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投资的期末计价
一、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
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是指期末短期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价值,也是指期末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这里的账面价值,是指期末短期投资账户的实际余额,扣除跌价准备后的数额。
短期投资在持有期间的期末计价,通常有成本法、市价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三种方法。
(一)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短期投资购入后一直按投资成本反映,直至出售前都不调整其账面价值的期末计价方法。在整个投资期间,不确认由于对短期投资估价而产生的未实现损益,直到短期投资出售时,才按投资账面价值与出售价格之差确认投资损益。成本法在中国香港及日本允许采用。
成本法严格遵循了历史成本原则,使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的损益计量比较客观、公正,便于投资者比较原始投资成本与期末市价的差异。但是,成本法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当市价低于成本时,成本法高估了企业的资产和收益,所提供的投资会计信息不够稳健。因此成本法适用于证券市价比较稳定、波动幅度较小,或短期投资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不大等情形。
(二)市价法
市价法是指在每一个会计期末,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按市价进行调整,并据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方法。当期末市价上涨时,调增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并确认市价上涨收益;当期末市价下跌时,调减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并确认市价下跌损失。市价法在中国香港及国际会计准则中提倡使用。
短期投资以市价法计价,可以使企业会计期间内的资产计价较为客观、明确,对正确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为有利,也可以避免同一有价证券因购入时间不同、购入成本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账面价值,在证券市场较为完善的情况下,市价法可以减少人为调节利润情况的出现。但是,市价法也存在一些缺陷,我们知道,证券市场是变幻无常的,会计期末短期投资的市价信息虽然比较客观可靠,但这对日后的企业投资决策并不一定具有相关性;另一方面,若对短期投资用市价法进行期末计价,当期末市价上升时,就会产生对短期投资未实现持有收益的确认问题,而这却违反了收入实现原则,也与谨慎性原则相悖。因此,一般企业的短期投资不适合用市价法计价,而对一些专业性的投资公司来说,其投资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市价是衡量这些企业可用资金的唯一尺度,采用市价法进行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较为合适。
(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1.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含义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短期投资价值视其成本与市价的比较而定,以其较低者为准的一种短期投资期末计价方法。当市价低于成本时,按市价计价;当市价高于成本时,则按成本计价。这里的成本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短期投资账户的账面余额,即未减去相关准备之前的余额;市价是指在证券市场上挂牌的交易价格,在具体计算时按资产负债表日所持证券在证券市场上的收盘价格作为市价。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短期投资进行期末计价,我国的现行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采用这种方法。
2.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理论依据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短期投资的流动性强,是企业营运过程中现金的后备来源,当市价低于成本时,表明投资者不能按投入的成本转换为现金,此时,虽然持有的有价证券尚未出售,但投资损失已经发生,应予确认,使资产计价和损益确定更符合会计原则。
第二,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动频繁且不规则,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虽然只承认市价下跌,不承认市价上涨,似乎有其矛盾之处,违背了一致性原则,但却可以使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产生稳健的结果,更符合谨慎性原则。当会计原则之间产生矛盾时,应选择重要性原则,因为资产计价的稳健性比计价方法的一致性更为重要。
3.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优缺点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符合谨慎性原则。在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时,当期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确认为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与谨慎性原则相符,在损益计量上较为稳健;
第二,期末,资产负债表上短期投资是以扣除跌价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反映的,这更符合资产的定义;
第三,与其他资产的期末计价原则一致,如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等。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表现为会计理论上的不一致,即对于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确认为损失,而对于市价高于成本的部分,则不确认收益。这种处理方法在会计理论上存在着不一致性。
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资产随意高估以及机构或券商与上市公司联手操纵股市价格的现象在所难免,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虚增资产、故意抬高市价产生的负面影响,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较为稳健。
4.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会计处理程序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会计处理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期末,比较短期投资的成本与市价,以其较低者作为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企业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2)设置“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作为“短期投资”科目的备抵。在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项目按照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
(3)当期应计提的跌价损失,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计入当期损益。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当期应提取的跌价准备=当期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户贷方余额
如果当期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大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应按差额提取跌价准备;如果当期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小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冲减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如果当期短期投资的市价高于成本,则应在已计提的跌价准备范围内冲回,即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4)企业处置短期投资时,已计提的跌价准备是否同时结转,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4-24】逸飞公司自20×1年起,对短期投资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20×1年6月30日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金额以及分别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算的跌价损失数如表4-8所示。
表4-8 逸飞公司短期投资跌价损失计算表
(1)假设逸飞公司按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
应计提的跌价准备=8 000+5 600=13 600(元)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3 6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新大洲) 8 000
——股票(彩虹股份) 5 600
(2)假设逸飞公司按投资类别计提跌价准备:
应计提的跌价准备为6 200元。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6 2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 6 200
(3)假设逸飞公司按投资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应计提的跌价准备为5 800元。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5 8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5 800
下一期末,若短期投资市价继续下跌,则应继续提取跌价准备;若短期投资的市价回升,则应在原计提的跌价准备范围内予以恢复。
假设20×1年12月31日,逸飞公司的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资料如表4-9所示。
表4-9 逸飞公司短期投资跌价损失计算表
(1)假设逸飞公司按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且在出售短期投资时结转相应的跌价准备:
由于股票新大洲的期末市价有所回升,应部分冲减已计提的跌价准备1 000(=2 000-1 000)元;彩虹股份的期末市价继续下跌,应继续提取跌价准备1 200(=4 000-2 800)元;红光债券期末市价下跌,低于成本,应计提跌价准备100(=100-0)元。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3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新大洲) 1 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彩虹) 1 200
——债券(红光) 100
(2)假设逸飞公司按投资类别计提跌价准备:
股票投资应计提的跌价准备=4 300-6 200=-1 900(元)
债券投资应计提的跌价准备=100-0=100(元)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 1 9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债券 100
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 800
(3)假设逸飞公司按投资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应计提的跌价准备=4 400-5 800=-1 400(元)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 400
贷: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 400
二、长期投资的期末计价
(一)长期投资期末的计价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期末应按投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
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按以下方法计价:
(1)长期债权投资期末以摊余价值或摊余成本计价。债权投资的摊余价值包括投资成本、应收利息以及债券溢价或折价摊销调整后的金额;分期付息债券的摊余价值即为摊余成本,包括投资成本以及债券溢价或折价摊销调整后的金额。
(2)如果长期债权投资发生价值减损,应当按照账面价值计价,即按摊余价值扣除投资减值准备后的余额计价。
长期投资减值,是指长期投资未来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所发生的损失。这里的可收回金额,是指企业资产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出售净价是指资产的出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
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按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
(二)长期投资减值的判断标准
企业持有的长期投资,有的有市价,有的没有市价,对长期投资是否应计提减值准备,应当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
1.有市价的长期投资减值的判断标准
对有市价的长期投资,企业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计提减值准备:
(1)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
(2)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
(3)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
(4)被投资单位持续2年发生亏损;
(5)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
2.无市价的长期投资减值的判断标准
对无市价的长期投资,企业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计提减值准备:
(1)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环境的变化,如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修订,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
(2)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因产品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
(3)被投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被投资单位已失去竞争能力,从而导致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
(4)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
(三)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时,应按照单项投资项目计提,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已确认损失的长期投资的价值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确认的投资损失的数额内转回。
企业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时应借记“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投资项目”科目。转回原已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时作相反处理。
【例4-25】皓天公司持有M企业普通股200 000股,并按成本法核算,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为700 000元。2004年末,由于M企业所在地区遭受海啸袭击,致使M企业资产受到巨大损失,并难有恢复的可能,其股票市价下跌为2.2元/股。皓天公司的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应计提的减值准备=700 000-2.20×200 000=260 000(元)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260 000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M企业 260 000
假设2005年6月30日,M企业的股票市价又回升至2.7元/股,则,皓天公司应将已恢复的价值,在原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
应转回的减值准备=260 000-(700 000-2.7×200 000)=100 000(元)
或=(2.7-2.20)×200 000=100 000(元)
借:长期投资减值准备——M企业 100 000
贷: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00 000
(四)股权投资差额与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根据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财会[2004]3号),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在对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时,如果该项投资有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或有原已计入资本公积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应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企业投资时按照规定将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计入资本公积的,其后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将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已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差额”科目贷方的,在计提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时,应首先冲减原投资时已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的金额。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的金额,仅指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而形成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不包括投资后因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等增加的资本公积,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部分形成的“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即应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大于原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的金额,应按投资时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按当期应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与上述自资本公积科目转出的金额的差额,借记“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当期应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金额,贷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如果应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小于或等于原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的金额,应按当期应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金额,借记“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贷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2)企业投资时按照规定将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记入“长期股权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其后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将原产生的股权投资贷方差额已记入“长期股权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并按期摊销计入损益的,如果期末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的,应首先转销股权投资差额的贷方余额。企业应按股权投资差额的贷方余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转销股权投资差额的贷方余额后,再按长期股权投资新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确定应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按应提取的减值准备金额,借记“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3)企业投资时按照规定将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记入“长期股权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其后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投资时因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而产生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在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时,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小于或等于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余额,应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借记“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大于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余额,应按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余额,借记“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大于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余额的金额,借记“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贷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4)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如果前期计提减值准备时冲减了资本公积准备项目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于以后期间得以恢复,在转回已计提的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时,应首先转回原计提减值准备时计入损益的部分,差额部分再恢复原冲减的资本公积准备项目,恢复的资本公积准备项目金额以原冲减的资本公积准备金额为限。企业应按当期转回的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金额,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原计提减值准备时计入损益的金额,贷记“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
如果企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长期股权投资,其价值直至处置时尚未完全恢复,应将处置收入先恢复原提取减值准备时冲减的资本公积准备金额。企业应按处置过程中取得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被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关的减值准备金额,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被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处置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应付的除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贷记“应交税金”等科目,按应恢复的资本公积准备项目金额(指原计提减值准备时冲减的至该项投资处置时尚未恢复的“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的部分),贷记“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按上述借贷方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与所处置的股权投资相关的、已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的余额,一并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记“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上述股权投资差额与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可通过表4-10进行概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