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又称Stein-Leventhal综合征)是以长期无排卵及高雄激素或胰岛素血症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
根据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基本辨治准则,本节所论内容还能治疗痛经或闭经或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病证。
一、西医诊断及治疗方法
【病因病理】
1.病因 致病原因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有关。
2.病理 卵巢变化即两侧卵巢增大,包膜增厚,坚韧,呈灰白色,可与附近组织粘连;外层细胞减少,胶原增多,皮质下很多大小不一,直径<1cm的小囊肿。子宫内膜呈增殖期改变。
【临床表现】 以月经失调(闭经或月经稀少),不孕,多毛(口周、乳周、小腹部、腋下、阴部、四肢),肥胖,黑棘皮症(阴唇、颈背部、腋下、乳房下、腹股沟等皮肤呈灰褐色,色素沉着呈对称性,皮肤增厚)等为主要表现。
【检查与诊断】
1.B超检查 卵巢增大,间质增厚,回声明显增强,卵巢皮质内有数个针尖样的卵泡,连续监测不见主导卵泡发育及排卵迹象。
2.诊断性刮宫 子宫内膜呈增殖期或增殖过长,无分泌期变化。
3.内分泌检测
(1)血促卵泡成熟激素(FSH)、LH测定:血清FSH偏低而LH升高,LH/FSH≥3。
(2)雌二醇正常或稍偏高,缺乏周期性改变,无排卵前后升高现象。
(3)LH无周期性排卵前峰值出现。
(4)血清睾酮、雄烯二酮增高。
(5)尿17-酮类固醇正常或轻度升高。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而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治疗方法】
1.降低LH水平
(1)短效避孕药:可选用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在月经周期第1天服1片,连服21天。7天后再开始新的周期;或选用复方醋酸环丙孕酮(Diane-35)等。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选用曲普瑞林3.75mg,周期第2天肌内注射,第28天1次,共6个月。
2.降低胰岛素 可选用口服二甲双胍,开始服用0.25g,每日2~3次,以后根据疗效逐渐加量,一般每日量1~1.5g,最多每日不超过2g;或选用二氮嗪等。
3.降低血雄性激素水平及受体活性 可选用口服螺内酯,每日剂量40~200mg。
4.促进排卵 可选用口服氯米芬,每天50~150mg,共服5~7天;或选用他莫昔芬;或选用促性腺激素等。
5.手术治疗。
二、中医辨证与选方用药
(一)脾肾寒湿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闭经不孕,形体肥胖,胃脘痞满。
2.辨证要点 口淡不渴,肢体困重,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 手足不温,或胸闷气短,或毛发偏多,或不思饮食,或大便溏泄,或白带量多,或腹中包块,或色素沉着呈对称性,或皮肤增厚等。
【治则与选方】 温阳健脾,燥湿化痰;可选用附子粳米汤与平胃散合方。
【处方用药】 附子5g 半夏12g 炙甘草3g 大枣10枚 粳米12g 苍术12g 厚朴9g 陈皮6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要用药10~15疗程。
【配伍技巧】 若胃脘痞满者,加砂仁、木香,以行气化湿除满;若肢体困重者,加川芎、桂枝,以行气理血通阳;若不思饮食者,加山楂、麦芽,以消食和胃;若夹瘀者,加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等。
【药物功效】 方中附子温阳散寒,助阳化饮。半夏燥湿化饮,降逆醒脾。粳米补益脾胃。苍术燥湿醒脾运脾,使脾能运化水湿。厚朴理气化湿,助苍术行气燥湿。陈皮理气和胃醒脾,助苍术燥湿化湿。大枣、炙甘草,益气补中,顾护脾胃,并调和诸药。
(二)脾胃湿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闭经不孕,形体肥胖,胃脘痞满。
2.辨证要点 口苦,肢体烦重,舌质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沉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 手足烦热,或胸闷气短,或毛发偏多,或不思饮食,或带下色黄量多,或腹中包块,或色素沉着呈对称性,或皮肤增厚,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 清热燥湿,调理脾胃;可选用半夏泻心汤与栀子厚朴汤合方。
【处方用药】 半夏12g 黄芩9g 人参9g 干姜9g 炙甘草9g 黄连3g 大枣12枚 栀子14g 厚朴12g 枳实4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要用药14~18疗程。
【配伍技巧】 若湿甚者,加薏苡仁、茯苓、泽泻,以健脾利湿;若热甚者,加黄柏、淡豆豉,以清热透热;若肢体烦重者,加桂枝、薏苡仁,以通阳利湿;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麻仁,以泻热润肠通便等。
【药物功效】 方中黄连、黄芩,清热燥湿,降泄浊逆。半夏醒脾和胃,燥湿和中。干姜温中理脾和胃,防止苦寒药伤中气。人参、大枣,补益中气,健脾和胃。栀子清泻郁热,降泄结气。枳实破结气,消胀满,和胃气。厚朴消胀除满,行气下气。炙甘草益气和中。
(三)痰瘀热伏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闭经不孕,形体肥胖,少腹疼痛。
2.辨证要点 肢体困重,痛如针刺,舌质暗红夹瘀紫,苔黄腻或厚,脉沉滑或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面色黯红,或毛发浓密,或胸脘满闷,或懒动,或头晕目眩,或带下色黄量多,或色素沉着呈对称性,或皮肤增厚等。
【治则与选方】 清热化痰,活血化瘀;可选用小陷胸汤与血府逐瘀汤合方。
【处方用药】 黄连3g 半夏12g 瓜蒌30g 桃仁12g红花9g 当归9g 生地黄9g 川芎5g 赤芍6g 牛膝9g桔梗5g 柴胡3g 枳壳6g 甘草3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要用药15~18疗程。
【配伍技巧】 若痰甚者,加胆南星、贝母,以清热化痰;若瘀甚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逐瘀;若热甚者,加黄芩、栀子,以清热燥湿;若带下量多者,加车前子、薏苡仁,以清热利湿止带等。
【药物功效】 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半夏燥湿化痰。瓜蒌清热化痰。桃仁、红花、赤芍、生地黄、川芎,活血行血化瘀,兼清郁热。柴胡疏肝理气,调理气机。枳壳行气降气,与柴胡相用,一升一降,调理升降气机。当归补血活血,与桃仁等相用,活血中补血,化瘀不伤血。桔梗引药上行,宣畅气机。牛膝引血下行,使瘀血从下而去。甘草益气帅血,调和药性。
(四)肝郁化火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闭经不孕,形体肥胖,急躁易怒。
2.辨证要点 口苦,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 面目红赤,或身体面目痤疮,或头痛,或头晕目眩,或胸胁胀痛,或失眠多梦,或大便干结,或色素沉着呈对称性,或皮肤增厚等。
【治则与选方】 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可选用四逆散与龙胆泻肝汤合方。
【处方用药】 柴胡12g 枳实12g 白芍12g 炙甘草12g 龙胆草10g 栀子12g 黄芩9g 泽泻10g 车前子10g 木通6g 生地黄6g 当归10g 生甘草6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要用药15~17疗程。
【配伍技巧】 若郁甚者,加青皮、陈皮,以行气解郁;若热甚者,加石膏、知母,以清热泻火;若血热者,加牡丹皮、赤芍,以清热凉血;若失眠多梦者,加远志、石菖蒲,以开窍安神等。
【药物功效】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实降泄浊逆。白芍柔肝缓急。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泻火。车前子、木通、泽泻,利湿清热,使热邪从下而去。生地黄清热养阴,使燥湿利湿药不伤肝阴。当归性温,助生地黄养血补血,并兼防寒凉药凝滞。生甘草、炙甘草,清热益气和中,并调和药性。
(五)肝郁痰湿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闭经不孕,形体肥胖,急躁易怒。
2.辨证要点 因情绪异常加重,肢体困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 精神抑郁,或胸胁烦闷,或头痛,或头晕目眩,或头沉,或失眠多梦,或色素沉着呈对称性,或皮肤增厚,或大便不爽等。
【治则与选方】 疏肝解郁,燥湿化痰;可选用柴胡疏肝散与二陈汤合方。
【处方用药】 柴胡12g 川芎9g 枳壳9g 香附9g 炙甘草6g 半夏15g 白芍9g 陈皮15g 茯苓12g
【服用方法】 煎药时加入生姜18g,乌梅2g;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要用药5~7疗程。
【配伍技巧】 若郁甚者,加木香、青皮,以行气导滞;若痰甚者,加远志、白附子,以开窍化痰;若湿甚者,加薏苡仁、白扁豆,以益气渗利痰湿;若急躁易怒者,加琥珀、珍珠母,以重镇降逆安神等。
【药物功效】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白芍敛肝柔肝,缓急止痛。香附调经理气止痛,助柴胡行气解郁。枳壳理气降泄浊逆。川芎活血通络止痛。生姜、半夏,醒脾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茯苓渗利痰湿。乌梅兼防化痰药伤阴。炙甘草益气补中,并调和诸药。
(六)肾阳虚夹痰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闭经不孕,形体肥胖,腰膝酸痛。
2.辨证要点 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或厚,脉虚弱或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畏寒肢冷,或手足不温,或懒动乏力,或面色灰暗,或月经量少色淡,或乳房发育不良,或性欲冷淡,或带下色白清稀,或色素沉着呈对称性,或皮肤增厚,或小便频数,或大便溏泄等。
【治则与选方】 温补肾阳,活血化瘀,燥湿化痰;可选用右归饮、失笑散与二陈汤合方。
【处方用药】 熟地黄30g 山药6g 山茱萸3g 枸杞子6g 炙甘草5g 杜仲6g 肉桂6g 附子6g 五灵脂12g 蒲黄12g 半夏15g 陈皮15g 茯苓12g
【服用方法】 煎药时加入生姜18g,乌梅2g;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要用药13~15疗程。
【配伍技巧】 若阳虚甚者,加巴戟天、淫羊藿、仙茅,以温补阳气;若痰甚者,加天南星、苍术,以醒脾燥湿,温化寒痰;若瘀甚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逐瘀;若腰膝酸痛者,加桑寄生、牛膝、续断,以强健筋骨等。
【药物功效】 方中肉桂、附子,温壮阳气。杜仲温补阳气。山茱萸温肾固精。山药益气化阳。熟地黄、枸杞子,滋补阴血,使阳得阴而化生。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生姜、半夏,醒脾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茯苓渗利痰湿。乌梅兼防化痰药伤阴。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七)肾阴虚夹痰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闭经不孕,腰膝酸痛。
2.辨证要点 口干咽燥,痛如针刺,肢体困重,舌质暗红瘀紫少苔,或苔黄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头晕目眩,或耳鸣,或失眠多梦,或手足心热,或咽干颧赤,或月经量少,或月经先期且淋漓不尽,或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 滋补肾阴,活血化瘀,燥湿化痰;可选用百合地黄汤、左归饮、失笑散与二陈汤合方。
【处方用药】 百合14g 生地黄50g 熟地黄30g 山药6g 枸杞子6g 炙甘草3g 山茱萸6g 五灵脂12g 蒲黄12g 半夏15g 陈皮15g 茯苓12g
【服用方法】 煎药时加入生姜18g,乌梅2g;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要用药14~18疗程。
【配伍技巧】 若阴虚甚者,加天冬、石斛、玄参,以滋补阴津;若瘀甚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化瘀;若痰甚者,加胆南星、瓜蒌,以清热化痰;若痛如针刺者,加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若耳鸣者,加女贞子、磁石、朱砂,以滋阴育肾,交通心肾等。
【药物功效】 方中百合、生地黄,滋补阴津。熟地黄、枸杞子,滋补阴血,化生阴津。山药益气化阴。山茱萸温肾固精。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生姜、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茯苓健脾益气,渗利痰湿。乌梅益阴生津,兼防化痰药伤阴。炙甘草益气和中。
(八)阴阳俱虚,肝郁血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闭经不孕,腰膝酸痛,精神抑郁。
2.辨证要点 口干咽燥,或手足不温,因情绪异常加重,痛如针刺,舌质暗红瘀紫少苔,或舌质暗淡瘀紫,苔薄,脉沉细涩或沉弦。
3.可能伴随的症状 头晕目眩,或耳鸣,或失眠多梦,或急躁易怒,或少言寡语,或手足心热,或咽干颧赤,或畏寒怕冷,或月经量少,或月经先期且淋漓不止,或小便短赤,或大便不畅等。
【治则与选方】 滋补阴阳,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可选用肾气丸、四逆散与下瘀血汤合方。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要用药12~15疗程。
【配伍技巧】 若阴虚甚者,加麦冬、天冬,以滋补阴津;若阳虚甚者,加巴戟天、肉苁蓉,以温补阳气;若气郁甚者,加陈皮、青皮,以行气解郁;若瘀甚者,加三棱、莪术,以活血化瘀等。
(九)心肾虚热夹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闭经不孕,腰膝酸痛,心烦。
2.辨证要点 口干咽燥,痛如针刺,舌质暗红夹瘀紫,苔薄黄,脉沉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 耳鸣,或心悸,或头晕目眩,或失眠多梦,或色素沉着呈对称性,或皮肤增厚等。
【治则与选方】 清心益肾,活血化瘀;可选用黄连阿胶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
【处方用药】 黄连12g 黄芩6g 白芍6g 鸡子黄2枚阿胶9g 水蛭6g 虻虫3g 当归12g 炙甘草6g
【服用方法】 阿胶烊化冲服;鸡子黄待药稍凉时兑入药汤中服用;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要用药14~16疗程。
【配伍技巧】 若心中烦热者,加栀子、竹叶,以清泻心热;若肾阴虚者,加玉竹、鳖甲、枸杞子、女贞子,以滋补阴津;若血虚甚者,加熟地黄,以补血养血;若耳鸣者,加枸杞子、菊花、磁石、朱砂,以益肾聪耳,交通心肾等。
【药物功效】 方中黄连清热,使心气下交于肾。阿胶滋阴,使肾气上奉于心。黄芩助黄连清热除烦。白芍助阿胶补血养阴。鸡子黄清热益阴。水蛭、虻虫,破血逐瘀。当归补血活血,兼防化瘀药伤血。炙甘草益气和中,帅血行瘀,并调和诸药。
(十)脾肾阳虚肝郁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闭经不孕,形体肥胖,腰痛,腹胀。
2.辨证要点 口淡不渴,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或沉弦。
3.可能伴随的症状 面色不荣,或倦怠乏力,或畏寒肢冷,或下肢冷痛,或大便溏泻等。
【治则与选方】 温补脾肾,疏肝解郁;可选用桂枝人参汤、海蛤汤与四逆散合方。
【处方用药】 桂枝12g 人参9g 白术9g 干姜9g 海马10g 蛤蚧1对 柴胡12g 白芍12g 枳实12g 炙甘草12g
【服用方法】 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要用药16~18疗程。
【配伍技巧】 若寒甚者,加附子、吴茱萸,以温阳散寒;若气虚者,加黄芪、山药,以健脾益气;若肾阳虚者,加鹿茸、杜仲,以补益肾阳;若气郁甚者,加陈皮、沉香、木香,以行气解郁等。
【药物功效】 方中桂枝、干姜,温阳散寒。人参、白术,健脾益气。海马、蛤蚧,温补肾阳。柴胡疏肝解郁。枳实降泄浊气。白芍柔肝缓急。炙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十一)气血两虚夹痰瘀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闭经不孕,头晕目眩。
2.辨证要点 倦怠乏力,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弱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面色萎黄,或形体瘦弱,或形体肥胖,或少气懒言,或自汗,或心悸失眠,或经血漏下不止等。
【治则与选方】 补益气血,活血化痰;可选用八珍汤、蛭虻归草汤与二陈汤合方。
【处方用药】 人参9g 白术9g 茯苓12g 当归12g川芎9g 白芍9g 熟地黄9g 炙甘草10g 水蛭6g 虻虫3g 半夏15g 陈皮15g
【服用方法】 煎药时加入生姜18g,乌梅2g,大枣5枚;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要用药14~16疗程。
【配伍技巧】 若气虚甚者,加黄芪、山药,以健脾益气;若血虚甚者,加阿胶、龙眼肉,以滋补阴血;若痰甚者,加天南星、天竺黄,以燥湿化痰;若瘀甚者,加三棱、莪术,以破血逐瘀等。
【药物功效】 方中人参大补人体一身之气。熟地黄大补人体一身之血。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助人参补益中气。当归、白芍,养血补血,助熟地黄大补阴血。川芎活血行气。水蛭、虻虫,破血逐瘀。生姜、半夏,醒脾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乌梅兼防燥湿化痰药伤阴。大枣、炙甘草,补益中气,调和诸药。
(十二)寒瘀血虚夹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 闭经不孕,头晕目眩。
2.辨证要点 倦怠乏力,口淡不渴,舌质暗淡瘀紫,苔薄黄,脉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 面色萎黄,或手足不温,或畏寒怕冷,或渴喜饮热水,或口唇干燥,或带下时黄时白,或形体肥胖,或少气懒言,或自汗,或心悸失眠,或指甲凹陷,或经血漏下不止等。
【治则与选方】 温阳散寒,活血化痰,兼清郁热;可选用温经汤与栀子豉汤合方。
【处方用药】 吴茱萸9g 当归6g 川芎6g 白芍6g人参6g 桂枝6g 阿胶6g 生姜6g 牡丹皮6g 甘草6g半夏12g 麦冬24g 栀子15g 淡豆豉10g
【服用方法】 阿胶烊化冲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要用药12~15疗程。
【配伍技巧】 若寒甚者,加花椒、干姜,以温阳散寒;若瘀甚者,加三棱、莪术,以活血化瘀;若血虚者,加熟地黄、龙眼肉,以滋补阴血;若夹热者,加赤芍,以清热凉血等。
【药物功效】 方中吴茱萸、桂枝,温达阳气,通行血脉,温经散寒,化瘀行血。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养血不留瘀血,活血不伤血。阿胶、白芍,养血敛阴。人参益气生血。生姜温里散寒。半夏温阳散寒,降泄浊气,燥湿化痰。牡丹皮活血祛瘀,行血散瘀,清郁热。麦冬养阴清热。栀子、淡豆豉,清透郁热。甘草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
医案助读
刘某,女,27岁,中牟人。近4年来体重增加约12kg,只有肌内注射西药月经才会来临,并且量少,经检查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服用中西药,可未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刻诊:闭经不孕,倦怠乏力,渴喜饮热水,口唇干燥,手足不温,畏寒怕冷,带下时黄时白,形体肥胖,失眠,指甲凹陷,舌质暗淡瘀紫,苔薄黄,脉沉涩。辨为寒瘀血虚夹热证,治当温阳散寒,活血化痰,兼清郁热,给予温经汤与栀子豉汤合方,吴茱萸10g,当归6g,川芎6g,白芍6g,红参6g,桂枝6g,阿胶6g,生姜6g,牡丹皮6g,半夏12g,麦冬24g,栀子15g,淡豆豉1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二诊: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三诊:口唇干燥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带下时黄时白止,以前方6剂。五诊:月经来临,色暗量少。六诊:诸证较前有改善,以前方6剂。之后,先以前方因病证变化而适当加减用药治疗80余剂,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天分3服,每次10g,治疗5个月。随访2年,其男婴已出生2个月。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畏寒怕冷辨为寒,再根据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因舌质暗淡瘀紫辨为瘀,又因口唇干燥、苔薄黄辨为夹郁热,更因失眠、指甲凹陷辨为血虚,以此辨为寒瘀血虚夹热证。方以温经汤温经散寒,活血养血,兼清瘀热;以栀子豉汤清透郁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