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班级环境创设

班级环境创设

时间:2023-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班级环境创设新《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3.幼儿参与的原则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

(一)全托幼儿生活作息时间表

(二)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对一个活动的具体行动规划,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教学活动计划的制订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及活动反思。

1.活动名称要明确规范

(1)主题活动的活动名称写法较为简单,可直接点出主题。

(2)领域活动的活动名称要先说明该活动属于哪个领域。

2.活动目标要具体化

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师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及结果的预期。活动目标是教师活动的指南针,它既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既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规定的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制定。教育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本次活动要传授、激发幼儿哪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培养幼儿的哪一种情感都要有较明确的说明,否则教育活动目标就失去了它的指导作用,使得活动组织起来比较困难。

目标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来制定,活动目标要具体,最忌讳的是目标制定过于笼统,一个目标可以放在任何教学活动中。

活动目标一般包含认知能力的发展,动作技能的掌握,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等。

3.活动准备全面性

活动准备是指教师在活动实施前所要做的工作。活动准备一般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活动材料的投放,二是知识经验的准备,三是学习情境的创设。

活动材料的投放:活动材料在幼儿的学习中,往往起到桥梁和中介的作用,它使抽象的知识能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他们能具体、直观地感知和体验。此外,活动材料还可以让幼儿实际动手操作,符合幼儿学习特点,有利于幼儿获得感性经验。

知识经验的准备:教师在进行新的教育教学活动前,必须了解幼儿先期已经掌握哪些与本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具备哪些能力,做好相关经验准备。

学习情境的创设: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适宜的情境能够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幼儿的年龄和生活经验,并借鉴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思考去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教学与生活的桥梁。

4.活动过程有效性

活动过程有效性,就是强调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在基于对教学内容分析和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把目标要求分解在活动过程的每个环节中,避免为了追求“场面的热闹”和“花样翻新”等去设计一些与目标和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活动环节。

5.活动反思要突出重点

包括:分析目标是否适宜、分析材料是否起到支撑学习的作用、分析活动过程是否围绕目标有实效、分析教学法选择是否合理、分析孩子在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有兴趣、分析指导语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分析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否及时自然等等。

下面以活动案例的形式来具体分析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表一 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活动《垃圾压缩放》(针对活动教案的分析)

续表

续表

表二 活动名称:大班体育活动“舞狮子”(如何进行观察)

续表

续表

表三 活动名称:小班音乐活动歌曲《摸摸鼻子拍拍手》(活动后如何进行反思)

续表

续表

温馨提示:

(1)教师每天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努力避免将个人的消极情绪带到与幼儿的互动中。

(2)及时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通过“教学笔记”、“活动反思”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灵感,并逐步改进自己的做法。

(3)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只有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征以及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寻找与本班幼儿特殊需要有关的信息。

(4)多找机会观摩有经验的老师设计组织的活动,观察她们的说话方式、肢体语言、组织技巧,自己尝试模仿。

(5)做活动设计时预先猜测幼儿可能的反应,如自己准备几种不同的回应方法。

(6)在集体教学活动之前做好所有的准备,如:教具怎么摆放、怎样呈现;电脑、录音机、电视机等事先调试好,碟片和磁带事先放好并听过;幼儿的操作材料放在最容易取放的地方。

(7)当幼儿提出的问题一时把你难住时,不一定非要勉强回答,更不能否定和回避问题,可以提示幼儿从哪些渠道寻找答案,或承诺与幼儿一起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三)班级环境创设

新《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也就是说,重视幼儿成长和学习的环境,积极开发和利用环境因素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巨大潜力是当今幼儿教育巨大改革的一个教育趋向。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原则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2.适宜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还会随着其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因此环境创设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设计→实施→修正→再实施→再修正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3.幼儿参与的原则

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师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涵于环境之中,而且蕴涵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识到了自己是环境的主人。人人出谋划策,人人都来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真正展示和发展了有任务意识、有目的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幼儿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考虑幼儿园内环境要素,同时也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各要素,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幼儿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与外界结合,让家庭、社区成员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和幼儿园,使幼儿园教育获得家庭、社区的支持和配合,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也促使家长和社区成员从教师那里学习到教育知识和技能,改善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5.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幼儿园自身经济条件,勤俭办园,根据本园需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因地制宜办园。

(四)教育机智运用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实践者。”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育机智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教学机智呢?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教学机智是能够拨动儿童心弦的表现,是能够捕捉教育契机的洞察力,是能够消除隔阂、打破僵局的应变力,是能够画龙点睛、掀起高潮的推动力。教师的教育机智不是天赋,而是靠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长期的教育工作实践中不断的磨炼和在总结经验中逐渐形成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技巧。

1.教育机智体现在对事件的因势利导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指顺应幼儿心理、思想行为的发展趋势,加以有效的引导。教育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料不到的各种偶发事件,它需要教师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能妥善处理。

情景:

角色游戏时,几个女孩子在逛“商场”时很想买化妆品,却发现货架上根本没有这类商品,于是她们求助于老师:“老师,我们想开一家化妆品专卖店。”

常态处理:

通常,老师会说:“现在没有这些材料,下次再玩吧。”

现场机智处理:

老师马上作出惊喜的表情,指着课室的一个区角接过话题说:“你们的想法太好了,我们可以在那边开,可是没有材料、也没有门面怎么办呢?”在老师的支持点拨下,孩子们马上协商分工合作,有的在班上的“百宝箱”和玩具柜里找出了许多替代物,有的找了彩色积木和彩纸打起了店面,还有的拿了画纸绘画了商店的招牌,并取名为“贝贝”化妆品店,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商店就开张了,还吸引了不少的小顾客。

分析:

教育就是“即席创作”,机智表现为临场的天赋。老师通常会作出常态处理,是由于幼儿提出的内容不在计划内,或嫌麻烦,才会对孩子新生成的想法没有反应甚至拒绝,这样就会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发挥,摁息了孩子的智慧火花,更谈不上促进孩子的发展。而现场老师以智慧和爱心,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孩子的创意给予了顺应和支持,及时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再以提问的方式将“球”抛回去,从而引发孩子的思考。在“乒乓球”式的互动中,孩子们发现问题并自主地解决了问题,教师的机智处理使活动得到拓展、探索更加深入。教育机智中的因势利导取决于教师对幼儿的热爱和尊重,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有更多的关注,才能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从而促进幼儿获得良性、积极正向的发展。

2.教育机智体现在对幼儿的巧妙暗示

巧妙暗是指在日常生活或教学中,当偶发事件发生时,通过观察,教师用语言、眼神、手势或间接的方式提示幼儿,捕捉教育契机,以消除影响活动的不利因素。

情景:

美工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在收拾桌上的纸屑,这时,老师发现涛涛将纸屑偷偷地拨到地上意欲离开。

常态处理:

老师马上制止:“涛涛,捡起纸屑,怎么能够乱扔垃圾?”

现场机智处理:

老师马上建议:“小朋友,我们来请涛涛小朋友示范一下,该怎样将垃圾分类放?”涛涛马上收住脚步,从地上捡起了纸片,并放到了分类垃圾箱里,作出了很好的榜样示范,其他孩子也陆续有序地仿而效之。

分析:

对幼儿的行为暗示比直接提醒、责怪或事后批评教育来得更加巧妙,教师的机智处理使幼儿的行为化被动为主动,既不影响活动的进程,也不伤害幼儿的自尊,还让幼儿感受到了作为范例、被认同的喜悦,对他今后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入了积极的因素,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教育机智体现在对场面的灵活调控

教育情境错综复杂,瞬息万变,随时会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情,教育机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而是要求教师能迅速地判明情况,及时地确定行为方向,采取果断的措施,及时调节,灵活调控。

情景:

课室里孩子们在大声喧闹嬉戏,老师叫了好几次集中过来均不奏效,孩子们打闹依然。

常态处理:

教师急了,大声吼起来:“不要闹,过来集中!”

现场机智处理:

这时,老师突然一声不响地站在室内显眼的位置做起了拍手、拍肩、拍腿、做鬼脸等身体律动,接着,一个个孩子不由自主地给吸引了过来,跟着老师一起做律动,不一会儿,所有的孩子都围在了老师的身边,使得下一个活动顺利地向前延伸。

分析:

当人们想制止躁动的时候,往往习惯提高嗓门,期望以强制强,这样反而会使孩子的情绪更加兴奋浮躁,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但是,一个机智的老师明白运用音量、语调、眼神、动作变化的微妙效果,它表现出来的骤变很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共鸣,使他们都很快安静下来倾听。如案例中老师运用音量顿变的策略,给予幼儿新颖新奇的刺激,从而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对现场气氛进行了有效的调控。

4.教育机智体现在对自身的失误处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师教育机智的发挥往往可以使教师轻松地化解“尴尬”,进而采取有效策略调动幼儿的积极状态,使活动顺利开展。

情景:

在一节语言公开课中,老师在摆放小熊卡片时没粘稳,小熊慢慢倒下并掉到了地上,引起了孩子们的哄堂大笑,有些孩子还兴奋地连同椅子前后摇晃起来。

常态处理:

老师赶紧捡起小熊重新粘贴好,并试图继续后面的环节。

现场机智处理:

老师很自然地捧起小熊,并将小熊放在耳边佯装留心倾听的样子,同时频频点头,由此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看着老师,这时老师才说:“小熊刚刚悄悄跟我说,它发现有几个小朋友的小脚没放好,它要跳下来看一看。”这时,所有孩子马上调整姿势坐好了。老师接着扮演小熊说:“小朋友都坐好了,现在我们开始讲故事啦……”老师接着顺利地开始了教学活动。

分析:

教师授课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尽管教师认真准备,但仍避免不了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误。除了上述情景外,还会遇到例如说错话、答错问题、写错写漏数字或文字等情况,教师们需要掌握处理自身失误的机智。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随机应变,案例中当老师发现教具呈现发生情况时,能抓住孩子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自然而然地纠正了失误。

5.教育机智体现在对幼儿的主体尊重

幼儿教育的价值在于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积极发展。教师拥有教育机智是教师尊重幼儿主体,维护个体差异,保障每一个孩子获得参与机会、发展空间。

情景:

老师和小朋友们围成圆圈在玩“小老师”的游戏,音乐停止时谁站在圆点上谁就是“小老师”,就要想出两个动作带领大家随音乐做动作。当刚好轮到腼腆内向的欣欣做小老师时,她下意识地用手摸了摸脸,还不自然地扭了扭身体,显得紧张且不知所措。这时,旁边的小朋友发话了:“老师,她还没想好呢!”

常态处理:

老师说:“欣欣还没想好动作,你再想想,我们先换一个小老师吧。”然后接着游戏。或者一味地问孩子:“你想到了什么动作?”“想到了吗?”

现场机智处理:

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马上及时进行了点拨:“我们让欣欣再想想。哦,原来欣欣老师的动作是洗洗脸蛋扭扭屁股,我们一起跟着学做吧。”边说边将动作进行了提炼和美化,欣欣小朋友在老师的眼神鼓励和帮助下,开心地当起了小老师,将动作做得特别起劲,虽不美也不太合拍却显得特别自信。

分析:

教师的机智在于它有明确的信念:“孩子发展的健全不仅在于智力的,更在于心理的。”教师教育机智的发挥,尊重了孩子的主体感受,维护了孩子发展的机会,同时让孩子懂得了同伴间的相互尊重。为人师者必须关注每一位孩子在他们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给每一位不同能力的幼儿创造发展的机会和条件,这体现出了教师对幼儿主体的尊重。老师如进行常态处理,以追问的方式来期望孩子有良好的表现,或以不悦的乃至责怪的口气来面对孩子的表现,换来更多的仍会是孩子的尴尬甚至是冷场,师幼之间的互动将会陷入平淡无味的状态,教师也会因孩子的回答始终到不了自己期望的境界而失去教学的激情。对于孩子的发展而言,她也许会在今后的活动中表现得更加怯懦,缺乏自信。案例中当孩子不能达到要求时,教师的巧妙引导不仅让能力弱的幼儿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耐心、信任和尊重,还激发了蕴藏在他内心的积极因素,使他有信心展示自己,在过程中获得尊重感和成功感。而能力强的幼儿也在这样的机智引导下首先学会了尊重他人,同时积极性也得到了应有的维护。教师以智慧和巧妙,以对孩子的了解和尊重,使不同能力的孩子获得了各自应有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6.教育机智体现在对幼儿的换位理解

能与幼儿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认知和立场上思考问题,置身于幼儿的体验中,理解他们的感受,教育中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生活体验,是教师拥有正确教育观和教育机智的具体体现。

情景:

“教师节”老师组织尊师爱师的绘画活动,孩子们都画了自己喜爱的老师。在最后互相分享和评价时,孩子们哈哈大笑指着天天的画作说他真笨,画得一点都不好,根本不像刘老师,因为刘老师是戴眼镜的,而天天的画像里的老师却只有一双大大的眼睛而没有眼镜。天天急得满脸通红,连声说:“就是,就是!”老师走近一看,确实如小朋友们所言。

常态处理:

老师说:“添画上眼镜吧,这样就像了。”或一笑置之。

现场机智处理:

老师蹲下来摸了摸天天的头,指着眼睛处问:“天天,这样画肯定有你的道理,你是怎么想的?”天天在老师鼓励下说:“妈妈也是戴眼镜的,妈妈说戴眼镜又难受又不方便,我希望老师能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不戴眼镜,就不用这么辛苦了。”老师听了把天天拥抱在怀里,并动情地说:“谢谢你的关心,天天!”继而转问其他孩子:“听了天天的话,你们认为天天这样画美吗?像吗?”孩子们的回答自然是肯定的。借此老师便又引发了幼儿对如何做到“老师爱我我爱她”这一话题的关注和讨论,推动了孩子们新的发展契机。

分析:

当某个教育情境出现时,教师在干预前必须先要问问,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的感受,把握并理解幼儿的心情,站在幼儿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读懂孩子,才能以正确的态度,正确的言行去引导、支持、鼓励孩子,令孩子获得良好的成长体验。案例中教师教育机智的发挥,让幼儿在教师的理解中拥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让幼儿群体展开了相关的专题讨论,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如何关心他人的内涵,拥有了新的发展契机。

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智蕴涵在真诚炽热的爱心、广博而丰富的知识、灵活敏捷的思维、敏锐洞察的双眼、深刻的内省和反思之中。教师只有全身心地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才能在突如其来的事件中不假思索地采取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符合幼儿特点的措施与行为;只有不断拓宽发展各层次的知识领域,不断更新充实各方面的实践经验,才能为随机应变、临场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具备灵活的思维和敏锐观察的双眼,才能全面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进行灵巧而恰当的处理;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与内省,才能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智必须加以修炼。幼儿教师努力通过实践,训练自己的思维品质,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调整能力和经验理性提升的能力,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修炼和有效运用教育机智,在推动幼儿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