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产业规模进一步加大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6%和7.7%,分别比规上工业增速快0.4和0.5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8%和12.5%。前三季度,全市十大新型工业千亿元级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991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5.9%,高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在十大新型工业千亿元级产业中,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船舶海工产业受航运市场低迷影响下降明显,总体呈现“九升一降”的发展态势。其中,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前三季度的产值同比增长11.5%、汽车产业同比增长9.6%、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8.8%、食品产业同比增长7.4%、家电产业同比增长5.6%、橡胶产业同比增长5.4%、石化产业同比增长4.2%、机械装备产业同比增长3.9%、服装产业同比增长3.1%、船舶海工产业同比下降3.2%。继2016年第一季度青岛市工业产业集聚度首次突破60%之后,第三季度全市工业集聚区运行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利润总额实现较快增长,全市工业产业集聚度持续提升。50个工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564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3%;完成工业产值8289亿元,同比增长6.6%,高于全市增幅0.6个百分点;工业产业集聚度提高到62.9%,比上年度提高4.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全市增幅近5.2个百分点。
2.民营经济实现新跨越,主体高新化趋势明显
2016年以来,青岛市大力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量、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760.3亿元,占总额的46.9%;实现增加值781.6亿元,增速达到7.9%,对全市增长贡献率达到了53.9%。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生产继续保持领先发展态势,增加值增速为7.5%,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0.3个百分点。1~8月份,全市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12.16万户。截至8月底,全市实有民营主体达到97.31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6.99%。全市新登记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达2496.01亿元,同比增长85.61%,占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的83.52%。全市上市公司总数为129家(主板42家、新三板87家),其中,民营上市公司达到115家(主板29家、新三板86家),占比已达到89.1%。截至6月底,全市964家高新技术企业中,95%以上为民营企业,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88.17%,同比增长35.14%。民营工业企业投入研发经费占全部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到24.41%。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541.65亿元,占比达到53.48%,较上年底提高1.58%。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23.7万人,同比增长7.4%,占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口总量的74%。民营经济吸纳就业占比比上年全年高出6.1个百分点。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2016年以来,青岛市“三去一降一补”效果明显。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影响下,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1227.9万平方米,增长36.1%。商品房销售持续回暖,有力地支撑了青岛市商品房库存的消化,库存量连续7个月减少。截至9月份,青岛房地产价格一直增长较快,9月份更是增长11.6%。一些“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产量下降,仅粗钢产量就下降1.4%。“去杠杆”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前三季度,在“胶东国际机场”、“地铁1~3号线”和疏港高速连接线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强力助推下,青岛市交通运输业投资349.4亿元,增长25.9%,快于全市投资增速12.8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5%,提升0.7个百分点,为加快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发挥了积极作用。“降成本”也取得了初步成效,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下降0.5元。在增加有效供给方面,2016年青岛市共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90个,总投资6508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500亿元。到9月底,110个项目新开工,开工在建项目达到182个,占项目总数的95.8%。完成投资约1400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3%。各项指标均超出计划进度。其中,先进制造业基地行动计划确定的12个重点产业,确定了计划总投资877.6亿元的122个本年度重点推进项目。截至第三季度末,北汽新能源汽车(一期)、高速列车试验线、轨道客车内装模块等16个项目竣工,累计完成投资135.4亿元;一汽大众华东基地、海尔工业4.0中央空调、沃尔新能源发电等106个项目在建或进入前期,计划投资额742.2亿元。
2016年1~9月份青岛市重点领域投资情况
4.驰名商标取得新进展,品牌经济平稳推进
近年来,青岛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推进商标发展战略实施。截止到6月底,全市共有有效国内注册商标9.6万件,驰名商标123件,省著名商标459件,市著名商标505件;全市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达1964件,位居全国第一,并拥有了一批像海尔、青啤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青岛市运用商标品牌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有力地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公布的2016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青岛市有13个品牌入围,比上年增加1个,海尔以品牌价值2218.65亿元居第5位,比上年上升3位,排行入选青岛企业的首位。其他依次是:青岛啤酒1168.75亿元(第22位)、海信311.96亿元(第87位)、双星轮胎256.18亿元(第123位)、澳柯玛234.58亿元(第147位)、崂山啤酒155.76亿元(第203位)、交运120.15亿元(第282位)、半岛都市报66.59亿元(第381位)、哈德门61.39亿元(第387位)、崂山矿泉水48.76亿元(第418位)、青岛啤酒博物馆45.58亿元(第440位)、圣元42.36亿元(第462位)、喜盈门30.68亿元(第496位)。同时,海尔以1516.28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荣登第22届中国品牌价值100强冠军宝座,连续15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