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的选择及要求
配制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280kg/m3,水胶比不应大于0.55.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宜采用蒸汽养护;使用其他品种水泥,应注意其中掺加材料对混凝土抗冻、抗渗等性能的影响.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严禁使用高铝水泥。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宜使用无氯盐类防冻剂.对抗冻性要求高的混凝土,宜使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掺用防冻剂、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的混凝土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规定。
在钢筋混凝土中掺用氯盐类防冻剂时,应严格控制氯盐掺量,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不宜采用蒸汽养护。
混凝土所用集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在掺用含有钾、钠离子防冻剂的混凝土中,不得混有活性材料。
2.材料的加热
冬期拌制混凝土时,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当水加热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再对集料进行加热.水及集料的加热温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超过表9-2的规定。
表9-2 拌和水及集料最高温度
3.混凝土的搅拌
搅拌前,应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搅拌时间应较常温延长50%.投料顺序为先投入集料和已加热的水,然后再投入水泥.水泥不应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避免水泥假凝.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对搅拌好的混凝土应经常检查其温度及和易性,若有较大差异,应检查材料加热温度和集料含水率是否有误,并及时加以调整.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热量的损失和冻结。
4.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并不得在强冻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当在弱冻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基土不得遭冻;当在非冻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在受冻前,其抗压强度不得低于临界强度。
当分层浇筑大体积结构时,已浇筑层的混凝土温度,在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得低于热加工计算的温度,且不得低于2℃。
对加热养护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浇筑程序和施工缝的位置,应能防止在加热养护时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当加热温度在40℃以上时,应征得设计人员的同意。
对于装配式结构,浇筑承受较大内力的接头的混凝土或砂浆,宜先将结合处的表面加热到正温;浇筑后的接头混凝土或砂浆在温度不超过45℃的条件下,应养护至设计要求强度;当设计无要求时,其强度不得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0%;浇筑接头的混凝土或砂浆,可掺用不致引起钢筋锈蚀的外加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