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浩然文化研学旅行课题之四

浩然文化研学旅行课题之四

时间:2023-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吕永会孟浩然,名浩,字浩然,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卢馔为襄阳令, 浩然与之为忘形之交。曹三御史拟荐浩然,浩然作诗婉言谢绝,次年游玩于江南的名山古刹。孟浩然与李白李白和孟浩然第一次相见,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孟浩然与王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已经40岁了。

吕永会

孟浩然(689—740年),名浩,字浩然,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一、诗文少年

唐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

唐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

唐景龙二年 (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

唐景云二年(711年),孟浩然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

二、孟浩然漫游求仕

唐先天元年(712年),冬天,送张子容应考进士,作诗《送张子容进士举》。

孟浩然,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唐开元五年(717年),游洞庭湖。干谒张说。登岳阳楼,作《岳阳楼》诗以献。

唐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四月赴任。浩然居家,作诗慨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

唐开元八年(720年),暮春,浩然抱病,有赠张子容诗《晚春卧病寄张八》。九月九日,浩然与贾舁登岘山,诗酒唱和。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孟浩然36岁, 韩思复任襄州刺史。 卢馔为襄阳令, 浩然与之为忘形之交。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游洞庭襄汉,孟浩然与李白结交为好友,成莫逆之交。当年韩思复卒,天子亲题其碑。浩然与卢馔立石岘山。

唐开元十四年(726年),三月,浩然游扬州,途经武昌,遇李白。李白于黄鹤楼作诗送行。

三、孟浩然隐居山水

唐开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离开长安,辗转于襄阳、洛阳,夏季游吴越,与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拟荐浩然,浩然作诗婉言谢绝,次年游玩于江南的名山古刹。

唐开元十九年(731年),孟浩然同年43岁,春,在越州有赠谢甫池诗,表示出对农事的关心。继续在江浙一带会友作诗。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不仕,当年浩然回襄阳。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向朝廷推荐他,孟浩然因考虑到上京干谒张九龄未果,认为作为刺史的韩朝宗也无法让他入仕便没有按照约定赴京。同年李白赴襄阳,和孟浩然游玩。李白走后,浩然入蜀,往游广汉。

四、孟浩然幕府入职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浩然在荆州一带多所游览,夏,浩然患背疽,卧于襄阳,当在本年。次年病加重,多有好友探看。

五、孟浩然终于南园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隐鹿门山

孟浩然性爱山水,喜泛舟,“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正是适应了这性情。从涧南园到鹿门山,有近二十里的水程;从鹿门山到襄阳城,有三十里的水程,泛舟往返非常便利。也许是东汉初年的习郁,修鹿门庙、建习家池给了他启示。光武帝封习郁为侯,其封邑在今宜城。习家池则是习郁的私家园林,也就是“别墅”。习郁爱山水,而这三地联结,就构成了一条非常理想的游山玩水的路线。从宜城出发,泛舟汉水到鹿门山麓,“结缆事攀践”,到鹿门庙祭祀神灵,欣赏山林景色。然后,下山登舟,经鱼梁洲到凤林山下,舍舟登岸至习家池别墅。从习家池回宜城可以泛舟,也可以沿着冠盖里骑马、乘车。习郁就是在这条线路上,享受着“光武中兴”带来的和平安宁的生活。而孟浩然则在这如画的山水间,领略着盛唐时代的田园牧歌般的乐趣。

孟浩然与李白

李白和孟浩然第一次相见,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二人相约来到江夏(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李白思绪万千,写下了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十年后李白与孟浩然见了第二次面,这次李白写了《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钦佩之情。

孟浩然与王维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已经40岁了。他参加当年的进士考试,但名落孙山,在京期间,孟浩然和王维一见如故,结为至交。当时,王维在皇宫里供职,一日,他私自邀孟浩然到宫中谈诗论文,不料,家仆来报:“皇上驾到!”无处可躲的孟浩然只好钻进了一张床底下,结果被唐玄宗发觉,王维只得如实禀告。惊魂未定的孟浩然这才从床底下爬出来,玄宗笑着问他:“孟卿朕是早闻尔名,可诵近作博朕一笑否?”孟浩然略加思索,便吟出著名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明皇一听,顿时板下脸来说:“你自己不求仕进,朕什么时候遗弃过你?‘不才明主弃’,岂不是对朕的不满?你为什么不诵‘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那首诗呢?”玄宗当即下令:“放归南山,终生不仕。”孟浩然最终一生不得志。

开元二十八年孟浩然在贫困中死去,这时的王维忽然内疚起来,替孟营造坟墓,建孟亭、画遗像,好像是一位最知己的朋友似的,王维《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江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踏雪寻梅

唐开元年间,在襄阳鹿门山到大王洲的汉水沙滩上,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他是这般举动,不停地在鹅毛大雪覆盖成的“雪毯”上走动,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一样。他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

来往渡口的人们好奇地问道:“浩然公,天气如此寒冷,您一个人在沙洲上走来走去,在找什么东西啊?”

孟浩然抬头乐呵呵答道:“我在这里寻梅。”乡亲们再看看他在雪地上踩出的一个个脚印,真像是一朵朵“梅花”散落在大王洲上。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这样一首打油诗:“数九寒天雪花飘,大雪纷飞似鹅毛。浩然不辞风霜苦,踏雪寻梅乐逍遥。”孟浩然在沙洲上到底在寻找什么“梅”呢?

据说,孟浩然早年与山水诗人王维结成了诗友,书信来往密切。有一年王维从京师长安来到襄阳,孟浩然喜出望外,赶忙为王维接风洗尘,并邀襄阳名流赋诗作文,以助酒兴。孟浩然以主人身份先赋了这样两句诗:“千瓣梅花傲霜雪,春笋遇雨日三尺。”自认为是佳句。王维举杯出口:“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在坐的听了肃然起敬,一致称赞王维的诗技巧高超,大家向他求教,王维推脱不过,只好说道:“万千字词任其用,诗之精灵在四周。”孟浩然听后则面带愧色,但也备受启发。

由此,他决心体察一年四季山水景色变化的自然之美,以填充自己创作的不足。经过数年刻苦观察后,他写出了不少优秀的田园诗。

研讨与练习

了解孟浩然的生平与经历,搜集与孟浩然有关的轶事典故,各班展示交流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