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16 条中规定“小学加强综合课程,初中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起逐步按地区一开设外语课,中小学增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设置选修课。”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为明确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为小学到高中的必修课程。在第二部分“课程结构”的第5条作了如下的论述: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7)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明确以下结论: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类独立的课程,它与学科课程一起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完整的课程体系
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单是学科的补充和延伸,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外活动,而是一门独立于学科之外的,以学生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新的课程类型。它包含了四个指定领域:(8)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四)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以上四大领域并不是并列的关系,也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中。另一方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因而,在实践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
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等等。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联系。具体说来有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由各具特点的学科课和活动课,通过优势互补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各有何特点,各自在课程体系中有何地位?我们可做以下对比:(9)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比较表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两者的优劣。学科课程在系统、高效地传承知识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但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压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活动课程虽在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不利于高效系统地传承知识。只有将两类课程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课程结构,使两类课程同时并举,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实现两者教育功能的互补,有利于发挥课程的全面育人的积极作用。按这样的课程理念构建起来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结构如下:
通过上述的课程设计,中小学生一方面通过学科课程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达到人类知识的前沿;另一方面通过活动课程,从实践中学习,尝试综合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实现由结论学习向过程学习的转变。系统知识的把握无疑会开阔学生的视野,不断地提升活动的水平和档次,通过活动过程得到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又会生成对新知识的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发现,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形成良性的动态循环,并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规范。
因此,我们应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看作新课程的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新课程的实施,教材和教法都会渗透新的课程理念,教学的活动化正成为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但学科课程都应以学习本学科的系统知识为主线,学科活动化必须掌握适当的“度”,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育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正确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必须走出以下误区:(10)
(一)窄化——把综合实践活动等同于科技活动
这种把科技活动的地位和作用绝对化的认识,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窄化。这是由于人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认识不足,也对综合实践活动要全面关注儿童整个“生活世界”(不是单指生活环境,也不是指“自然世界”或“社会世界”,而是指对人生有意义的,人生在其中的,心物统一的世界)缺乏足够的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设计和内容选择,应遵循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活动中不应仅仅是认识和理解自然,而且还应该认识和理解有关社会的道德、法律和艺术。同时通过与人的交往和自我反思达到人格自我构建的目的。
(二)泛化——使活动失去了“科技”这一重点
这一认识以为什么都是活动,失去了科技活动的重点,淡化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以科技活动为重点推动活动课程实施,对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把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和核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正是充分考虑了“活动课程以科技为重点”。我们主张的科技活动的科学内容包括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把科技活动列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也是从综合实践活动要关注学生可能的“未来世界”这一需要决定的。
(三)绝对——片面夸大“活动”的作用,忽视继承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改变了学习方式,实现了结论学习向过程学习的转变,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单一课程结构造成的学生创新精神低迷,综合实践能力薄弱的局面,但过分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人们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把活动的作用绝对化,把继承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割裂开来,甚至忽视继承性学习在人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是错误的。
把实践活动绝对化主张在活动中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拒绝对活动的周密设计和预先准备,反对为活动作任何知识铺垫和技能传授。其实在课程内部的层面上存在着两种学习方式结合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经验的学习过程,学生正是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实践过程中学会研究的方法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但活动是以以往的认识为基础的,在活动中使用的知识和方法,也都是以往经验的结晶。我们应避免对活动的绝对化认识,正确处理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研究性学习与继承性学习的关系。
(四)异化——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混同于学生的课外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中央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实施的课程类型,较之学科课程,学校对这一课程的实施有更多的自主权。由于它是学生的必修课,就活动的时间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应置于课程计划之内进行,不宜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学生的课外活动虽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属学生的“活动”范围,其特点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但从本质上讲,学生课外活动是基于学生兴趣和特长,由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它是在学生的课外进行的,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目的,除了开阔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常常是为了发展相应的专业特长。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混同于学生的课外活动,必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生异化:或者放松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和研究,使之放任自流,最终使其形同虚设;或者使学生的课外活动迁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降低课外活动应有的质量和水平,磨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和个性的养成。因而,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必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生的课外活动明确区分开来,使二者都能健康发展。
(五)形式化——拒绝深入研究,满足于浅层次的和形式主义的轰动效应
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课程计划,根本上讲是要以发现和开发为指导思想,实现以人为本,全面贯彻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特点、目标、原则,全面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功能,否则就有可能因满足或追求浅层次的教育效果,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陷入形式主义。以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活动课程的设置(刻意追求活动的显在成果,热衷于轰动效应),是形成活动课程形式主义的重要原因;教师主导地位丧失,降低了活动质量,使活动的教育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是使活动课程陷入形式主义的另一原因。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应克服上述思想,充分认识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立性、重要性,深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目标、态度以及实施策略等,以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