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城市化发展概况

中国城市化发展概况

时间:2023-04-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2 中国城市化发展概况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也是最早的城市发源地之一,唐朝的都城长安,曾是人口超过百万的世界城市。准确估计城市化水平是制定关于城市化的基本政策和确定合理的城市财政收支规模的必要前提。

2.2 中国城市化发展概况

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中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也是最早的城市发源地之一,唐朝的都城长安,曾是人口超过百万的世界城市。明、清两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也涌现了扬州、汉口等大量工商业城镇。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的武力和资本大举入侵,加速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经济基础的解体,同时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民族工商业得以进一步建立和发展,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起步创造了客观条件。

到1936年,我国人口在5万及5万以上的城市共有l91座,其中人口在50—100万的大城市有5座,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有6座,最大的城市上海到1930年抗战前就已成为远东最大、最繁华的商埠与金融中心,人口达到300多万。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城镇人口总数为0.57亿,城市化水平为10.6%[14]

建国后,我国进入了现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时期,国民经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尽管经历了数次曲折,城市数量与人口比重总体上仍不断上升,到1978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到17.9%。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段时间里,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如图1.4所示,到2003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超过40%。

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建制市660个。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市(中央计划单列市)15个,地级市260个,县级市381个。直辖市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副省级市为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2002年底,按照不含辖县的口径统计,全部地级城市人口3.3亿,非农业人口1.9亿,行政区域土地面积54.3万平方公里[15]

图1.4 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

二、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测度

简单地说,城市化水平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准确估计城市化水平是制定关于城市化的基本政策和确定合理的城市财政收支规模的必要前提。

由于定义“城市”以及“城市人口”可有不同的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制”变动频繁,城市人口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城市化水平的测度就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对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有几种不同的口径,不同测度方法得出来的中国城市化水平是不同的。

1.以建制镇和市的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测度我国城市化水平,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1980年代以来一路攀升,到1990年代末达到了70%以上的高水平。但这一指标与我国城市化的实际情况严重偏离。特别是自1983年我国行政体制实行“地改市、市带县”的改革后,许多城市扩大了行政辖区,一大批经济较发达的县纷纷撤县设市;加之放宽了建镇标准,这就使得自此以后的城镇人口规模急剧膨胀,出现了城市化水平在经济结构未有突变条件情况下的失真攀升。

2.城市化水平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是《中国城市年鉴》的统计口径,按这种方法计算1996年中国城市化率为24.4%。但由于城市人口中未含大量进城务工定居的农民,这一结果比真实状况明显偏低。

3.城市化水平是在城市地区常住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事实上是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规定的标准,其中城市地区的认定标准已如前文所述,而计入城市人口的为“在调查地居住半年及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这一方法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应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指标相应调整,其结果即如前文图1.4所示(1996年为30.48%)。相对前两种导致城市化测度结果明显偏高和偏低的方法而言,国家统计局的新方法更合理些。

4.以在非农业部门就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城市化水平。亚洲开发银行的学者按这种方法测算得出1996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6.4%[16]。理论上城市人口应指居住在城市或集镇地域范围之内,享受城镇服务设施,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特定人群。尽管限于数据资料获取的困难,计算时需作较多的估计,但这种方法从人口的就业状况入手界定城市人口,显然有其合理性,其结果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三、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道路

中国城市化的特点之一是以小城镇和中小城市的发展为主,这一点由表1.4可见一斑。2003年,在全国660个城市中,绝大多数(73.6%)非农人口在100万以下,甚至有40个小城市非农人口在20万以下。

表1.4 2003年按城市市辖区总人口分组的城市构成状况

注:超大城市,200—400万;特大城市,100—200万;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

2003年,我国非农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1个,而我国最大城市上海的人口尚不及世界最大城市东京总人口的二分之一,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10年,上海在世界大城市中的排位已降至第14位,参见表1.5。

表1.5 世界前十位大城市及其人口数(1995,2010)

注:2010年为预测值。上海2010年人口数为1244.7万,排名14位。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上海2002年市区总人口为1 270.2万。

来源: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2003 Revision.UN Departmentof Econom ic and Social affairs,Population division.

当然,应选择以大城市为主还是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道路,在城市经济理论界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笔者对此不作更多评论,展示的一些数据是为中国城市财政问题的分析提供必要的背景。

四、中国城市的郊区化

郊区化是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趋势是否会在中国普遍出现呢?

郊区化和城市交通的发展是密切相联的,城市中心区居民大规模向郊区迁移,须有城市道路建设扩展到郊区这个必要前提,还要求一定数量的居民能够拥有汽车或联接城区和郊区的公共交通足够发达。然而,中国的城市交通近年来虽有了相当的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交通设施主要集中在市区,连接城市和郊区的交通系统发展远远不够。另一方面,中国最近20多年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人均国民收入仅为美国的1/40左右,绝大部分城市居民还无力拥有小汽车。

中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不足,有限的城市土地就更弥足珍贵,多年来各地都在努力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导致城市空间结构集中,中心城市发达,郊区的城市化受到制约。

但是,适当的郊区化可以疏散中心城市人口,有利于减轻交通拥挤、改善空气质量,改善一些市民的生活质量,对于提升城市产业结构和建设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也有裨益。随着城郊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和郊区居住、工作环境的优化,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出现了一些郊区化的趋势。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史相对较短,总体上城市化水平也较低,但郊区化仍是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已经发现郊区化利弊参半的情况下,就更有必要未雨绸缪,尽早研究我国城市郊区化的特点和应对郊区化的对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