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七 国民收入理论
基本任务
1.国民收入核算及变动
2.经济增长及经济周期
【模块简介】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71 564亿元,比2010年增长9.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
投资是经济繁荣与衰退的主要原因。201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01 933亿元,比2010年名义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1%)。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增加消费需求能促使国民收入的增加。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 226亿元,比2010年名义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其中,城市上涨5.3%,农村上涨5.8%。稳定物价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之一。
进出口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36 4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出口18 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 435亿美元,增长24.9%。进出口相抵,顺差1 55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64亿美元。进出口的发展应该起到外贸乘数的作用,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国家一方面出台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措施,产业发展必须由投入型向技术型增长,以及增加就业率,减少失业率;同时又要抑制物价的过高上涨,特别是房价的过度增长,采用利息杠杆,适当控制货币量。
宏观调控是一国经济发展中的又一大难点,经济增长过快,容易导致通货膨胀;抑制过高物价,过度紧缩,又会引起经济衰退,导致失业率增加。经济增长总是在伴随着经济周期性变化增长。因此要用好财政、信贷等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协调通胀和失业之间的矛盾,使国家更快走出经济低谷,保持更长的繁荣期,保持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内的生产总值(GDP)的含义,掌握国家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的经济思路,理解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和一国经济的长远稳步增长规律,懂得保护环境。
任务1 国民收入核算及变动
本项目内容结构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方法。
(2)理解总支出恒等于总收入。
能力目标
能运用国内生产总值及其相关概念观察和初步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
驱动案例
应对危机,中国在行动
【资料】 中国已经着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
在与美国经济金融业界人士座谈美国金融危机时温总理感谢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他说,中国已经着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国力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要在经济发展与增加就业和抑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到平衡点。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最近逐月下降。无疑,外部需求减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但中国经济有自身的特点,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8亿农民,国内市场广阔,特别是农村市场有很大潜力。我们必须立足扩大内需。
(资料来源:李诗佳 王星桥.“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记温家宝总理与美国经济金融界人士座谈美国金融危机.新华网北京2008-9-30.节选)
【资料】 江苏: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突破200万台(部)
记者从江苏省经贸委获悉,截至2月中下旬,江苏省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量突破200万台(部),达到207.9万台(部),带动农村消费43.4亿元,稳居全国前列。
据悉,目前,江苏省家电下乡补贴品种已达9类,分别为冰箱、彩电、手机、洗衣机、计算机、空调、热水器、电磁炉、微波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冰箱累计销售70.5万台,超过家电下乡产品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彩电47.3万台,空调35.6万台,洗衣机31.9万台,热水器8.1万台,电脑6.9万台,手机3.8万部,微波炉3.2万台,电磁炉6 000台。
(资料来源:潘晔.江苏: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突破200万台(部).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2010-3-8.节选)
【资料】 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详解4万亿元投资
“为了抑制经济增长过快下滑的局面,我们必须采取力度比较大、效果比较显著的措施。”发放委主任张平说。
面对此次的4万亿元投资记划,中央明确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要尽快采取措施,尽快见到效果。
据张平解释,这4万亿元中,保障性安居工程2 8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 700亿元;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18 000亿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生态环境投资3 500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 6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1万亿元。
“根据现行投资体制和投资资金安排的方案,需要中央投资11 800亿元。”张平说,这些投资也会带动其他行业和一些地方的投资。
(资料来源:刘铮、江国成、雷敏.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详解4万亿元投资.新华网北京2008-11-27专电.节选)
问题1: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问题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家电下乡?
问题3:我国为什么要实施4万亿元投资计划?
案例引读
初步核算,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 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 71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 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 260亿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问题:什么是一国国内生产总值?
知识讲解
宏观经济的理论大厦是由一系列概念组成的。这些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总供给;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物价指数(PPI)、GDP平减指数;失业、失业率、自然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繁荣、萧条;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性前提下,整个经济体系如何应对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性波动等问题,获得最大产出的学问。GDP就是指一国境内企业的总产出。上述列举概念中,国内生产总值居于核心地位,其他概念或者是由这个概念派生出来的,或者是为了说明这个概念,或者与这个概念有密切的联系。国民收入理论中,国内生产总值通常又称为国民收入。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 的市场价值总和 。对GDP含义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产值,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例如,超市卖的面包经过了小麦—面粉—面包三个环节,计算GDP时只能统计面包的产值。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劳务,因此,要把旅游、服务、卫生、教育等行业提供的劳务所获得的报酬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一般来说,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劳务占GDP的比重越高。
(2)国内生产总值是核算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产值,不是核算某一时间点上的总产值。计算GDP时不应包括前期生产、本期消费的产品。例如,去年建造的商品房没有销售出去,应该计入去年的GDP。
(3)国内生产总值是核算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GDP按国土原则而不按国民原则计算。只要在一国领土之内,无论是本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生产的都属于该国的GDP。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支出法、收入法及部门法。本书借用宏观经济循环图来说明这三种方法。
在经济学基本原理鸟瞰中,本书介绍了微观角度下消费者经济活动和企业经济活动之间的循环关系。单个企业的行为是:购买劳动力、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并使用这些要素生产出产品,然后将产品拿到物品市场上出售;单个消费者的行为是:出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获取要素报酬,然后用所得收入购买消费品。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不停止。
一国经济中,存在着千千万万个企业和亿万个消费者。从宏观的角度看整个经济运行:在产品市场上,千千万万个企业把各自的产品推向市场,形成了庞大的产品总供给量,亿万个消费者从市场上购买各自需要的产品,形成了庞大的产品总需求量;在要素市场上,亿万个消费者出售各自的生产要素,形成了庞大的要素总供给量,千千万万个企业购买各自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形成庞大的要素总需求量。从宏观的角度看,千千万万个企业和亿万个消费者之间同样存在着循环关系,我们用A国的宏观经济循环图来说明这种循环关系,如图7-1所示:
图7-1 A国的宏观经济循环图
可以把A国的整个宏观经济看成是一个无形的环形“管道”,千千万万个企业和亿万个消费者的经济活动都被“收纳”其中,亿万个消费者所提供的生产要素通过要素市场提供给千千万万个企业,企业使用这些要素生产产品,再通过物品市场卖给亿万个消费者,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显然,在这个环形管道中,所有企业用于购买要素的钱等于所有消费者出售要素所得到的钱,所有消费者用于购买物品的钱等于所有企业出售产品所得到的钱。如果消费者将全部收入用于消费,环形管道各处的钱就全部相等。
实际的收入法还要加上间接税和资本折旧两项,并进行统计误差调整。
收入法是指从要素转让报酬的角度,将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劳动的报酬工资、土地的报酬地租、资本的报酬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相加,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
假设A国在一年内的要素收入情况为:工资4亿;地租2亿;利息2亿;企业家才能2亿。
则该年A国的GDP应为:4亿+2亿+2亿+2亿=10亿
当然,实际的收入法还要加上间接税和资本折旧。
部门法是指从企业生产的角度,将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各个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相加,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
图7-2中:指向政府的虚线箭头表示政府向消费者、企业和商业银行发行国债筹资;政府指向消费者的虚线箭头表示各种转移支付;银行指向消费者的虚线箭头表示消费信贷。
假设A国在一年内各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产值情况为:农业1亿;加工业4亿;服务业5亿。
则该年A国的GDP应为:1亿+4亿+5亿=10亿
支出法是指从产品购买的角度,将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全社会购买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相加,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
图7-1假设A国只有企业和消费者两大部门,消费者用完全部资金。在分析支出法时,A国的宏观经济循环中还应加上金融市场、政府以及对外贸易的影响,如图7-2所示:
图7-2中:实线箭头表示一国要素收入转变为购买支出的四种情形;虚线箭头表示在四种情形基础上的一些变化。想一想,图中还能增添哪些虚线箭头?
图7-2 支出法
图7-2中,假设A国10亿元要素收入被分为四块:
第一块是消费支出,消费者们用这笔钱在物品市场上购买大米、衣服、汽车、化妆品等各种消费品。
消费者把钱存到银行,银行贷款给企业,从企业的角度讲是间接融资。消费者直接购买企业发行的债券和股票,从企业的角度讲是直接融资。
第二块是储蓄,即消费者将本来用于消费的资金暂时转变为企业的生产资金。具体又分为两个方式,其一是消费者把钱存到银行,银行贷款给企业;其二是消费者直接购买企业发行的债券和股票。企业用消费者的储蓄在物品市场上购买生产产品所需的设备和原材料,称为投资支出。
第三块是税收,具体又分为两个方式,一种是消费者应该向政府缴纳的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另一种是企业缴纳,并由消费者负担的间接税,如增值税等。政府用税收在物品市场上购买各种物品和劳务以维持政府运作,称为政府购买支出。
第四块是本国消费者进口他国物品,这一块是对本国购买力的分流;反过来,本国企业产品出口到对方国家,则是对方国家购买力流入本国。出口减进口等于净出口。
假设A国在一年内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情况为:消费支出:(C)4亿;通过储蓄(S)转化为投资支出(I):2亿;通过税收(T)转化为政府购买支出(G):2亿;净出口(NX)=出口(X)-进口(M):4亿-2亿=2亿。
则该年A国的GDP应为:4亿+2亿+2亿+2亿=10亿
支出法、收入法及部门法是在环形管道的不同位置测量A国在一年内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理论上讲,三种方法计算的GDP应该相等。实际统计中,各国一般以支出法为主,收入法及部门法只是参考。
三、几个不同的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支出法是将一定时期内全社会购买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相加。假设一国市场上销售n种商品。我们用P1表示第1种商品的价格,Q1表示第1种商品的数量,P2表示第2种商品的价格,Q2表示第2种商品的数量……Pn表示第n种商品的价格,Qn表示第n种商品的数量,则GDP可以表示为:
GDP=P1Q1+P2Q2+P3Q3……PnQn
由于一国的物价总水平是不断上升的,计算某年GDP时,依据不同的价格,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GDP,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以核算年度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以某个固定年份的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这个固定年份称为基年。显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挤干”了价格水分,反映了一国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实际数量的增加。
一国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该国的经济规模大小,体现的是一国的总体实力。由于各国人口数量不同,国内生产总值同等规模的两个国家,每个公众分摊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并不相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这种差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GDP除以总人口所得到的平均产出水平 。
例如,A、B两国的GDP都是10亿元,A国人口有100万,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是1 000元,B国人口有200万,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是500元,A、B两国总体实力相当,但是公众消费水平相差一倍。
四、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
支出法、收入法结果相等这一点,可以用来说明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从收入“安排”的角度看,总收入包括消费者用于消费的资金(C)、用于储蓄的资金(S)、用于税收的资金(T)以及用于进口的资金(M)。从支出(购买)的角度看,总支出包括实际的消费支出(C)、实际的投资支出(I)、实际的政府购买支出(G)以及实际的出口(X)。由于GDP是对过去一年一国经济成果的总结,一国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已经确定,所以支出法、收入法结果必然恒等,即总收入≡总支出。
用公式表示就是:
C+S+T+M≡C+I+G+X
上述恒等式反映了一国“过去时”的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如果我们“展望未来”,由于宏观经济活动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情形将会发生变化。
例如,由于爆发了金融危机,A国经济形势恶化,企业效益下降,商业银行贷款趋于谨慎,导致银行存款余额大大高于贷款余额,即出现“存差”,企业得不到足够贷款,投资支出被迫减少,总支出相应减少。又如,A国属于外向型经济,总支出中出口所占比例很高,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订单大量减少,总支出相应减少。总支出减少意味着一国企业生产的部分产品无法销售出去,企业被迫压缩产量,A国总产出减少,国内生产总值下降。
当然,A国不会坐视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会采取各种措施扭转局面。例如,A国政府向消费者、企业和商业银行大量发行国债,并使用所筹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带动总支出相应回升。又如,A国为了扭转出口订单下降的局面,采用了本币贬值措施,出口订单增加,总支出相应回升。
驱动案例解析
应对危机,中国在行动
问题1: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2008年三季度后,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日益明显,具体的表现就是企业订单锐减,出口下滑显著,进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相对来说,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地区经济外向型程度较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分布较广,受影响程度也就较大。在危机的影响下,这两个地区个别劳动密集型企业订单下降到零,一部分企业停产、半停产,少数企业甚至破产倒闭,就业压力明显加大。
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期尽管扭转经济增长过快下滑的局面,并提出“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工作方针。在出口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必须努力扩大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
问题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家电下乡?
多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扩大居民消费,但由于种种原因,居民消费增长不尽如人意。根据农村市场广阔的特点,我国在2008年运用财政补贴的政策,积极实施了家电下乡计划,2009年进一步扩大了试点品种和实施范围。
实施了数年的家电下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扩大了内需,弥补了出口下滑的不利影响,而且为家电企业消化库存、转型升级提供了回旋余地,也较大程度提升了农村的消费水平。
问题3:我国为什么要实施4万亿元投资计划?
中央投资11 800亿元,以带动4万亿元投资,可以快速地增加总支出,扭转经济增长过快下滑的局面,并且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明显。
以铁路建设投资来说,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可以产生对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巨额需求,缓解这些行业的产品过剩,同时,可以大大缓解客运和货运运力瓶颈,加大对沿线城市的辐射,带动沿线城市经济发展。
经典案例赏析
GDP——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GDP这一概念被发明和运用到宏观经济学上后,“大腕”们给了这个概念极高的评价。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的评语是:“虽然GDP和其他国民收入账户是显得有点神秘的概念,但它们确实属于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列。”美国经济协会前会长罗伯特·艾依斯纳(Robert Eisner)的评语是“本世纪对经济知识的重要贡献之一”。
GDP及其增长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体会是不一样的。
对于统计工作者来说,GDP及其增长表现为一组不断增长的数据,当然,不同的国家,GDP的增速是不一样的。比如,2000年中国的GDP是98 749亿元,2005年则增加到188 692亿元,2010年则增加到397 983亿元。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GDP及其增长表现为可消费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不断增加。比如30年前,中国的消费者可享受的电器只有黑白电视机和电扇,而2012年可享受的电器有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食品极大地丰富,住房大大改善,汽车进入家庭,定期外出旅游已经成为公众的常用休闲方式。
对于国家来说,GDP及其增长表现为一国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中国政府在极短的时间内,向灾区运送了大量的食品、瓶装水、救灾帐篷、衣物、被子、燃油、煤炭等,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综合国力支撑,光有救灾的决心是不可能有如此效率的。
思考与练习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
1.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
收入法
部门法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选择题
(1)从产品购买的角度,将一定时期内全社会购买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相加,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
A.支出法
B.收入法
C.生产法
D.部门法
(2)用支出法计算一国的GDP,下列项目应该计入的是( )。
A.工资
B.利息
C.消费支出
D.利润
E.投资支出
F.租金
G.出口额
H.政府购买支出
I.进口额
(3)下列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来做面包的面粉不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B.律师服务所提供法律服务的报酬不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C.去年生产、今年销售的汽车应该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D.去年生产、今年销售的汽车应该计入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E.凡是本国领土内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均应计入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4)下列关于国内生产总值几个相关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基年相比,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既包含了商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也包含了价格的上涨
B.与基年相比,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商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
C.一国国内生产总值体现的是一国的总体实力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一国消费者的实际富裕程度
E.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大致相同的两个国家,人口较多的国家,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较低。
3.案例分析题
北京市国税局车辆购置税征稽管理处征收所昨天透露,自20日开始,随着车辆购置税的减半,各款车型购置税最低征收额也会自动减半。
东风雪铁龙首汽店销售经理孙硕表示,之前所有车型的购置税算法都是按该车型的开票价除以1.17,然后乘以10%。新规定实施后,所有车型的购置税算法变为开票价除以1.17,然后乘以5%。
(资料来源:石文夫.车辆购置税最低征收额减半.京华时报.新浪网2009-01-21转载.节选)
要求:
(1)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实施1.6升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
(2)了解该政策目前是否已经结束?如果已经结束,请回答为什么要结束?
任务2 经济增长及经济周期
本项目内容结构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经济增长理论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失业及物价波动。
(2)了解经济周期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分析现实经济增长状况。
(2)能够运用经济周期分析像是经济的周期变动。
驱动案例
关于转型升级的话题
在经过了二三十年的持续高增长后,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依靠资源投入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维持高增长已经不可行了,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资料】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2011年3月14日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改造提升制造业,纲要提出: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围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纲要提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资料】 浙商对话经济学家,为转型升级把脉
2月27日,浙江省工商联联合浙江省社科院,组织了民营经济年度论坛,邀请宗庆后、南存辉、汪力成、楼忠福等著名浙商,与知名经济学家、企业家史晋川等面对面探讨和争论。
论坛的主要话题依然是转型升级。汪力成坦言,前30年浙商的成功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幸运因素,包括很多投机性投资。汪力成表示,浙商过去的优势基本是靠劳动力的低成本和市场营销的竞争战略,极少有企业靠自己的核心技术或者创新能力取胜。如今,浙商昔日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资料来源:尚启庄.浙商对话经济学家为转型升级把脉.中华工商时报.凤凰网2011-03-01转载.节选)
问题1:决定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2:为什么要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案例引读
朱镕基总理的一个确保
1998年3月1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所谓一个确保,就是要保证1998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通货膨胀率低于3%,人民币不贬值。
问题: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是什么含义?
知识讲解
一、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增加 。经济增长是研究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变动趋势,即从长期的角度探讨一国的经济规模扩张和经济实力提高。从这点上讲,经济增长是经济学最古老的话题。人类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宏观的角度看,只有一个社会的经济规模扩张、产出能力提高,这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才能得到越来越多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例如,经过初步核算,我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97 983亿元,比2009年增长10.3%。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相应的该年度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数量也随之增加,最终产品和劳务总数量的增加说明了这样一点,我国消费者生活水平在2010年得到了继续提高。
表7-1列举了2010年我国部分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产量同比增加情况。
表7-1 2010年我国部分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产量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决定一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因素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极大的差异,有的国家人均GDP高达数万美元,而有的国家却极低,只有区区几百美元,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根源在哪里呢?
(1)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人类社会最近几百年的历史说明,市场经济是最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市场经济下,个人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反而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下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如物权法、公司法、经济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激励着企业努力寻找市场机会、积极扩大经营规模、改善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激励着个人努力工作,获取更高的报酬。
(2)劳动和资本的投入。经济增长是一国最终产品和劳务产出的增加,要更多地生产产品,首先必须更多地投入生产要素,包括各种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生产活动首先要投入各种自然资源。在一个耕地辽阔、土地肥沃的国家,自然可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在一个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储备充足的国家,自然更有条件发展加工工业。难以想象,在一个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地区,能够建立规模巨大的啤酒企业;一个严重缺乏能源的地区,能够大力发展高能耗产业。
生产活动还必须投入劳动力,劳动力投入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在一个人口众多、劳动力供给极为丰富但是劳动者教育程度较低的国家,自然适合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加工、玩具制作和电子产品装配等;而人口匮乏的国家自然会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3)生产技术的进步。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深入,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经济增长是指GDP的增加,衡量的是一国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增加,这种增加既可以来自于产出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来自产出价格的提高。
例如,某电视机厂2010年的年产量是10万台,每台价格3 000元,则该厂的产值是:3000×10万=3亿元。
如果该厂2011年要将产值从3亿提高到6亿,有两个办法:一是提高年产量至20万台,则2011年的产值为3 000×20万=6亿元;二是产量不变,将每台电视机的售价提高到6 000元,则2011年的产值:6 000×10万=6亿元。
显然,第一种办法需要增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才能扩大产量,增加产值,我们称为投入型增长;第二种办法需要提升电视机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才能顺利地提高产品售价,增加产值,我们称为技术型增长。
一国GDP增长的同样如此。在某个特定的时期,一国既可以选择增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走投入型增长道路,也可以选择提高本国产品的技术含量,走技术型增长道路。具体选择哪种道路,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特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等综合因素。
二、经济周期
1.经济周期的含义
经济周期是指由于各种因素作用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短期周期性波动 。经济增长理论从长期的角度探讨国内生产总值,研究的是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变动趋势。长期来说,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是不断增加的。但是,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并不是匀速的,而是以“进三退一”或者“进五退二”的方式增加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年份增长速度很快,有些年份增长速度很慢,有些年份甚至是倒退的。经济周期理论就是研究这种国内生产总值的周期性波动,“挖掘”造成 国内生产总值周期性波动的原因。
2.经济周期各阶段的特征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扩张阶段又称为繁荣,收缩阶段又称为衰退。
(1)扩张阶段的特点:经济周期处于扩张阶段时,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公众消费增加,企业投资增加;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积极放贷;物价逐步回升,就业形势改善;股市不断上涨。
公众消费、企业投资、商业银行信用这三个方面是“一荣俱荣”的,当宏观经济逐步转为繁荣时,上述特点是连锁呈现的,当某个因素导致公众扩大消费时,企业盈利前景改善,自然会扩大投资,商业银行于是“锦上添花”,自然会增加放贷。
随着公众、企业和商业银行的预期逐步趋于乐观,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强化,经济活动逐步趋于高涨,物价不断上升,就业形势良好,股市不断走高,金融市场一片繁荣。繁荣到达顶点时,市场气氛极度乐观,公众不惜举债消费,企业积极酝酿扩产,而商业银行也早已无视放贷风险。
(2)收缩阶段的特点:经济周期处于收缩阶段时,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公众消费减少,企业投资停顿;商业银行信用收缩;物价逐步回落,就业形势恶化;股市不断下跌。
公众消费、企业投资、商业银行信用这三个方面也是“一损俱损”的,当衰退不期而遇时,上述特点也是连锁呈现的。当某个因素导致公众削减消费时,企业库存增加,应收账款激增,资金链趋于紧张,房地产市场烂尾楼大量出现,商业银行决不“雪中送炭”,坚决收紧银根。
随着公众、企业和商业银行的预期逐步趋于悲观,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强化,经济活动不断紧缩,物价逐步下跌,就业形势恶化,股市跌跌不休,金融市场一片萧条。衰退到达低点时,市场预期极度悲观,公众不敢消费,企业苦苦支撑,而商业银行依旧熟视无睹。
3.经济周期的成因
经济学中,对经济周期产生原因的理论解释有几十种之多,概括起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内生经济周期理论。这类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主要是由宏观经济内部因素引起的,典型代表是乘数-加速原理。
举例说明:假设A国为了走出衰退,投资1 000万新建了一座发电厂:盖厂房的过程中,购买钢材、水泥等建材促使钢铁厂、水泥厂销售回升,钢铁厂、水泥厂预期改善,开始追加投资、扩大产量;厂房盖好后添置发电设备和电煤,又促使设备供应商和电煤供应商追加投资、扩大产量;招募工人1 000名,这些工人就业改善,开始扩大消费。至此,最初的1 000万投资在宏观经济各个部门引起了一系列良性反应,A国经济逐步回升。但是,这种良性反应不可能无限地延续下去,当某个因素制止了这种反应时,一切又倒着进行了。购买下降,引起投资减少,而投资的减少又会进一步减少购买,A国经济再次不断下滑。
第二类是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这类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主要是由宏观经济外部因素引起的,如地震、战乱、某个突发事件(如太阳黑子爆发)等。
举例说明:某项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这种投资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促使经济增长,但是技术进步没有持续性,因此当这种连锁反应停止时,经济也就衰退了。
驱动案例解析
关于转型升级的话题
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资源配置方式、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以及技术的进步。
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采用了以市场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但是,随着我国绝大多数消费品市场的逐步饱和,企业产品急需升级换代,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要求。从国际竞争的角度上讲,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削弱,过去那种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型增长道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转到依靠技术进步的技术型增长道路上来。
经典案例赏析
复利的威力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国王和宰相打赌,宰相要求国王在一个有64个格子的棋盘里放麦子,第1个格子里放1粒麦子,第2个格子里放2粒麦子,第3个格子里放4粒麦子,第4个格子里放8粒麦子,……依次类推。国王一开始没有当回事,但是仔细研究后,发现他根本不可能履行诺言,因为第64个格子里的麦子是个天文数字。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复利的威力。
无独有偶,股神巴菲特的长期年化收益率只有21%,但是,经过几十年复利的威力,他却一度成为世界首富。
假设A、B两个国家,A国的经济增长率是4%,B国的经济增长率是2%,这两个国家在2000年的GDP都是1 000亿元,2030年他们的GDP各是多少呢?
2030年A国的GDP是:1 000×(1+4%)30=3 240亿
2030年B国的GDP是:1 000 (1+2%)30=1 810亿
经济增长率2%和4%的差距似乎很小,但是经过时间的放大,差距就很明显了。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计算一下,再经过30年,两国的差距是多少?
思考与练习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
1.名词解释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2.选择题
(1)下面关于经济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经济增长研究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变动趋势
B.经济增长研究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短期变动趋势
C.经济增长体现为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D.经济增长体现为一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2)下面属于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是( )。
A.一国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一国资本的投入
C.一国劳动力投入的数量和质量
D.技术的进步
E.政府干预宏观经济
(3)下面措施有利于一国经济增长的是( )。
A.颁布《专利法》、《经济合同法》
B.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C.发现一座储量世界领先的煤矿
D.在新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E.政府干预宏观经济
(4)下面属于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特点的是( )。
A.公众消费增加
B.企业投资增加
C.商业银行逐步增加放贷
D.商业银行出于避险需求,逐步减少放贷
E.物价水平稳中有跌
(5)下面属于经济周期衰退阶段特点的是( )。
A.公众消费增加
B.企业投资逐步减少
C.商业银行收紧银根
D.商业银行放松银根
E.股市不断下跌
(6)下面属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的是( )。
A.认为经济周期是由货币的周期性扩张和紧缩引起的
B.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技术创新引起的
C.认为经济周期是由太阳黑子的活动引起的
D.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消费者消费不足引起的
E.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人们的预期变化引起的
3.讨论与思考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30年左右的持续高增长,请分析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
(2)联系实际谈谈技术进步对学院所在地经济增长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