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时间:2023-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青少年时期大体上相当于中学时期。又非孩子,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美国脑神经科学家们对11岁左右的青少年进行的实验证明,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感知、情绪等方面做出的错误判断最多,到大约7年之后,也就是基本完成生理发育的时候,他们才能比较准确地判断感情。然后将青少年判的结果与年轻的成年人的判断对照。

青少年时期大体上相当于中学时期。11岁到15岁是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15岁到18岁是青年期,相当于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由于生理的发育、成熟,必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被时代打上了烙印一样,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孩子的青春期,明白这种时代的烙印是孩子走向成熟的标志,还要知道在这种时代烙印的背景之下,青春期孩子的一些特点。

一、独立性增强

随着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的独立性急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表现出“顺从”和“听话”。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二、情绪两极化

青春期孩子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

三、心理向成熟过渡

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孩子,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以及理想与现实、爱好与学业、感情与理智、自尊和自卑的冲突与矛盾,等。

四、行为易冲动

美国和加拿大学者的最新研究指出:人的大脑中有一个重要的控制中心,负责控制感情和冲动。要到成年早期才能完全成熟。换句话说,在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中,控制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这是他们行为易冲动的原因。

这些特点在孩子身上的具体表现是:

一、孤独感强烈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大都有这样一种体验: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于是总想一夜之间成熟起来。父母的关心不再像过去那样暖融融打动心扉,反而觉得唠叨刺耳;老师呢,在我们心中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素质;就连平时挺要好的同学,现在也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该和谁谈。难怪有些进入第二次心理断乳期的孩子总要感叹:“没人理解我!”“我好孤独!”

二、自我封闭

许多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之后,往往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轻易向外界展露心扉,原本开朗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孤僻了,对父母的态度显得十分冷淡。这是孩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的正常心理反应,心理学上称之为“青春期自我封闭心理”。这种心理反应,若任其发展下去,很容易造成孩子的缺陷人格。孩子在不断成长,由于独立性的发展,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有什么话都和父母讲,不肯轻易向父母袒露真情,往往把心里话藏在心中。表现为少言寡语,父母问起什么,三言两语就说完,十分不耐烦。他们往往通过写日记的形式倾吐自己真实的感情,并把日记本放在加了锁的抽屉里。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闭锁性”的心理特点,缺少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或不讲究方式方法,不仅两代人会疏远,而且会产生“情感危机”和对抗性行为。

三、脾气暴躁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速生长,经常会表现出缺乏耐性、脾气暴躁,甚至会对父母有侵犯性的言行。

美国脑神经科学家们对11岁左右的青少年(青春期的开始年龄)进行的实验证明,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感知、情绪等方面做出的错误判断最多,到大约7年之后,也就是基本完成生理发育的时候,他们才能比较准确地判断感情。科学家们让接受实验的青少年识辨一组肖像,然后让他们说出肖像的表情:是生气、是幸福,还是中立的无表情?然后将青少年判的结果与年轻的成年人的判断对照。他们发现,青少年的判断与成年人大不相同。

科学家说,11岁左右的青少年,正处于大脑前额叶皮层(在前额骨后)发育的阶段,大量的神经连接正处于“改造”之中,而大脑前额叶皮层对感情、道德等情绪有影响,并负责产生行动的神经冲动。大脑的其他部分,在这一年龄之前就基本发育完毕,前额叶皮层是大脑最后发育的部分,发育过程伴随整个青春期。这就导致了青春期的青少年有感情判断失常、举止暴躁等表现,如果他们顺利度过这一阶段,那么就会一切恢复正常了。

四、爱与父母“作对”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十三四岁时,总和父母对着干,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能持续2-3年。这种“作对”在有的孩子身上表现明显,常把父母气哭,把父亲气得浑身发抖,而在有的孩子身上表现较弱,但一般父母都能感觉到这种“作对”。精神分析理论学家把这段青少年时期称为“逆反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