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槐抱柳(袁省梅)
⑴你见过这样的树吗?
⑵本是棵槐树,扭曲的躯干,黑铁般的外表,龟裂的表皮,半腰里却被谁挖走了般,凹陷成一个马槽般的大坑。偏偏就在那大坑里长出了一棵柳树,枝条越长越大,夹在槐树横横竖竖的枝条间。风沙把村里村外的树都击打得枯死了,却在槐抱柳跟前没了奈何。
⑶槐抱柳活着,也有一部分死了,死了的是槐树的一半,长在槐树怀里的柳树却活得好好的。这棵树是五里柳最老也是唯一的一棵树。没有谁知道这棵树多少岁了,就像不知道王长信老人多少岁一样。
⑷人们都很忙,忙着搬家。人们说,五里柳不能住了,风沙要把人都给埋了。王长信老人说他不走,他说那些空荡荡的院子房子不让他走,五里柳不让他走。老人说,我走了,谁管这棵槐抱柳呢?
⑸王长信老人每天从很远的地方担水,给自己喝,给槐抱柳喝。
⑹都走了,就剩咱俩了。王长信老人给树浇着水,咯咯笑,五里柳就剩咱两个活物了。老人把这棵树当成人了。王长信老人浇完树,又去挑水了。村里,地里,老人种了好多棵树苗。老人说,我就不信风沙能跑过咱。老人叨叨着,五里柳不能只有你和我啊。咱得把风沙撵走,得让房子是房子院子是院子,得让鸡飞狗跳鸟叫人闹。
⑺一场风沙过后,五里柳又是死寂一片,树苗东倒西歪的,有的连影子也吹刮到很远的地方看不见了。【A】村口的槐抱柳就担心,戚戚地把满身的结疤都瞪成了大大小小的眼睛寻找老人。槐抱柳担心风沙把老人也吹刮得歪倒了。沙梁上老人咯咯地笑,我的命硬着哩,不怕。
⑻老人在沙梁上,挖了更深的树坑,把一棵棵倒了的树苗扶起来,压实,浇水。老人说,我就不信撵不走沙,不信这树活不了。
⑼恣肆的阳光里,老人提着铁锹,担着水桶,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地在沙梁上忙碌。
⑽槐抱柳安心了,安安静静地没有一丝声息。老人再给老树浇水时,老树就对老人说,你也是一棵树,会走的树。老人咯咯咯咯笑得开心,粗糙的手抚着老树,说,我是树,咱都是树,五里柳要有好多的树。槐抱柳满枝头的叶子就哗哗哗哗响了起来。
⑾然而有一天,老人没有来。太阳在天上肆无忌惮地滚着,从东滚到西,老树都没看见老人,老树的每个枝条都耷拉着没了精神。老树开始担心起来。没有老人,五里柳就真的完了。老树忧愁地想着。
⑿夕阳给五里柳罩了一件全线银丝般的外衣时,老树看见了老人。老人晃晃悠悠地担着水,说,不服老不行了,得叫他们都回来,回来栽树。【B】老树看看老人,满树的枝条都担心地揪扭成了一团。
⒀第二天,老人果然唤来了四五个人。老人摘下一把猩红晶亮的大枣给这几个人吃。那是老人栽种的沙枣树上结的大枣。
⒁老人说,好吃吧?不能白吃,你们得帮我栽树。吃一颗枣,栽一棵树。
⒂那些人看着沙梁上的树,说,栽树栽树。我们都栽树。把五里柳的人都唤回来栽树。
⒃老树看见老人脸上狡黠的笑,一层一层地堆积。老人悄悄地给老树说,不急,他们会回来的。五里柳还是五里柳,你信吗?
⒄果然,更多的人来到了五里柳。人们栽树累了,就坐在老树下,望着槐抱柳说,树老成精哩,有槐抱柳护佑着五里柳,五里柳就不会被黄沙埋了。
⒅老树说,老人才是精哩,他是五里柳的精魂。
⒆老人咯咯咯咯地笑着,靠着老树的槽坐了下去。
⒇老树看见老人慢慢慢慢地坐在了它的怀里。老树用它糙糙的却温暖的“马槽”像抱柳树一样,抱住了老人。
(选自《2011中国年度小小说》,有改动)
1.文章第⑹段表现了老人哪些形象特点?
2.品味第⒃段画线句中“狡黠”一词,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像,描写此时老人的心理活动(不超过60字)。
3.从文中A、B两个加框语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4.文末描写老人坐到老树的怀里、老树抱住老人的画面有何作用?
2.夜深同花说相思(杨荻)
⑴她叫秀花,果然手巧,擅长绣花。我有时候笑她,你的名字可真够土的,这时候她总是露出很羞涩的样子,仿佛自己犯了错遭到批评,又自我解嘲地说,土吗?都是这样的名字啊,我妹妹还叫秀莲呢。
⑵上大学那年,女生宿舍时兴拉床帘。我给她修书一封,不久,一幅床帏就绣好寄过来了,白色的细棉布,彩色的丝线缀着一朵一朵的花儿。我拉上床帘,小小的个人世界也跟着芬芳。可惜,毕业后,那块很长的白色绣花棉布,跟着日子弄丢了。
⑶我打电话问,干吗呢?她说,十字绣呢。她在绣十八个美女,原来想绣《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可惜那个图案刚刚卖完,她就买了十八个美女,说是绣完送给我搬家用。我心想《红楼梦》我是喜欢的,毕竟有典,您弄十八个没有出处的美女,我挂墙上多俗啊。于是,我委婉地说,您绣那多费事啊,少说也要两三年,再说眼睛、颈椎也受不了啊,我可不落忍,千万别绣了。她不听,还是要绣。我只好放狠话,我不太喜欢的。她讪讪地说,那我就挂自己墙上。
⑷然而,我还是劝她别绣了,她又说,闲着也没意思。搬家后,她离开了故居旧邻,陌生的环境里,她和夕阳一般孤单,我也就不好再强行阻止。高楼的西窗下,这个叫秀花的女子拿着绣针,低头做着十字绣,一针一针,绣着【A】一幅画,绣着寸寸光阴。远远看去,也是【B】一幅画。
⑸和她住在同城,却也不总见面,为此我常常自责。忙碌了一天,下班后只想回家,休息日只想放松,只觉得精力不够,不够再去腾出心打点一份感情,然而她有。
⑹我接到她的电话,说已经坐公交车到了单位门口,我急忙跑出去。看到她穿着齐整,站在银杏树下,在过往的人流中冲我笑,又露出少女般的羞涩。她的手里拎着沉重的布袋书包,都是吃的,牛肉蒸饺、炒花生、山楂酱、红烧肉、柿子、白萝卜。她从西向东,穿过多半个城市,只为给我送饭。有时候时间晚了,也会在我回家时路过的公交站点下车,于尘埃中等我。我接了沉重的布袋书包,开车绝尘而去,留她在黄昏的暗影里,继续等候开回的公交车。
⑺衣柜里的衣服换了一茬又一茬,压箱底的是一件紫色缎面棉坎肩,她亲手缝制的。床上的床品换了一套又一套,压床底的是一床粉色缎面的棉被,她亲手缝制的。有些东西,不可再生,而你却贪婪地想此生永远拥有,只好压在箱底。
⑻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有能力,就给她建造一个世界,好比秦王的阿房宫,唐王的大明宫,我要把她妥妥地雪藏起来。有时候我又想,她的整个世界,无非是我开放的平安幸福花。如此深情如此夜,我真想热热地唤一声,娘。夜深同花说相思。她叫花儿,我的娘亲,已经老去,正在更老。
(选自《2013年季度精选集〈读者·原创版〉春季卷》,有改动)
5.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母亲秀花为我做了哪几件事。(4分)
6.文章第⑷段中A、B两处的“一幅画”分别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7.联系上下文,想象作者写到第⑹段时心里最想对母亲说些什么(不超过60字)。
8.联系全文,揣摩文章第⑻段饱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3.无法不对你残酷(安宁)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难过,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几年,便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没说什么话,便啪地挂断了电话。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⑤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语,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⑧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选自《中国青年报》2005年12月18日,有改动)
9.阅读全文,概括“我”对弟弟所做的几件残酷的事。
10.选文第⑦段是怎样具体描写弟弟成熟的?
11.请结合上文,理解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中“苦中带甜”的含义。
12.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批阅第①题。)
①弟弟在刚下火车时,会是怎样的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对弟弟的心理或神态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②学期末,在咖啡吧里,当弟弟请姐姐“随便点”的时候,姐姐会是怎样的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对姐姐的语言或动作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13.你是否赞同文中姐姐对弟弟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4.书香作伴(丁立梅)
⑴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⑵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
⑶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红绸带,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了他脚跟前的书,心里面腾跳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⑷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垂涎不已。班主任跟我父亲是旧交,凭着这层关系,我常去他家借书看。他对书也是珍爱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有时夜晚,借来的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这种欲望一旦产生,便汹涌澎湃起来,势不可当。怕父母阻拦,我偷偷出门,跑去班主任家,一个人走上五六里的路。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新借的书,安静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
⑸多年后,我想起那些夜晚,还觉得幸福。母亲惊奇,那时候,你还那么小,一个人走夜路,怎么不晓得害怕?我笑,我那时有书作伴呢,哪里想到怕了?那样的月色,漫着,水一样的。一个村庄,在安睡。我走在村庄的梦里面,怀里的书,散发出温暖亲切的气息。
⑹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矍铄,爱书如命。他藏有一壁橱的书。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他也终于答应我,我想读书时,可以去他家借。
⑺他家住在老街上,很旧的平房,木板门上的铜环都生锈了。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缝里,长着一蓬一蓬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
⑻A是四五月吧,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我去借书,看到他在树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书。读到高兴处,他抚掌大叹,妙啊!
⑼B他孩子气的大叹,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桐花一般地美好着,与书有关。
⑽后来,我离开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却常不经意地会想起他:一树的桐花,开得摇摇欲坠,他在树下端坐。如果我的记忆也是一册书,那么,他已成一枚书签,插在这册书里面。
⑾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欢逛的,定是当地的书店和书摊。
⑿午后时光,太阳暖暖的,风吹得漫漫的,人在阳台上小憩,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摊膝上,风吹哪页读哪页。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
⒀人、书、风,就这样安静在阳光下,安静在岁月里,妥帖,脉脉温情。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渴望读书的三件事。
15.读第3自然段中的句子,体会“扑”字的表达效果。
“我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16.作者在第(4)段中这样写道:“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请以上下文为依据推测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17.请从上文A、B两处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18.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人、书、风,就这样安静在阳光下,安静在岁月里,妥帖,脉脉温”。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一朵白云
⑴老牧人身着天蓝色蒙古袍,古铜色脸庞,皱纹堆叠,花白胡须飘垂胸前……一派仙风道骨。
⑵老牧人一年四季放牧一群羊,行走于草原的坡坡岭岭间。无论春夏秋冬,老牧人的长调都伴着他的羊群。
⑶老牧人父母辞世早,他终身未娶。也有人说,是老牧人穷怕了,怕花钱。老牧人不置可否。
⑷塞北草原的五六月份,雨水丰沛,草长花开,调皮变幻的云成团了。老牧人就赶着羊群,向那一大团一大团的云朵走去。
⑸有人礼貌地打招呼,喂,牧羊哩!
⑹老牧人笑笑,说,做神仙哩!
⑺老牧人也常向牧人讲牧羊经:要春放沟膛,冬夏放山梁,秋季草丰满地跑。春季沟膛里地势低,水分足,草先出来,羊就容易吃到草;冬天要放阴坡,天冷,羊一停,就冷,要运动着,肉就长得瓷实;当然,夏季放阳坡,太阳毒,热,羊也待不住;秋季呢,满世界都是草,还结了籽实,香哩!运动着吃,身条就会长得美!这叫抓“肉膘”。
⑻牧人们听着,啧啧称赞。也有不以为然的,哎,那你咋没发财哩?老牧人脸色一灰,就赶着羊群走远了。
⑼大家也都知道,老牧人的羊群永远都是58只。每年羊出栏,来了羊贩子,他的羊出完栏,都是这个数。而别家的羊群却挤挤搡搡,哪群也有几百只,他们都发了“羊”财。他们看见老牧人省吃俭用的样,就有点不屑。
⑽一再要求养羊的嘎查达也不理解。
⑾老牧人也曾奔走呼号,别超牧,草场扛不住。嘎查达说,要做跨越式发展,你懂啥!老牧人管住自己,他说,我这片草场58只羊日子过得很好;若多了,就成了遭罪啦!羊贩子们也爱收老牧人的羊,数九寒冬,别家的羊瘦骨嶙峋,老牧人的羊,却还是滚瓜溜圆!羊羔是在腊月生的,牧人们就都慌了神,羊瘦没奶,母羊见着羊羔就躲;不躲的,乳房就被吃出了血……老牧人家的母羊和羊羔,却很和谐——母羊亲羊羔,羊羔跪乳。
⑿那天,嘎查达领众牧户参观,却见一只母羊躲开欲吃奶的羔子,跑到远处吃草。人群里就有七高八低的笑声。老牧人不慌不忙地走进蒙古包,拿出马头琴,边拉边唱:
柴格,柴格,柴格
你的白羔饿得慌呀
你快发发软心肠吧
⒀反复地唱,那母羊竟停住吃草的嘴,慢慢向羊羔走来。
⒁嘎查达和牧人们很惊奇。老牧人说,这羊生的是头胎,不是没奶,是还没有做母亲的经验!
⒂就在那个早晨,嘎查达大手一挥,再不能过度放牧啦!
⒃还是一个早晨,老牧人赶着羊群穿梭于云朵之间。
⒄可太阳升起来了,云朵不和羊群玩耍了!羊群出来了,老牧人却倒在高高的山梁上。
⒅三天之后,牧人们才发现了这群没人牧放的羊。找老牧人,却见他的尸身已被野狼和神鹰带走了。
⒆于是,就有人带着哈达、奶酒来山梁祭拜。忽一日,竟来了一辆车,下来许多孩子,一数,竟是58个——是城里的孤儿,老牧人养活他们五六年了!
⒇于是,哭声一片。
(21)有牧人说,最近半年,老人身上常带着黄油和奶食品。他可能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倘若迷糊过去,黄油和奶的香味就会引来野狼和神鹰,带走他!
19.文章开头三节分别交代了什么内容?从全文看,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20.文中画线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21.文章以“一朵朵白云”为题,文中也反复出现“云”(云朵),试简析“白云”(云朵)在文中的作用。
22.本文写了老牧人牧羊和资助城市孤儿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6.祖母的葵花(丁立梅)
⑴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⑵是祖母种的。A祖母伺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⑶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⑷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B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晴。
⑸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⑹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⑺凡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⑻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⑼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⑽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⑾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眨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选自《知识文库》2005年第11期)
23.文中第三段说,“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通读全文,说说“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
24.阅读第8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中“香香”的妙处。
25.从上文加方框的两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美。
26.文章第7自然段写到了凡高和他创作的《向日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7.请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只批阅前一题。)
(1)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可描写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
(2)“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眨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7.荔枝(肖复兴)
(1)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出钱买了一斤。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2)回到家,还没容我从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者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是这样一辈子过来了。
(3)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如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也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络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竞像孩子一样高兴。
(4)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地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
(5)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是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是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吃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母亲去世前是夏天,正赶上荔枝上市。我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荔枝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多远的路,累得张着汗津津的小脸。是啊,它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跑,才又和我们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相信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如果荔枝晚几天上市,我迟几天才买,那该是何等的遗憾,会让我产生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
(6)其实,我错了。自从家里添了小孙子,母亲便把原来给儿子的爱分给小孙子一部分。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她心爱的太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7)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选自《最阕读》,有删改)
28.联系上下文,体会第(3)段中加点字“托”的妙处。
29.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30.联系全文,体会“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一句蕴含的情感,展开合理想像,写出作者最想对母亲说的话。
31.第(3)段中,面对母亲买回来的沙果,作者“连声说真好吃”、“不住口说真便宜”。对作者这种安慰母亲的“把戏”,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8.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
①那个微凉的午后,我正在家里准备着第二天的出差行李,门铃突然响了,邮递员将一封普通的信件递至我手中,然后转身离去。
②拆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两张信纸,一张上面只是写着零星的几个不规则的字——老师,我想做您的学生;另一张是密密麻麻的成人字迹,意思是他的孩子先天弱视,只能看见很近很近的事物,因此在学校里常被同学们嘲笑和捉弄,孩子虽小,但懂事,受了委屈不说,只是一个人偷偷哭泣。家长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便让她退学在家了,可孩子实在喜欢读书,于是,家长经别人介绍,给我写了这封信,请求我能单独给她辅导功课。
③看着那些雀跃在泛黄信件上的深情字语,再看看孩子那稚嫩的字迹,我似乎看见……心被濡湿,倏然难过起来,难以言表。我拿出手机,拨打信件上留下来的电话号码,允诺免费给孩子复习功课,直到她重新上学为止。电话那头,是家长的万般恩谢。
④那是一个春风轻拂的周末,我见到了我的这位学生——一个非常拘谨而有礼貌的女孩子。扎着两个马尾辫,穿着整齐干净的衣服,笑起来,脸颊两边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可也许因为知道自己视力不好,总是微微低着头,似乎显得有些自卑。
⑤第一次见面,我没有直接给她补习功课,而是给她讲了许多童话故事,如《大灰狼与小白兔》、《国王与大臣》、《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等,以此来增进我与她之间的感情,好进一步了解她。她听得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兴趣盎然的样子。时光匆匆,一个小时似乎瞬间而过,转身离开前,我给她做了一道测试题:让她从前面的几个故事里,随意抽取一个关键词,然后简单地造个句子。她选择了“撒谎”一词,然后思考了两分多钟,一字一顿地说出了她造的句子——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说完,她捂着自己的小手,似乎非常期待着我的肯定。
⑥这一句话,确实是我所未想到的,把月亮比拟成孩子,可以。可是为什么会“撒谎”?句子应该还没说完整啊。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沉默了一会说:“再认真想想噢,老师下次上课告诉你答案。”
⑦走在回去的路上,脑子里反复回想着刚才的那一幕——在离开的时候,我似乎见到了那浅淌在她眼角的泪。想到眼泪,我猛然大悟:对啊,她是个弱视的孩子,只能非常艰难地看清眼前的景物,而月亮,或圆或缺,她又怎能知晓?于她而言,她只能从书本上或别人口中知道月亮的形状,有人说它像一艘弯弯的船,而有人却告诉她那是圆圆的满月。既然她从未看清过月亮,而月亮又无端变化,她便自然觉得它就是一个会撒谎的孩子。如此想着,我自责不已,她的造句是想让我这位老师告诉她困惑在她心中已久的确切的答案,而我的回答,却如一阵冰冷的风,让她原本生机勃勃的春天迎来阴霾寒冷的冬日。
⑧第二天在学校上课,我拿她的造句“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问学生们是否正确,几乎是一大半的学生都否定了这个句子。可当我将女孩的故事陈述给他们听时,那些幼小的善良的心灵一下子便被感动填满,千万般要求我带他们去见这位女孩子。
⑨当我们40多位学生排成一排,依次出现在孩子家里,并说着“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的造句真美时,女孩愣住了,然后冲上来,抱住我,哭了。她说,从来没有人对她这么好。最后学生们相拥一起,强烈要求女孩跟他们一同到我们的学校上学读书,做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女孩允诺了,那是她第一次,抬起头,正视我们。那浅浅的酒窝里,绽出一朵灿烂的自信之花。
⑩数日后,我收到了女孩家长的来信,信的结尾这样写着:“孩子从未见过月亮,也看不见,但是,老师您却在她心中勾勒出一轮美丽的月亮。相信,那皎洁的月光,会让她走出迷顿、困惑与自卑的时光……”
读完信,心中徜徉着一种温暖的幸福感。是啊,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这是我听过的世上最动人的句子。
32.阅读文章,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的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3.体会文中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4.第③段中写到“看着那些雀跃在泛黄信件上的深情字语,再看看孩子那稚嫩的字迹,我似乎看见……”请结合上下文,描绘出“我”当时想象的情景。(60字以内)
35.作者为什么说“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这是我听过的世上最动人的句子”?请结合全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