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原文】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伤寒贯珠集】
伤寒发汗,或吐或下,邪气则解,而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胃气弱而未和,痰气动而上逆也。旋覆花咸温,行水下气;代赭石味苦质重,能坠痰降气;半夏、生姜辛温,人参、大枣、甘草甘温,合而用之,所以和胃气而止虚逆也。
【白话解】
伤寒发汗,或吐或下后,表邪虽解,却出现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症,此由胃气虚弱,痰阻气逆所致。旋覆花味咸性温,能降气行水;代赭石味苦质重,能坠痰降气;辛温的半夏、生姜与甘温的人参、大枣、甘草相合,有调和胃气而降逆气之功。
【伤寒论原文】
旋覆代赭汤方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炙甘草三两 生姜五两,切 半夏半升,洗 代赭石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原文】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伤寒贯珠集】
【白话解】
【伤寒论原文】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 炙甘草各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伤寒论原文】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伤寒贯珠集】
阴阳自和者,不偏于阴,不偏于阳,汗液自出,便溺自调之谓。汗、吐、下、亡津液后,邪气既微,正气得守,故必自愈。
【白话解】
阴阳自和,是指即不偏于阴,又不偏于阳,互无偏倚,汗液自出,二便自调之意。汗、吐、下、耗伤津液后,邪气已经微弱,正气得以内守,故可自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