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测量的特点
最早研究测量问题并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的是自然科学。今天,测量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已达到非常专门化、精确化的程度。自然科学的测量方法,事实证明也是完全可以运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因为社会事实一经产生,就超越个人意志而成为客观的存在;社会现象在表面上看是孤立的、个别的,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这种一致性,使社会科学对社会现象的测量成为可能。当然,相对于自然科学中的测量,社会测量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社会测量的特殊性首先表现为其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低。由于社会生活纷繁复杂,人的行为表现各种各样,并且处于一种不断的变化之中,要测定社会现象、人类行为远不如测量山高、体重那么容易。事实上,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大多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表现为相关关系。社会规律也不是确定性的规律,而只是一种或然性或倾向性的规律。所以,社会测量既不可能找到像自然科学那样的基本规律,也不可能形成彼此联系、相互支持的精确的测量系统。
其次,社会测量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社会测量中,人们一方面作为测量的客体,另一方面又作为测量行为的承担者,即测量的主体,这使得社会测量与自然科学的测量相比有一种重要的差别,即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社会测量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测量者的认识水平、价值取向和测量经验,不同的测量者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尽管如此,社会测量对于调查研究来说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1]只有对社会现象的量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测量和科学的分析,才有可能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其本质及其规律性。可以这么说,进行有效的社会测量和科学的数量分析,是使社会调查走向真正科学的完备形态的标志。没有测量,就没有对社会现象的定量分析,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调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