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假设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一)基本假设条件
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结构与要素禀赋理论相比,除了关于要素流动性的假设不同以外,其他方面都基本相同。由于本章主要是解释短期内国际贸易对一国收入分配的影响,所以这里仅仅以一国为例,模型不涉及其他国家。那么,模型的基本假设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2×2×1模型,两种商品、两种要素、1个国家,X、Y两种产品的生产都使用资本K和劳动L;
2.规模收益不变;
3.劳动同质性,且可以在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4.劳动总量是固定的,且充分就业;
5.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能相互使用;
6.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
7.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由以上假设条件出发,X、Y的生产函数可以写为下列形式:
X=FX(KX,LX)
Y=FY(KY,LY)
这里KX、KY为常数,分别表示X和Y部门专门使用的两类特定资本。若劳动总量为L,则在充分就业时存在以下条件:
L=LX+LY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
特定要素模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用图4—1表示。
图4—1 特定要素模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图示
X、Y的生产取决于劳动在两部门之间的分配。第三象限中的直线(45度线)LXLY表明总量为L的劳动在X和Y部门之间分配的所有可能情况。直线上的任何一点,如点3都对应一个X部门的劳动投入量和一个Y部门的劳动投入量。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中的曲线分别是X和Y的生产函数曲线,分别决定了在一定劳动总量下X和Y的产出。第一象限中的曲线TT′表示当劳动从Y部门向X部门转移时X和Y产出组合的变化情况。点1′、2′、3′分别对应劳动分配曲线上的点1、2、3。
第三象限表示一国劳动配置情况。劳动投入的衡量和平常的方向相反。沿竖轴向下表示在X部门中投入的劳动增加,沿横轴向左表示在Y部门投入的劳动增加。一个部门的劳动投入增加意味着另一部门的劳动减少。因此,劳动配置的可能情况可以用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来表示。如果所有的劳动都用于生产Y,那么LY就等于L,LX等于0。如果将劳动逐渐向X部门转移,每转移一人的劳动将使LX增加一个单位,同时LY减少一个单位,任何一种特定的劳动配置情况都可以用直线LXLY上的一点来表示。如点2。
假定第三象限的点2表示劳动配置情况,即有LX2单位的劳动用于生产X,LY2单位的劳动用于生产Y。然后我们采用各部门的生产函数曲线来确定产出:X的产出为X2,Y的产出为Y2,于是确定了第一象限的点2′,表明X和Y的最后产出情况。只需在不同劳动配置情况下重复这个过程,我们就可以从Y生产中投入劳动最多的那一点开始,即第三象限的点1,然后逐渐减少在Y生产中投入的劳动,直到用于生产Y的劳动变得非常少,如点3。第一象限据此得到相应的点,从点1′到点3′,就画出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绘制生产可能性曲线时,我们假定劳动从Y部门转向X部门。如果将1人小时的劳动从Y部门转向X部门,这一额外投入会使X的产出增加,增加的量就是X的劳动边际产量MPLX。因此,要使X的产出增加1单位,就必须多投入1/MPLX人小时的劳动。同时从Y生产中每转移出1单位的劳动将使Y的产出减少,减少的量等于Y部门的劳动边际产量MPLY。因此,要增加1单位X的产出,就必须减少MPLY/MPLX单位的Y产出。所以曲线TT′的斜率也是用Y衡量X的机会成本,就是为增加1单位X的产出所必须牺牲的Y产量。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MPLY/MPLX。可见,当LX增加时,X部门的边际劳动产出减小。相应的,当LY减少时,Y部门的边际劳动产出增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