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统计图的种类及其作用

统计图的种类及其作用

时间:2023-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我们着重按照统计图的不同的制作形式,介绍几种常用的统计图的作用。象形图是以事物本身的形象来表示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一般为统计部门统计和公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时采用。因此我们希望,凡学习社会调查方法的学生,一定要学习并掌握SPSS统计软件和使用方法。 《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页。
统计图的种类及其作用_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二、统计图的种类及其作用

统计图是用几何图形或象形图来显示社会现象数量特征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利用统计图来反映各种数字资料可以起到以下几种作用:(1)表明事物总体的内部结构;(2)表明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地点以及不同条件下的对比关系;(3)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4)说明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的分布情况;(5)显示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按照统计图所起的作用和它的制作形式,可将统计图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统计图的作用划分,可以将统计图区分为比较图、结构图、动态图、相关图、分配图等等;按照统计图的制作形式,可以将统计图区分为条形图、圆形图、曲线图、象形图等等。

下面我们着重按照统计图的不同的制作形式,介绍几种常用的统计图的作用。

(1)条形图。或称柱形图。它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大小、内部结构或动态变动等情况,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如图9-3,为横式条形图,图9-4为竖式条形图或柱形图。它们可以用来表示进度,也可以用以比较。

img57

图9-3 某车间产值完成情况进度表(单位:万元)

img58

图9-4 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8]

图9-5为复合条形图,它具有双重比较的功能。图9-6为条形结构图,它除了能显示事物内部的结构外,还具有事物间的比较功能。

img59

图9-5 某高校不同时期男女生比例

img60

图9-6 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劳动者人数变动情况[9]

(2)圆形图。圆形图是以圆形面积的大小或圆内扇形面积的大小来表示事物的大小和事物内部各部分所占比重的图形。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显示事物内部的构成状况,如图9-7所示。

img61

图9-7 某市一居民点各种类型家庭所占比重

(3)曲线图。曲线图是用连续的起伏升降的线条来反映事物的动态或分布特

征的一种统计图。图9-8是动态曲线图,图9-9是分配曲线图。

img62

图9-8 我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变化情况[10]

img63

图9-9 2011年我国按家庭规模分的户数分布情况[11]

(说明:本图根据2011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绘制,抽样比为0.850‰)

如果是表示组距式分组的次数分配,则先要用条形图来表示各组的次数,然后将各条形图的顶端中点(即组中值)用线连接起来,即为分配曲线图。如图9-10所示。

(4)象形图。象形图是以事物本身的形象来表示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一般为统计部门统计和公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时采用。其特点是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在反映调查研究的成果时,这种统计图用得比较少,故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img64

图9-10 某班学生社会调查课考试成绩分布曲线图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掌握了SPSS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后,上述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生成就成了一件十分简便的工作。因此我们希望,凡学习社会调查方法的学生,一定要学习并掌握SPSS统计软件和使用方法。

基本概念:

资料整理 编码 资料分组 分组标志 简单分组 复合分组 组距 组中值简单表 简单分组表 复合分组表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资料整理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2.资料审核的一般要求及方法是什么?

3.资料的汇总有哪些方法?

4.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分组?怎样对资料进行分组?

5.在统计表的不同类型中,简单表与简单分组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设对苏南某乡居民户的年收入情况所作的抽样调查得到如下资料(单位:元):

5 700 6 800 6 300 6 800 5 800 7 300 7 500 7 300 4 700 7 500

8 200 5 100 5 600 6 500 8 000 6 400 6 300 11 100 5 700 6 500

7 500 10 800 7 200 9 100 7 200 6 600 8 300 6 000 13 300 8 400

6 300 5 900 9 300 7 400 5 100 4 700 7 100 5 600 6 300 26 400

请将上述资料用适当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出来。

【注释】

[1]《国际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第244页。

[2]《中国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346页。
 《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第369页。

[3]《中国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105页。

[4]《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第62页。

[5]《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第104页。

[6]《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第105页。

[7]《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第249页。

[8]《中国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95页。
 《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页。

[9]《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2012年版,第128页。

[10]《中国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319页。
 《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343页。
 《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第342页。

[11]《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第11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