁月是充满变幻的风云,_________________
理想则是人生永远的北斗。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练习
详见活页练习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掌握仿写的一般方法,提高仿写(写作)能力。
【方法技巧】
解题一般分两步。首先是运用解数学题的思维方式,对给出的句子进行分析,从内容、句式、修辞和字数四个方面审题,找出仿写时必须满足的全部条件及要求,这是解题关键,也是前期准备;然后才是造出一个或两个满足这全部条件要求的句子,检查一下衔接与照应,这是后期制作。
一、导学导练
解答仿写这类题目,最关键的是把握语境,理解仿写对象的结构和含义,使答案“神形皆像”。可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修辞、句式和内容三个方面来加强训练。
(一)修辞“依葫芦画瓢”
仿写题基本上要求运用适当的修辞或句式。这正体现了《考试说明》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要求,着重在“运用”上考查修辞,对促进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是很好的导向。
教师演示一:
下面四个比喻,意思连贯,本体、喻体分别含有递降关系。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祖国是一座花园,__________________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_______________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_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西部是一座书库,
青藏高原是书库里最厚重的一本书;
西藏是一页纸,
布达拉宫是纸上最神奇的文字。
(本题第一句的比喻领起下面三句的比喻,构成递降关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喻合理贴切。这对考生的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必须兼顾几方面的要求或者说是限制。)
学生练习一:
仿照下面例子,从“冰”“书”“竹笋”“燕子”“柳枝”五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注释。
例如:骆驼——眼中的沙漠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绿洲。
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枪——正义的保镖,邪恶的帮凶。
(二)结构“循规蹈矩”
在仿造句子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修辞形式的高度统一,而且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仿造出来的句子一定要与提供的例句结构相同。
教师演示二:
1.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两句话,使它们构成排比。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撒下一粒种子,便种下一份希望;夏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第一句是主—谓—定—宾结构,第二句是动—定—宾结构,第三句是状—动—定—宾结构,仿写时应严格按照这一句子结构形式。还要注意后两句所陈述的内容必须围绕前面的季节和所选定的动词来展开。
[例句](夏天)是生长的季节,撒下一滴汗水,便浇灌一棵禾苗;(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得到一粒果实,便增加一份喜悦。
[误例](夏天)是耕耘的季节,滴下一滴汗水,便得到一份保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摘下一颗果实,便得到一份收获。
学生练习二:
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三句话。要求:①续写部分与给定句子的句式(不是……却……)相同,构成排比;②要与给定句子所描写的主体一致,表现对医护人员的赞颂。你不是启明星,却带来了希望的曙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容“前后兼顾”
仿写时不仅要注意修辞、照应句式,还得注意句子内部逻辑关系。
教师演示三:
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式和修辞,再写两个句子。
心正则笔直。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分析]首句是一个紧缩句,阐明了心与笔的关系。以下分别是朝代、人物、人物精神品质概括和人物的主要事迹;最后以反问的形式点出该人物独具特色的一部作品。仿写部分前后应是因果关系。
[例句]①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②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一行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生练习三:
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的句式用举例的方法续写两个句子。
批阅古典诗词,你可以——品味诗人们的各种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叫钟情山水;
二、解题思路
(一)准确审题、有的放矢
1.审主旨内容
任何一句话或一段话都有一个中心,根据例句,审清仿句的内容主旨,做到内容一致。当然其中还涉及到感情一致、风格一致。如所给语句文采飞扬,充满褒扬之情,那么仿写的语句也应与之一致,否则就会显得不协调、不和谐。
2.审句式结构
这种题型大多要求句式一致,那就要看例句是何种句式:是复句还是单句。如是复句,仿句也应是复句,且假设、因果、递进、并列等复句关系也应一致;如是单句,仿句也应是单句,且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相一致。
3、审修辞格式
这种题型往往要做到修辞一致,这就要求考生对《考试说明》中提到的常用的八种修辞能正确理解,并能熟练运用。这八种修辞是比喻、比拟、排比、反问、对偶、借代、设问、夸张。如修辞使用不当,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二)明确思路;一定二仿三连
第一步:确定对象(如仿句的主语、喻体等)。以1998年的题为例,原题是: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4分)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不超过60个字)
这道题所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仿句要求以“时间”开头,主语已加以限定,则确定的对象为喻体。可确定的对象有:清风、细雨;清泉、流水;良药、利刃……
第二步:遣词仿写。根据审题信息,例句的内容是描写书籍的作用,则仿句的内容是要描述时间的作用,根据本体和喻体相通这一特点,仿写出的语句有:清风能吹散愁云,细雨能洗去杂质;清泉能洗涤污垢,流水能冲走痛苦的回忆;良药能减轻伤痛,利刃能切除毒瘤……
第三步:连贯语句。根据句式一致,把以上内容连贯成与原文主旨一致的几句话。
时间好比一阵清风,它能帮助我们吹散心头的愁云;时间如同一场细雨,它能协助我们洗去心头的杂质。时间好比一池清泉,它能帮助我们洗涤心灵上的污垢;时间如同一股流水,它能协助我们冲淡心灵上痛苦的回忆。时间好比一剂良药,它能帮助我们减轻心灵上伤痛;时间如同一把利刃,它能协助我们切除思想上的毒瘤……
三、课堂练习
1.仿照下面的句式,运用拟人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描写对象,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火,闪烁、跳跃、滑动、游移,只要有足够的氧,在任何时空中都能爆裂出辐射状的光芒,不断模拟自我,再现自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下面“不是”和“如同”的句子,各造一个句子,表达你对承诺的理解。
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承诺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忍受痛苦的代价;承诺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仿造下列构思,选择特定事物,仿写两例。
仿写一仿写二
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攀登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作一次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