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按用途可分为结构施工用脚手架和装修用脚手架两种;按搭设位置可分为外脚手架,桥式脚手架,吊、挂、挑式脚手架,平台式脚手架。
落地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由立杆、纵向水平杆(大横杆)、横向水平杆(小横杆)、剪刀撑、横向斜撑、连墙件组成(图6.1)。
图6.1 落地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构造
(1)立杆 垂直于地面的竖向杆件,是承受自重和施工荷载的主要杆件。
(2)纵向水平杆(又称大横杆) 沿脚手架纵向(顺着墙面方向)连接各立杆的水平杆件,其作用是承受并传递施工荷载给立杆。
(3)横向水平杆(又称小横杆) 沿脚手架横向(垂直墙面方向)连接内、外排立杆的水平杆件,其作用是承受并传递施工荷载给立杆。
(4)扫地杆 连接立杆下端、贴近地面的水平杆,其作用是约束立杆下端的移动。
(5)剪刀撑 在脚手架外侧面设置的呈十字交叉的斜杆,可增强脚手架的稳定和整体刚度。
(6)横向斜撑 在脚手架的内、外立杆之间设置,并与横向水平杆相交呈之字形的斜杆,可增强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刚度。
(7)连墙件 连接脚手架与建筑物的杆件。
(8)主节点 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三杆紧靠的扣接点。
(9)底座 立杆底部的垫座。
(10)垫板 底座下的支承板。
落地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的搭设有双排和单排两种形式(图6.2)。双排脚手架有内、外两排立杆;单排脚手架只有一排立杆,横向水平杆有一端插置在墙体上。
图6.2 落地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的尺寸
(a)立面图;(b)双排架;(c)单排架
1—立杆;2—大横杆;3—小横杆;4—剪刀撑;
5—连墙杆:6—作业层:7—栏杆
脚手架必须满足施工的使用要求,应有足够的工作面,便于堆料、运输及工人操作。脚手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安全承受上部施工负荷和自重。脚手架荷载规定为:砌筑工程脚手架2700N/m2(约270kg/m2),挑脚手架1000N/m2(约100kg/m2)。当采用非标准架子、跨度过大负载过重的特殊架子、高层脚手架或其他新型架子时,必须有设计计算书、施工图纸、书面安全技术要求,必要时应通过试验和鉴定,经上级技术领导批准,方可使用。
脚手架应有足够的坚固性和稳定性,不发生变形、倾斜和摇晃现象,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为此应有牢固和足够的连墙点,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
脚手架应有防护设施,确保高处作业安全。脚手架的绑扎、护身栏杆、挡脚板、安全网等应符合有关规定。
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必须经过有关人员验收方可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架子工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胶鞋或软底鞋。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上下传递物件不能抛扔。
脚手架的外侧、斜道和上料台,必须绑1.2m高的护身栏和18cm高的挡脚板或挂防护栏网,网的上下口应用麻绳或棕绳与大横杆绑牢,网与网应搭接锁住。
脚手架与高压为1~10kV以下的架空输电线路的最近距离不小于4~6m,同时应设有隔离防护措施。
钢制脚手架应有良好的防电、避雷装置,要有可靠的接地处理。
脚手架在使用时应随时注意清除架子上的杂物,禁止超荷载堆放材料,在架子上堆砖,只允许单行侧摆三层。雨雪、冰冻天施工,架子上要有防滑措施。
当脚手架上料平台荷载较大时,立杆与横杆连接处应另增加一个扣件或加强绑扎。
拆除的脚手架杆、配件,应分类堆放并进行保养。
(1)每项脚手架工程都要有经批准的施工方案,
(2)脚手架要结合工程进度搭设,结构施工时脚手架要始终高出作业面一步架,但不宜一次搭得过高。未完成的脚手架,作业人员离开作业岗位(休息或下班)时,不得留有未固定的构件,并保证架子稳定。脚手架搭设完成后要经验收签字方可使用。分段搭设时应分段验收。
(3)落地式脚手架基础必须坚实,若是回填土时,必须平整夯实,并做好排水措施,以防止地基沉陷引起架子沉降、变形、倒塌。当基础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取挑、吊、撑等技术措施,将荷载分段传到建筑物上。
(4)搭设高度较小时(15米以下),可采用抛撑。
(5)施工作业层的脚手板要满铺牢固,离墙间隙不大于15cm,并不得出现探头板;在架子外侧四周设1.2m高的防护栏杆及18m的挡脚板,且在作业层下装设安全平网;架体外排立杆内侧挂设密目式安全立网。
(6)脚手架出入口上方须设置防护棚;外侧临街或高层建筑脚手架,其外侧应设置双层安全防护棚。
(7)架子使用中,其上的均布荷载不应超过规范规定,人员、材料不要太集中。
(8)在防雷保护范围之外,应按规定安装防雷保护装置。
(9)脚手架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和醒目标志,有专人负责警戒。架体上材料、杂物等应清除干净。架体若有松动,应先予以加固,再进行拆除。
(10)拆除顺序应遵循“自上而下,后装的先拆,先装的后拆,一步一清”的原则,依次进行。不得上下同时拆除作业,严禁用踏步式、分段、分立面拆除法。
(11)拆下来的杆件、脚手板、安全网等应用运输设备运至地面,严禁从高处向下抛掷。
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按照构件的形状和规格安装坚固的模板,使它能够承受浇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荷载,以确保混凝土浇筑作业的顺利进行。拆除模板作业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或规定的强度以后。
模板施工作业中的常见事故包括:配制模板时的触电和机械伤害,模板安装和拆除过程中的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模板坍塌等。这些事故都是在模板施工中经常发生的,在作业中应严加预防。
模板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可以是钢材、木材和成品竹、木胶合板等。
(1)钢材 钢材质量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模板支架的材料宜优先选用钢材。
(2)木材 木材的树种可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选用。有腐朽、折裂、枯节的木材不得使用。木材选材时,应根据模板构件受力种类选用适当等级的木材。
(3)面板材料 面板除采用钢、木外,现多采用胶合板、竹压板、复合纤维板、塑料板、玻璃钢板等。
(1)安装模板应该按照施工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本道工序模板未固定之前,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模板的支柱必须支撑在牢靠处,底部用木板垫牢,不准使用脆性材料铺垫。立柱要站直,上下端固定牢靠,保证立柱不下沉,而且上下端都不移位。可调底座、托座的调节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200mm。超过200mm时,立杆或门架的承载力应进行修正计算。在下层楼板未达到规定强度要求的情况下,支设上层模板时,下层的模板支柱不能提前拆除。
(2)为保证模板的稳定性,除按照规定加设立柱外,还应在沿立柱的纵向及横向加设扫地杆、水平支撑和剪刀撑。纵向及横向水平支撑的步距不应大于1.8m。
(3)支模时,上下层立柱应在同一垂直线上,使其受力合理。当模板高度在4m以上时,施工人员应在操作平台上作业;不足4m的,可在高凳上作业。不准站在模板上、钢筋上操作或在模板上行走,更不准从模板的支撑杆上上下攀登。
(4)拆除模板必须经工地负责人批准。大模板拆除作业时,应注意模板的稳定性,防止垮塌或碰撞。
(5)拆模现场要有专人负责监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拆模现场。禁止拆模人员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作业,防止发生人员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
(6)模板拆除作业前,应在作业区周边设围挡和醒目标志,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分类堆放。大模板堆放应有固定的堆放架,必须成对、面对面存入,防止碰撞或大风刮倒。
(7)拆除钢模板时不准采用大面积撬落的方法,防止伤人和损坏物料。
(8)不能留有悬空模板。
高支模作业是指支模高度大于或等于4.5m时的支模作业。高支模中,大型桥梁或特殊结构的高度通常都有几米到几十米高,不但个别作业人员因高处坠落会发生伤亡,若作业中支模系统发生坍塌,还会造成其上作业人员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因此,施工作业中,除遵守模板工一般安全要求外,还必须认真按高支模的要求和施工方案作业,切实预防各类事故发生。
(1)每一项高支模工程,都要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并经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地基情况和支撑体系进行设计计算,编制施工方案。
(2)高支模作业时,要认真执行施工方案,确保支撑体系稳固可靠。支模作业完后,要进行认真检查验收,确认无误才算真正完成。支模时,下方不应有人,禁止交叉作业,防止物体打击。
(3)高支模的支撑架体一般采用钢管架体系,由架子工搭设。模板工配合作业时,也要按要求穿工作服,系好袖口与绑腿,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
(4)支模时要设有稳固的操作平台,上下应设通道,临边和通道都要按规定做好防护。
(5)模板上堆放材料应固定其位置,防止大风刮落,而且堆放的材料与设备不能过多和超重。
(6)混凝土浇筑中要指派专人对支模体系进行监护,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工,作业人员马上离开现场。险情排除后,经技术责任人检查同意,方可继续施工。
(1)土方施工是基础施工的重要内容,是指通过人工或机械开挖基坑或基槽及土方回填的过程。
(2)基坑支护是指基础工程施工时,常因受场地的限制不能放坡而采用护壁桩、地下连续墙、土层锚杆、大型工字钢支撑基础边坡等保护措施。
(3)深基坑一般是指开挖深度大于5m及其以上或地质情况较复杂其深度不足5m的基坑。
土方工程及基坑支护工程的典型事故是土方坍塌,基坑支护边坡失稳坍塌以及深基坑周边防护不严而发生坠落事故。
(1)深基坑施工前,必须掌握场地的工作环境,了解其附近的地下管线、地下埋设物的位置、深度等。
(2)施工人员必须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挖掘作业。
(3)土方开挖前必须做好降(排)水,防止地表水、施工用水和生活废水侵入施工场地或冲刷边坡。
(4)基坑内必须设置明沟和集水井,以排除暴雨突然而来的明水。
(5)挖土应从上而下逐层挖掘,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挖掘,严禁掏挖”的原则。
(6)坑、槽必须设置人员上下通道或爬梯,严禁在坑壁上掏坑攀登上下。
(7)开挖坑、槽深度超过1.5m时,必须根据土质和深度进行放坡或另设可靠支撑。
(8)土方深度超过2m时,周边必须设两道防护栏杆,并且危险处夜间应设红色警示灯。
(9)基坑内照明必须使用36V以下安全电压,线路架设符合施工用电规范要求。
(10)配合机械挖土、清底、平地修坡等作业时,不得在机械回转半径以内作业。
(11)作业时要随时注意检查边坡变化,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塌方,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将人员撤离,排除隐患,确保安全。
(12)基坑作业时,土质较差且施工工期较长的基坑,边坡宜采用钢丝网、水泥或其他材料进行护坡。
(13)坑、槽边1m以内严禁堆土、料,不准停放机械。
(14)从槽、坑、沟中吊运土至地面时,绳索、滑轮、钩子、箩筐等垂直运输设备、工具应完好牢固。起吊、运送时,下方不得站人。
(15)人工开挖土方、两人横向间距不得小于2m,纵向间距不得小于3m。
(16)钢钎破冻土、坚硬土时,扶钎者应站在打锤人侧面用长把夹具扶钎,打锤范围内不得有其他人停留。锤顶应平整,锤头应安装牢固,钎子应直且不得有飞刺。打锤人不得戴手套。
(17)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或建筑物下面进行作业。
(18)用挖土机施工时,挖土机的工作范围内,不得有人进行其他工作,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大于10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1)清除拆除工程范围内的物件、设备。
(2)将电线、燃气管道、水管、供热设备等干线与该建筑物的支线切断或迁移。
(3)检查周围危旧房,必要时进行临时加固。
(4)向周围群众发出告示,在拆除危险区周围应设禁区围栏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监护,禁止非拆除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5)在拆除作业中,发现不明物体,应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护现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6)遇有六级强风、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应暂停高处拆除作业。强风、雨后应检查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安全性,冬季应清除登高通道和作业面的雪、霜、冰块后再进行登高作业。
(1)拆除作业应自上而下进行,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施工中不但要确保人员的安全,还应确保未拆除部分的稳定。
(2)拆除作业应严格按拆除方案进行。
(3)拆除工程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指导。
(4)进行人工拆除作业时,楼板上严禁人员聚集或堆放材料,作业人员应站在稳定的结构或脚手架上操作,被拆除的构件应安全放置。
(5)人工拆除施工应从上至下逐层拆除分段进行,不得垂直交叉作业。作业面的孔洞应封闭。
(6)人工拆除建筑墙体时,严禁采用掏掘或推倒的方法。因特殊情况必须采用该方法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砍切墙根的深度不能超过墙厚度的1/3,墙的厚度小于两块半砖的时候,不许进行掏掘;
②在掏掘前要用支撑撑牢;
③推倒前,应发出信号,待全体人员避到远离被拆墙体高度2倍以上的安全处后,方可进行;
④用绳索牵拉。
(7)拆除建筑物的栏杆、楼梯和楼板等,应该和整体相配合,不能先行拆除。
(8)建筑物的承重支柱和横梁,要等它所承担的全部结构和荷重拆除后才可以拆除。
(9)拆除管道及容器时,必须在查清残留物的性质,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后,方可进行拆除施工。
(10)拆除钢屋架时,必须采用绳索将其拴牢,待起重机吊稳后,方可进行气焊切割作业。吊运过程中,应采用辅助措施使被吊物处于平稳状态。
(11)拆除过程中,为确保未拆除部分建筑的稳定,应根据结构特点,对危险的部位先进行加固,再进行拆除。
(12)从事爆破拆除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