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及内容设计
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怎样确定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从哪里来,是教师最关心的两个问题。本节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介绍一些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体做法。包括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受到点拨,随之促使他们提出问题;如何捕捉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的瞬间,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等等。在论述的同时提供一些相应的案例,使教师掌握一些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领域和主题类型,帮助教师在实施该课程的过程中进行整体把握。
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是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要掌握的方法。在介绍具体的方法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须遵循的原则。
(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遵循的原则
1.源于生活的原则
源于生活的原则是指学生确立的课题应来源于他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的问题或课题,或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到真实的世界进行各种体验,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只有着眼生活,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才能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才能获得并增强社会责任感。
如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景华实验小学的师生看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广告业快速崛起,五花八门的广告随处可见,通俗易懂的广告词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平时,学生们在玩耍时经常有意识无意识地脱口说出一些广告词。由此可见,广告已经在孩子们的意识中留下很深的印迹。为了使学生对广告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了解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标准和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特设计了以《广告与生活》为主题的活动。
[案例] 广告与生活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景华实验小学 王艳辉 顾文
[生活启示]
“看蓝猫,爱蓝猫,我有知识,我自豪”、“讲不完的精彩故事,看不完的五彩世界”、“用心品味,生活本来有滋有味”。生活中到处都能听到丰富多彩的广告妙语,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广告天地,丰富我们的广告知识,学习编拟广告语。
[链接活动]
我该从哪儿入手呢?
[主题选择]
调查、收集街道上的广告。从电视、广播中收集广告。调查广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讨论成功的广告靠什么吸引人。探讨编广告的方法。
我还想到了其他的活动主题:
2.指向性原则
在确定活动主题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有价值,值得研究,内容积极,对学生的成长有利的活动及课题。相反,对于一些不现实,或没意义的主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重新确定主题。如有的学生出于新奇,想去研究“鬼”,很显然,这样的活动主题是违背科学真理的,也没有现实价值,反而会给学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引导。
3.可行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经费为基础,活动是否可行,也是选题时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有的主题虽然很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但如果条件不允许,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调整方案。
4.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原则
尊重学生自主性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成果呈现方式。指导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选择的活动主题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年龄的大小,因为学生年龄不同,思维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选择活动主题时,要尽可能选择一些生动具体的主题;小学高年级或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就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主题。
5.立足学校特色的原则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其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特色,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要立足于学校的特色和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这就要求在活动主题的选择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如本地、本校有哪些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又有哪些局限。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经过认真分析后制定出来的主题活动,才有利于今后的开展和实施。
(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
1.依托社区资源,设计与社区生活和文化相关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要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其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是学校特色形成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社区蕴涵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使学生将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在不断理解、关注社区过程中健康成长,并促使学校与社区形成良性的互动,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精神。
2.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设计主题
活动主题的设计应与儿童生理、心理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学生感到自由、民主和宽松。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引导学生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年龄、兴趣的主题。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活动主题。教师及时召开班会,由这些学生谈自己的活动构想,请其他学生投票决定开展怎样的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过程中,教师也可适当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活动主题。
如浚县一中为了让学生对浚县丰厚的民间文化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使学生对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产生自己应肩负的责任感,利用浚县杨玘屯村现有的泥玩艺术资源,通过对当前泥咕咕的市场调研,为泥咕咕的未来市场开发出谋划策,使这一民间艺术品对繁荣当地经济产生更广泛的影响。设计开展了调查研究浚县民间艺术品——泥咕咕的历史、现状以及对未来市场前景的展望的主题活动。
3.设计密切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主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要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现代高科技的内容引进至课程中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进行主题设计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结合现代科技挖掘相关的主题,开展推广现代科技的活动。因为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中也处处有创新。
如长沙市国防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学生开展的“控制白色污染可望成为现实”活动,从生活中“白色污染”问题调查入手,通过对比实验,亲自体验普通塑料、“白色塑料”的替代产品——可降解塑料的降解过程,从而体会到可降解塑料的优越性,并积极参与推广可降解塑料的活动。
4.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设计主题
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的关系,是广大教师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时,教师们要引导学生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某些学科打通进行,从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
如龙门石窟在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人教版(豫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有一篇《龙门石窟》的课文,学习这篇课文时,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适时确定了以“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为活动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主确定的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步骤、活动所需条件、人员安排、时间安排等),选择活动方式,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查询、走访他人等方式广泛开展了探究活动。同时,还在学校的安排下,全体四年级学生实地参观了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活动后,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宣传龙门石窟,让人们都来了解它、保护它!
5.提供课题供学生参考
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自主确定活动主题。但同时,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知识经验不足,考虑问题欠全面,为丰富活动主题,指导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选题范围或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以帮助学生思考。这种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起步阶段,尤为重要。
为了选择并确定主题,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根据学校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多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也可以让学生从一个主题出发,提出各种问题,或分组从不同角度共同探究与实践一个大主题的活动。
如安阳市烧盆窑小学开展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来源于一次老师和孩子们的谈话。孩子们谈论着西方的圣诞节、平安夜,甚至愚人节、情人节,但不知道清明节、重阳节,不知道为什么过春节以及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于是,老师引导孩子们思考:中国的节日有多少?传统节日有哪些?这些传统节日有怎样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呢?它为什么能流传到今天呢?孩子们很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以学生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6.根据学生中的一些不良问题确定主题
如针对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娇宝宝、家里的小皇帝,平时嘴里总挂着一句话“家里我最大”这一现象,有位老师提出了“家里我最‘大’”的活动主题,希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勤劳节俭的美德,让他们在艰辛的劳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真正感受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又如,当前农村青少年学生厌学现象比较严重,新的读书无用思想有所抬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设计并组织学生实施了“对厌学情况的调查”这一实践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及其选择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标准
课程目标是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要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实现,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确定相应的课程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服务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学生的社会生活阅历是有限的,因而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的判断不可避免地具有不成熟性。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获得思想、道德、个性、人格、心理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教师对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的课题要认真审核,剔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的课题,并做好引导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对课题进行综合性的探索与研究,重视学校与社会、人文与科学、认识与情感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应尽量体现这种整合的特点,做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社会与科技的协调发展以及知、情、意、行的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自主探索研究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获得发展。在选择、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时,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点突出理论的实际运用。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另一种传统的重视知识传授与学习的课堂教学,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一定要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活动。
最后,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其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选择那些与学生认识和实践能力相适应的课题,并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是由每一所学校根据实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而确定的,选择内容应根据以下原则: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要关注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哪些真正是适合学生的问题或课题。帮助每一个学生确定自己的课题,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方式展开探究,获得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应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并使其成为特色学校的重要环节。
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
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特色形成的重要基础。要善于挖掘社区中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
4.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课题或问题。
尊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题,把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范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认能力,形成健康的信息伦理。
2.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指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价值观教育等)都可以不断渗透于研究性学习之中。
先来看看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为基本目标的课程。
这里我们先举一个例子,让我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我们都吃过洋葱,为什么烧熟的洋葱有甜味而生洋葱却是辣味呢?这就是通过我们观察和体验发现了问题。提出问题后,我们就应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你想要知道是什么造成了熟洋葱的甜味吗?
你可能会猜想,洋葱中含有淀粉,由于烹调,使洋葱中的淀粉发生了化学反应,从而转化为糖。很简单,这就是你的假设。因此,你的假设是:甜味是由于洋葱本身所含的淀粉引起,正是这淀粉通过烹调而转化出了糖。这个假设正确吗?
你来判断一下,下列有关熟洋葱具有甜味的假设,哪种是可被验证的?
(1)甜味是由于洋葱和油之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引起的。
(2)甜味是由油带来的,与洋葱无关。
(3)甜味是洋葱自身存在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候很简单,可以通过烹调时不放油;单独加热油;加碘验证洋葱中是否有淀粉等试验来解决问题。这既是亲身参与体验的过程,也是直接获取知识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选定研究课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选题的基本原则可从需要性、创造性、科学性和现实可能性等方面来考虑。学生选择课题时可以从以下三条线索寻找:1)人与自然;2)人与社会;3)人与自我。
3.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使学生的人格日臻完善。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内容涉及“一三五”方面的内容,即一个中心、三条线索、五个方面。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线索和服务社区、走进社会、珍惜环境、关爱他人、善待自我五个方面开展活动。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为主的活动方式,包括参观、服务、宣传、义务劳动、经济活动等。此类实践活动一般要在特定的社会情景中进行,如社区福利院、孤儿院、小区、农村或农场、文化古迹、社会有关机构、街道、商店、公园等场所。
4.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诸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并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该领域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以技术实践为主的活动方式。包括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两大类。具体有设计、制作、研制、种植、养殖、信息发布、出版(小报、墙报等),技术实践并不等于科技小发明和小创造,而是实践过程的必经环节。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生活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特别指定的几个主要领域,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部内容。四大指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部内容之中。另外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
除了上述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同伴之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中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洛阳涧西区景华实验小学每年寒暑假,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件小制作作品,开学后学校组织评比表彰,并将优秀作品分门别类地陈列在劳技操作室内,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每年还组织高年级学生参观省科技馆,扩大学生眼界,促进学生作品科技含量的提高。学校还定期开展风筝赛、航模赛、车模组装、小制作现场展示会、科技知识竞赛、冷拼盘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在组织每一次活动时,都尽量做到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周密安排,有力地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案例] 《包装零距离》活动设计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景华实验小学 王艳辉
一、活动背景
大自然是人们生活的源泉,人们从自然界中学会了各种物品的包装方法。原始人为了储存食物与携带物品,采用树叶、贝壳、竹筒、葫芦等自然材料包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生活和使用的需要,产生了塑料、金属、纸、布、陶器、玻璃等人工包装材料。好的包装除了可以起到保护商品、方便储运的作用之外,还具有广告色彩和促销价值。包装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话题,也是人们自始至终在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包装这个话题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但绝大多数学生对包装的认识都停留在“包装盒”、“塑料袋”上,对其他与包装相关的知识却知之较少,为了使学生对产品的包装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参与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们萌发了让学生研究商品包装的想法。于是,以《包装零距离》为课题,在学校组织开展“与包装零距离接触”的开放性的探究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途径对所关心的包装的历史、包装盒的做法、外包装的设计等问题进行探究,从而体验社会的多元化,意识到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独立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初步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一、 设计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不应视作一堂独立的课,而是贯穿学生生活的一项长期的、具有实效性的活动。为达到让学生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社会中不断完善的目的,整个活动分三个环节进行设计。
第一次活动:确定探究主题,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包装现象,提出探究课题,确定活动主题。在第一次活动时,我注意创设活动情景,首先请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商品包装,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产品包装的巨大魅力和作用,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成立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和分工,然后公布活动方案,请大家提出建议或意见,做到活动前有计划,活动中有准备。
第二次活动:深入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调查、访问、上网等,搜集有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或创新作品。在课下有目的地进行查找资料、走访教师、展开调查等合作探究活动,在合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使学生参与、体验探究过程。
第三次活动:展示交流。通过交流探究成果,进行活动评价,交流活动的感受和体会,总结延伸,提出新的探究课题,对活动中发现的不合理的包装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使学生继续关注社会,在课下继续进行自主活动,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使学生能利用活动成果为生活服务,也使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延伸。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为生活服务的目的。
教师准备:
1.制作各种精美产品包装的课件。
2.制作包装盒范品,收集、整理有关包装历史、发展情况等方面的资料。
3.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探究表。
三、目标和方法
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包装现象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初步学会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资源共享、分工合作、参与评价。
2.通过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活动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丰富经验,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社会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生活的情感。
活动方法:
由于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因此活动重点是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活动,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步骤。活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把发现的问题进行合并、归类,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我根据学生易于接受直观形象事物的特点,设计由精美的包装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进行积极的探究活动。在活动展示上,以调查报告、作品展示、历史介绍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展示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各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课改新理念,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并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习惯。
四、活动过程
第一次活动:确定探究主题
第三次活动:交流展示
五、总结
教师反思
《包装零距离》活动的设计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循序渐进开展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确立探究课题,制定详细探究方案,并根据探究方案,各小组进行实践考察、创作活动,并根据实践结果集体汇总,写出小组的报告,再推选一名或几名代表发布探究结果,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发现、反思、改进,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探究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交流展示活动成果的技巧和方式,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个活动既有学生积累知识的运用,又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渗透,既有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内容,又有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整合。
《包装零距离》的设计和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设计的主题要符合孩子的兴趣爱好,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活动时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自己提出探究的课题;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活动中提倡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活动的组织要把学生放在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起到必要的引导作用。努力使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是积极参与者,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我也充分地感受到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看到了他们智慧火花的闪现。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社会交际等综合能力,都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学生感受
通过这次活动,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不是容易的,知道了包装盒的做法,还知道了包装越精美,商品的价格就越高。社会调查、展示交流时,要有礼貌,仪表要大方得体。上网查找资料,人物采访活动使我们不仅学会了一些技能和技巧,而且了解到许多知识,还学会了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了口头表达、社会交往等综合能力。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增长了多方面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本次活动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形式进行展示,充分调动了我们活动的积极性,每个人都有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