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脉 肛管直肠的动脉血主要来自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骶中动脉和肛门动脉(图1—22)。其动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
(1)直肠上动脉:或称痔上动脉。来自肠系膜下动脉,跨越左髂总动脉以下的部分改称为直肠上动脉。该动脉约至第三骶椎高度在直肠后壁分为左右两支,以后绕至外侧,每支再分数支穿直肠壁达黏膜下,其终末支相互吻合。
(2)直肠下动脉:或称痔中动脉。来自髂内动脉,经直肠侧韧带达直肠下段的前壁。该动脉管径虽然很小(0.1~0.25cm),但断裂后有10%的病例出血也很严重,故手术时应予以结扎。
图1—22 直肠肛管的动脉供应
(3)肛门动脉:或称痔下动脉(图1—23)。起自阴部内动脉,经坐骨直肠窝外侧壁上的Alcock管至肛管,主要分布于肛提肌,肛管内、外括约肌和肛周皮肤,也分布至下部直肠。肛门动脉可分3支:第一支向上,分布于肛提肌;第二支“瘘动脉”至肛门后方,分布于肛尾韧带和肛管外括约肌的后部;第三支最粗大,分布于肛管外括约肌中部。有时还有一支或多支直接起自阴部内动脉至肛门前方,称括约肌前动脉,分布于肛管外括约肌前部和会阴体。上述分支一般均通过肛管外括约肌浅、深部之间达肛管黏膜下与直肠上、下动脉以及对侧的血管吻合。坐骨直肠窝脓肿手术时,常切断肛门动脉分支,因动脉细小,一般不会引起大出血。
图1—23 肛门动脉及其分布
两侧肛门动脉在肛后连合处约有85.4%的人无吻合,致使该处组织的血管密度较低于前连合和两侧,形成乏血管区;肛管内括约肌内血管呈垂直方向进入肌纤维,当肛管内括约肌痉挛性收缩时,可压迫血管,更易加重肛后连合的缺血现象。故肛门动脉的局部供血特点,可能是原发性慢性肛裂为何好发于肛后连合的因素之一。
(4)骶中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分叉部上方约1cm处的动脉后壁,沿第四及第五腰椎和骶尾骨前面下降,行于腹主动脉、左髂总静脉、骶前神经、痔上血管和直肠的后面,其某些终末分支可沿肛提肌的肛尾缝下降至肛管和直肠。骶中动脉在外科上的意义是:切除直肠时将直肠由骶骨前面下拉,并在与尾骨分离时,切断此动脉有时会引起止血困难。
2.静脉 肛管直肠静脉与动脉并行,以齿线为界分为两个静脉丛;痔内静脉丛和痔外静脉丛,分别汇入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图1—24)。
图1—24 直肠肛管的静脉引流
(1)痔内静脉丛:又称直肠上静脉丛。在齿线上方,为窦状静脉丛,起于黏膜下层内微小静脉窦,汇集直肠黏膜的静脉,形成数支小静脉,至直肠中部穿过肌层,汇入直肠上静脉入门静脉。这些静脉无瓣膜,不能阻止血液逆流,因此,穿过肌层时易受压迫而淤血。由直肠上静脉丛发生的痔,称内痔。
(2)痔外静脉丛:又称直肠下静脉丛。在齿线下方,肛门皮下组织内,沿肛管外括约肌外缘形成边缘静脉干,汇集肛管静脉。其上部汇入直肠下静脉,入髂内静脉;下部汇入肛门静脉,入阴部内静脉,最后入下腔静脉。由直肠下静脉丛发生的痔,称外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