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化脓性球菌
病原性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又称为化脓性球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革兰阴性的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
一、葡萄球菌属
葡萄球菌属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和动物的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多数是不致病的。致病性葡萄球菌在正常人鼻咽部带菌率为20%~50%,医务人员带菌率可高达70%以上,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细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菌体为球形,典型的排列呈葡萄串状,在脓汁或液体培养基中常成双或短链状排列,革兰染色阳性(图4-1)。
图4-1 葡萄球菌(电镜下)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可形成圆形、表面光滑且边缘整齐的不透明菌落。不同菌株可产生不同颜色的脂溶性色素,有助于鉴别细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多数致病菌株能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3.分类 根据生化反应和色素的不同,可将葡萄球菌分为三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三种葡萄球菌的主要性状见表4-1。
4.抵抗力 较其他无芽胞细菌强。在干燥的脓汁、痰液中可存活2~3个月;加热80℃30分钟才被杀死;对龙胆紫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但近年来耐药菌株逐年增多,对青霉素G耐药菌株已达90%以上。
表4-1 三种葡萄球菌的主要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多种侵袭性酶及毒素,致病性强。
(1)血浆凝固酶:是一种能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绝大多数致病菌株能产生此酶,因此,凝固酶试验常作为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血浆凝固酶能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沉积在菌体表面,阻碍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杀灭,保护细菌免受体液中杀菌物质的破坏,并使感染病灶局限、脓汁黏稠。
(2)葡萄球菌溶素:为外毒素,能溶解人与多种哺乳动物的血细胞等。
(3)杀白细胞素:能破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增强细菌侵袭力的作用。
(4)肠毒素:为外毒素。耐热,煮沸30分钟不被破坏,能引起食物中毒。
(5)表皮剥脱毒素:能分离皮肤表皮层细胞,使表皮与真皮脱离,引起剥脱性皮炎(又称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能增强宿主对内毒素的敏感性,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引起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
2.所致疾病
(1)侵袭性疾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局部感染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内脏器官感染:如伤口化脓、毛囊炎、疖、痈、蜂窝组织炎、脓肿、气管炎、肺炎、胸膜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有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2)毒素性疾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
①食物中毒:食入含有肠毒素食物后1~6小时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1~2天后恢复。
②假膜性肠炎: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正常菌群失调,耐药性葡萄球菌乘机在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
③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由表皮剥脱毒素引起。开始皮肤出现红斑,1~2天后表皮起皱,继而形成大疱,最后表皮大片状脱落。此病多见于幼儿及免疫力低下者。
④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由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引起。主要表现为头痛、高热、红斑皮疹伴脱屑、肾功能衰竭、低血压或休克,多见于女性。常于月经期发病,死亡率高。
(三)标本采集与检查
1.标本采集 根据不同病型采集不同标本。如取脓汁、血液、脑脊液、呕吐物、粪便等。
2.标本检查 先取标本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根据细菌形态、排列和染色性可作初步诊断。后将标本接种至培养基培养,根据菌落特点、凝固酶试验等鉴定是否为致病性葡萄球菌。
(四)防治原则
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处理皮肤创伤。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
二、链球菌属
链球菌属是另一大类常见化脓性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及人和动物呼吸道、肠道等处。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球形,链状排列,长短不一,链的长短与菌种和生长环境有关,革兰染色阳性(图4-2)。
图4-2 链球菌(电镜下)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需氧或兼性厌氧。在含血液、血清等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在肉汤培养基中易形成絮状沉淀。在血平板上形成圆形、灰白色的细小菌落,不同菌株溶血不一。
3.抗原构造与分类
(1)抗原构造:较复杂,主要有三种:①多糖抗原:又称C抗原,存在于细胞壁,有群特异性,是链球菌群的分类依据;②蛋白质抗原:又称表面抗原,位于C抗原外层,有型特异性,与致病有关的是M蛋白抗原;③核蛋白抗原:又称P抗原,无特异性,各类链球菌均相同。
(2)分类
①根据血平板上的溶血现象分为: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1~2mm的草绿色溶血环,故亦称草绿色链球菌,属条件致病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2~4mm的透明溶血环,亦称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可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c.丙型链球菌:菌落周围无溶血环,一般不致病。
②根据C抗原的不同,可将链球菌分为A、B、C等20群,对人类致病的90%属A群。A群链球菌根据M蛋白不同可分100多个型。
4.抵抗力 较弱,60℃30分钟即被杀死,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敏感,青霉素是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A群链球菌有较强的侵袭力,产生多种外毒素和侵袭性酶。
(1)侵袭力:与多种因素有关。
①菌体表面结构:a.脂磷壁酸:存在于链球菌胞壁中,是该菌定居在机体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等表面的主要侵袭因素;b.M蛋白:具有抗吞噬作用,与心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可导致某些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
②侵袭性酶类:a.链激酶:又称溶纤维蛋白酶,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原转化成纤维蛋白酶,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液凝固,有助于细菌扩散;b.链道酶:又称DNA酶,能分解脓液中高黏性DNA,使脓液稀薄,促进细菌扩散;c.透明质酸酶:又称扩散因子,能分解细胞间质中的透明质酸,使细菌易在组织中扩散。
(2)外毒素
①链球菌溶血素:有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和损伤心肌的作用。根据对氧的稳定性不同分为链球菌溶血素O(SLO)和链球菌溶血素S(SLS)两种。其中SLO对氧敏感,免疫原性强,85%~90%的链球菌感染者,于感染2~3周后可检出SLO的抗体,可协助诊断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SLS对氧稳定,无免疫原性,但溶血能力较强,与血平板上的溶血环形成有关。
②致热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是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为蛋白质,免疫原性强,对机体具有致热作用和细胞毒作用,主要引起发热和皮疹等。
2.所致疾病 人体链球菌感染性疾病90%由A群链球菌引起,可分为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和超敏反应性疾病三类。
(1)化脓性感染:有丹毒、脓疱疮、蜂窝织炎、扁桃体炎、咽喉炎、中耳炎、脑膜炎、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产褥热及败血症等。A群链球菌引起的局部化脓性炎症的特点是病灶周围界限不清,且脓汁稀薄。
(2)中毒性疾病:猩红热,为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炎、全身弥散性鲜红色皮疹。
(3)超敏反应性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及风湿热。
其他链球菌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致病,如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口腔正常菌群,但当拔牙或摘除扁桃体时可侵入血流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变异甲型链球菌与龋齿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虫牙"细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虫牙”医学上称为龋齿,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此病的发生主要与口腔中存在的变异甲型链球菌有关。该菌能产生糖基转移酶,能分解口腔食物残渣中的蔗糖,产生高分子量、黏性大的不溶性葡聚糖,借此将口腔中大量细菌黏附于牙面形成菌斑。菌斑中的细菌,尤其是其中的乳酸杆菌能发酵食物残渣中的多种糖类物质产生大量的酸,使局部pH降到4.5左右,导致坚硬的牙体组织即牙釉质、牙骨质和牙本质中无机物脱钙软化,造成龋损,即龋洞。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是讲究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刷牙卫生习惯,以减少口腔中细菌的数量,抑制菌斑的形成。
(三)标本采集与检查
1.标本采集 根据感染性质可采集脓汁、咽拭子、血液等不同标本。
2.标本检查 ①病原学检查:通过直接涂片染色及分离培养进行病原学鉴定;②血清学试验: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SO)可测定病人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含量,常用于风湿病的辅助诊断。活动性风湿热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效价一般超过1∶400以上。
(四)防治原则
链球菌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应及时治疗病人及带菌者,以减少传染源。注意对空气、医疗器械和敷料等消毒与灭菌。对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患者,须彻底治疗,防止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治疗首选青霉素。
三、其他常见化脓性球菌
除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外,化脓性球菌还有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等(表4-2)。
表4-2 其他常见化脓性球菌
续表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