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生命体征,前30min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生命体征的相关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患者,护士应采取恰当的体温测量方法或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掉落。测量5~10min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min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cm,3min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6.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7.体温计消毒方法要规范。
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
9.测脉搏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以示指、中指、环指的指腹按压桡动脉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力度适中,以能触及到脉搏搏动为宜。
10.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s,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min。
11.发现有脉搏短细,应两人同时测量,分别测心率和脉搏。
12.测量呼吸时患者取自然体位,护士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测量30s。危重患者、呼吸困难、婴幼儿、呼吸不规则者测量1min。
13.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和类型等情况。
14.危重患者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棉花少许置鼻孔前,观察棉絮吹动情况,并计数。
15.测量血压时,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卧位,确保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16.选择宽窄度适宜的袖带,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绕于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cm。
17.正确判断收缩压与舒张压。如血压听不清或有异常时,应间隔1~2min后重新测量。
18.测量完毕,排尽袖带余气,关闭血压计。
19.需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20.结果准确记录在护理记录单或绘制在体温单上。
21.将测量结果告诉患者和家属。如果测量结果异常,观察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处理。
(三)结果标准
1.测量方法正确,测量结果准确。
2.记录准确,对异常情况沟通及时。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质量评分表
(续 表)
注:1.总分值100分,90分达标
2.重点项目:测量体温时体温表未甩至35℃以下扣10分,测血压时,测量部位未与水银柱零刻度及心脏高度平行扣10分
3.计时从洗手戴口罩起至整理完用物止,完成时间为13mi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