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治疗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及治疗

时间:2024-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病例。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治疗甲型流感应在24h内用药。1岁内儿童不用。10岁左右儿童,患流感后忌用阿司匹林,可能诱发Reye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死。重症病例可合并肺炎和全身多脏器功能损伤,病死率高。发病3d后治疗者剂量加倍。

1.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病例。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流行广泛。临床症状表现为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流感一般病程短,呈自限性。流感的治疗可分为: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1)对因治疗:抗病毒治疗。

①M 2膜蛋白离子通道阻滞药: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可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乙型流感病毒因缺乏M 2膜蛋白,故这类药物无效。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治疗甲型流感应在24h内(最迟48h内)用药。1岁内儿童不用。

②神经氨酸酶抑制药:选择性抑制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使病毒难以完成释放,并促成已释放的病毒相互凝集,继而死亡,使病毒扩散受到抑制,对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扎那米韦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低,体内分布容积小,肾清除快,只能吸入给药,因而限制了其应用于5岁以下的小儿。奥司他韦是目前用于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有效药物。

(2)对症治疗:高热与全身疼痛较重者可用镇痛解热药对症治疗;中药如感冒冲剂、板蓝根冲剂、中药方剂等可用于辅助治疗。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10岁左右儿童,患流感后忌用阿司匹林,可能诱发Reye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死。

(3)重症患儿的支持治疗:流感属于自限性疾病,但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的患儿易并发肺炎,重症患者可合并肺炎和全身多脏器功能损伤,可出现呼吸衰竭,病死率高。因此,应给予积极地支持治疗,如氧疗或机械通气、抗休克治疗、抗凝、抗菌和(或)抗真菌药物治疗;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给予镇静、降颅压、保护脑细胞等治疗;糖皮质激素可短期用于有严重中毒症状、急性肺损伤或ARDS;呼吸困难或衰竭者及时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或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

2.禽流感 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简称,由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引起的一种禽类疾病,有可能感染人类。近年来,新型流感病毒不断出现。如发生于2009年的引起全球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从未在人类出现过的新型流感病毒,具有全新的基因组和抗原性。禽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全身不适。重症病例可合并肺炎和全身多脏器功能损伤,病死率高。

禽流感的治疗:①抗病原治疗:奥司他韦、金刚烷胺等。②对症治疗:应用解热镇痛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缓解症状;中药辅助治疗。③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应用呼吸机支持治疗。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其治疗为:(1)抗病原治疗:奥司他韦等,也可试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对症治疗:①发热给予物理降温及使用解热镇痛药。②糖皮质激素短期应用于有严重中毒症状、急性肺损伤或ARDS。③呼吸困难或衰竭者及时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或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

4.百日咳 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阵咳终末有深长鸡鸣样吸气声。未经治疗病程可迁延2~3个月。婴幼儿及体弱者易并发脑炎、肺炎。

预防用药:红霉素,口服5~7d,一日40~50mg/kg,分4次服用。

5.猩红热 为A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细小皮疹,疹退后皮肤出现脱屑或片状脱皮。抗菌药物治疗:①首选青霉素类,疗程7~10d。可用阿莫西林口服;病情较重者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青霉素。②次选第一代头孢菌素,疗程10d。可口服头孢羟氨苄或头孢氨苄或头孢拉定;病情较重者可肌内或静脉用药。不宜选用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因对链球菌耐药明显增加。如复查咽拭子,若有病原菌寄殖或带菌者,应按药敏试验结果再规则使用抗菌药物1个疗程。

带菌者一般无需治疗,若有发生化脓性感染或中毒休克综合征风险者可按猩红热患者治疗方案治疗。

6.白喉及药物治疗 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咽、喉、鼻等处黏膜充血、肿胀并有灰白色假膜形成,白喉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神经瘫痪。治疗包括:①抗毒素治疗:用抗毒素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在病初3d应用效果较好,剂量按中毒症状轻重、假膜范围大小及治疗早晚而定,而不以年龄、体重计算。发病3d后治疗者剂量加倍。病情发展24h后可以相同剂量再给一次。②抗菌药物治疗:疗程14d,首选青霉素,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次选红霉素,口服或静脉滴注。③并发症治疗:心肌炎、喉梗阻的治疗。

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是由脑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征:起病急,突起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和脑膜刺激征。发病高峰在冬春季节,可形成流行。

①抗菌药物治疗:疗程7d或热退后4~5d,首选青霉素;次选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或氨苄西林,静脉滴注。②密切接触者预防用药:利福平。新生儿一日5mg/kg,分2次口服,共2d;≥1个月儿童一日10mg/kg,最大剂量600mg,分2次口服,共2d。或者头孢曲松:单次肌内注射:<15岁儿童125mg;≥15岁儿童250m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