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妙用标点符号的故事

妙用标点符号的故事

时间:2024-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妙用标点符号的故事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书法家写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故意欺她没有学识,一气之下要治他的死罪。将黛玉百感交集、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复杂心情和神态刻画了出来。

妙用标点符号的故事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书法家写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由于书法家的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故意欺她没有学识,一气之下要治他的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赶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词。”他当场断句吟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后,转怒为喜,赐给他银子压惊。

唐代诗人杜牧七言律诗《清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把标点一改,变成了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人就《清明》一诗,不增减一字,只加标点,变成了电影的一个镜头,时间、地点、场景、对话皆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标点的正确运用,不仅使文章语言通顺、脉络清楚,而且在文学作品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语言起不到的作用,《红楼梦》中在描写林黛玉临终时,作家是这样运用标点的:“宝玉!宝玉!你好……”两个“!”写出黛玉用生命在呼喊;一个“……”将黛玉百感交集、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复杂心情和神态刻画了出来。句子省略的部分可以让读者充分想象,这样更能打动人的心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省略号起到了许多文字不能起到的妙用。

知识链接

ZHI SHI LIAN JIE

下面每句句子都表示一个标点符号,你知道是什么吗?按答案看一看你想的是否正确。

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圈。   。

中间要停顿,圆点带尾巴    ,

并列语词间,点个瓜子点    、

并列句子间,圆点加逗点    ;

总结说话前,上下各一点    :

发问或疑问,耳下附一点    ?

命令打招呼,滴水下屋檐    !

引文特殊词,前后夹直角    “”

补充或解释,前后加弯月    ()

人名或地名,下面画直线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