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内踝周边有哪些穴位

内踝周边有哪些穴位

时间:2024-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涌泉(井穴) 定位: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1.涌泉(井穴)
定位: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简单取穴:仰卧,蜷足,脚掌心前部正中凹陷处,约当足底前、中1/3交界,第2、第3跖趾关节稍后。
作用:滋阴降火,醒脑安神。
主治:头顶痛,眩晕,小儿惊风,癔症,癫,休克,高血压病,咽喉痛,足心热。

2.太溪(输穴 原穴)
定位: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简单取穴:正坐或仰卧,内踝后缘与跟腱前缘的中间,与内踝尖平齐。
作用:补肾滋阴,纳气调经
主治:失眠,健忘,耳鸣,耳聋,咽痛,咳嗽,哮喘,咯血,胸痛,月经不调,阳痿,腰痛,内踝肿痛。

3.照海(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定位:内踝尖下方凹陷中。
简单取穴:正坐,内踝尖正下方,内踝下缘的凹陷处。
作用:补肾滋阴,利咽宁神。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阴痒,子宫脱垂,尿路感染,慢性咽炎,便秘,失眠,癫。

4.复溜(经穴)
定位:太溪穴直上2寸,当跟腱前缘。
简单取穴:正坐或仰卧,太溪直上2寸,跟腱前缘处。
作用:补肾滋阴,通调水道。
主治:水肿,腹胀,腹泻,热病无汗,盗汗,遗精,早泄,糖尿病,腰脊痛。

5.阴谷
定位: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简单取穴:正坐屈膝,腘横纹内侧端,按取两筋之间即是。
作用:益肾壮阳,通络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白带,阴道炎,阳痿,早泄,尿路感染,阴囊湿疹,癫,精神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