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心律失常吃什么中成药最见效快

心律失常吃什么中成药最见效快

时间:2024-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热门考点1.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①Ⅰ类钠通道阻滞药,Ⅰa类-奎尼丁,Ⅰb类-利多卡因,Ⅰc类-普罗帕酮;②Ⅱ类β肾上腺受体拮抗药,普萘洛尔;③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④Ⅳ类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和地尔硫。4.胺碘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2.临床应用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本节热门考点

2.利多卡因只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效,是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3.普萘洛尔主要用于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4.胺碘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5.维拉帕米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1.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作用机制。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不同程度抑制心肌细胞膜K、Ca2+通透性,延长复极过程,且以延长ERP更为显著,代表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胺;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轻度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降低自律性,缩短或不影响APD,代表药物:利多卡因、苯妥英钠;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显著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和幅度,减慢传导性的作用最为明显,代表药物:普罗帕酮。

(2)临床作用: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

(3)不良反应胃肠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食欲缺乏;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耳鸣、听力丧失、视觉障碍、晕厥、谵妄等,总称为金鸡纳反应。

2.Ⅱ类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作用机制:阻断心脏β受体;药理作用:抗心肌缺血,改善心肌病变,防止严重的心律失常及猝死。代表药物:普萘洛尔。

3.Ⅲ类选择性延长复极的药物 作用机制:抑制多种钾电流,延长APD和ERP,对动作电位幅度和去极化速率影响小。临床应用: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以及预激综合征。代表药物:胺碘酮、索他洛尔、溴苄铵。

二、利多卡因

1.药理作用 降低自律性、改善传导、缩短APD和相对延长ERP。

2.临床应用 利多卡因的心脏毒性低,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如心脏手术、心导管术、急性心肌梗死或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首选药。

三、普萘洛尔

1.药理作用 能降低窦房结、心房和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在运动及情绪激动时作用明显。本药能减少儿茶酚胺所致的迟后除极发生,减慢房室结传导,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

四、胺碘酮

1.药理作用 对心脏钾、钠、钙等多种离子通道均有抑制作用,还有非竞争性拮抗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和扩张血管平滑肌作用,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耗氧量。

2.临床应用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五、维拉帕米

室上性和房室结折返引起的心律失常效果较好,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及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有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药。

试题精选

1.对传导具有双向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是

A.奎尼丁

B.普萘洛尔

C.利多卡因

D.普罗帕酮

E.维拉帕米

2.属于Ⅰc类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是

A.奎尼丁

B.利多卡因

C.普罗帕酮

D.胺碘酮

E.维拉帕米

答案:1.A 2.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