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定西市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的分析与研究
向 宇
1998—2007年十年间,定西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基础差、第二产业发展滞后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与此相适应,全市税源壮大,管理精细等带动税收增长的内在效应也初步显现:1998—2007年,定西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1%,同期税收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9%,税收收入与GDP的弹性系数为0.8,表明税收收入的增长和定西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合理区间0.8~ 1.2,张培森)。本文旨在从近十年来定西市税收结构入手,对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进行定量分析,并就今后定西市经济发展促进税收增长、宏观税负提高进行预期分析。
一、1998—2007年定西市经济和税收发展总体情况
10年来,定西市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发展基础不断得到夯实,经济实力逐步提升,财政收入适度增长,区域经济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定西市1998—2007年GDP基本情况表(一)
一是区域经济稳步发展。从统计表(一)中可以看出,全市GDP由1998年的36.1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00.14亿元,年均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GDP由1998年的17.9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9.24亿元,年均增长9.45%;第二产业GDP由1998年的8.9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1.5亿元,年均增长9.14%;第三产业GDP由1998年的9.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9.4亿元,年均增长10.81%。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主要表现为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布局正在发生转型,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变化,由1998年的49.69∶24∶26.31调整到2007年底的39.19∶21.47∶39.34。其中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则上升了13.03个百分点,以商业为主的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三是地方财力稳步增加。定西市财政收入总额由1998年的30251万元增加到2007年底的60800万元(表二),十年间总量增加30549万元,年均增长9.14%。2007年财政收入在全省各市州中排名第12位,较1998年上升了1个位次,地方财力稳步增加。
定西市1998—2007年财税收入统计表(二)
四是国税收入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定西市国税部门直接组织税收收入10001万元(表二),2007年达到29048万元,十年间净增了19047万元,年均增长11.25%,年均宏观税负为9.94%,年均弹性系数为1.01,国税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协调。
五是国税收入结构趋于多元发展。分税种看,增值税仍然是定西市国税收入的主体税种,同时,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收入也增长迅速。1998—2007年,增值税在全市国税收入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3%以上;企业所得税的比重由1998年的0.01%上升到2007年的8.05%,在2005年最高,达到10.82%;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由1999年的0.04%上升到2007年的7.53%,在2001年最高,达到9.38%;消费税比重较小;2005年车辆购置税移交国税部门负责征收后,一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8.03%上升到2007年的9.83%。
定西市1998—2007年国税收入统计表(三)
从税收收入的增长变化看,1998年以来增值税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一税独大的局面逐年得到改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车辆购置税增速加快。增值税由1998年的9273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1531万元,年均增幅9.81%;企业所得税由1万元增加到2337万元,年均增幅137%;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由1999年的4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187万元,年均增幅120%;车辆购置税由2005年的1705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187万元,年均增幅13%。
分行业看,定西市增值税收入主要集中在商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其他制造业等行业。从统计表(四)可以看出,1998—2007年,这四个行业的增值税占所有增值税的比重逐年加大,由79.9%增加到89.56%,十年来净增9.66%,多元型经济主导结构初步形成。
1998—2007年增值税分行业统计表(四)
续表
分企业类型看(表五),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公司和个体经营是定西市国税收入的主要来源。1998年定西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公司和个体经营缴纳的税款占税收总收入的90.52%,分别为50.2%、15.38%、6.79%和18.15%;2007年,以上四类经营缴纳的税款占税收总收入的96.05%,比重提高了5.53%,分别为29.1%、1.03%、48.57%和17.36%。十年来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比重下降了21.1%和14.35%,股份公司的比重增长了41.78%。可见,定西市多元化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1998—2007年税收收入分企业统计表(五) 单位:万元
二、对定西市财税收入占GDP比重的分析(宏观税负分析)
(一)宏观税负变动分析
定西市宏观税负变动情况表(小口径、中口径)(表六)
1.纵向比较(表六),宏观税负呈适度下降趋势。从总量分析,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1998年财政收入为30251万元,占当年GDP361200万元的8.38%,2007年财政收入为60800万元,占当年GDP1001400万元的6.07%,十年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了2.31%。1998年税收收入为25115万元,占当年GDP361200万元的6.95%,2007年税收收入为55084万元,占当年GDP1001400万元的5.5%,十年来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45%。
2.纵向比较,国税收入占GDP的比重略有增长。1998年国税收入为10001万元,占当年GDP361200万元的2.77%;2007年国税收入29048万元,占当年GDP1001400万元的2.9%,十年来国税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升了0.13%。同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则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2003年后逐步取消了农业税。从定西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图可以看出,十年来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接近,反映出目前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
3.横向比较(表七)。10年来,定西区域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快发展,但受自然条件、投资环境和原工业基础差等综合因素影响,与其它市、州之间经济发展的比较劣势还比较突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还没有完全被打破,工业化进程还相对滞后。2006—2007年,定西中口径宏观税负(财税收入占GDP比重)位居全省第13位,仅高于武威市,与全省2006—2007年税负12.95%和14.51%分别相差6.85%和8.44%,宏观税负低、差距较大。
2006—2007年全省及市州中口径宏观税负情况表 (表七)
续表
(二)宏观税负特征
通过上述宏观税负分析,可以看出定西市宏观税负的特征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与省内其他市、州相比,定西市财税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且低于全省平均比重。
2.中口径宏观税负在2003年达到最高的8.98%后,逐年下降。税收弹性系数保持在0.61~1.00,没有大于1,说明税收的增长来源于经济的增长,没有出现超经济增长的现象,这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主要特征。
3.虽然税收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政府为执行基本职能和满足基本公共需要的财力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宏观税负偏低的原因
1.无税GDP产业比重高。近十年来,定西市三大产业的比重由1998年的49.69∶24∶26.31调整到2007年底的39.19∶21.47∶39.34。但第一产业比重还是比较高,加之2004年以后又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第一产业(农业)成为无税GDP产业。可见,无税GDP产业比重过大是导致定西宏观税负低的主要原因。
2.落实税收优惠政策。2007年,定西市减免税普查结果显示,仅国税部门享受增值税减免的企业就有242户,占企业总数的8.26%,减免税额2676万元。其中,民政福利企业减免税额91万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减免税额92万元,国有粮食企业减免税额144万元,农业生产资料减免税额1170万元,其他减免税额1271万元。因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宏观税负0.27个百分点,这一块产业虽对GDP有贡献,却不能拉动税收增长。
3.税种结构中消费税比重过低。1998—2007年,定西市的消费税在各项税收收入中的比重特别低,十年间均在1%以下,比重最高的2000年达到0.69%,比重最低的1998年仅为0.11%。与全省其他市州相比,定西市无卷烟、化妆品生产等高税负企业,这也是影响宏观税负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定西市经济税源发展前景及提高宏观税负的建议
(一)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后续税源发展前景看好。今年,定西市委、市政府针对定西工业基础薄弱、总量小、竞争力不强,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实情,制定了《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工作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全市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07的16.2亿元增加到40亿元,到2012年达到80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37%;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0年达到25%,2012年达到30%;工业对财政贡献率为60%以上。在定西市工业发展大会上,定西市委、市政府又制定了铝产业基地建设、盐化工产业基地建设、电能产业建设、装备制造业振兴、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制药业发展、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矿产业开发、工业集中区建设、融资保障等《关于深化实施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围绕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的落实,今后一个时期,定西一大批新建、扩建项目将陆续实施,全市将形成一批新兴税源。主要有:一是铝产业基地建设。主要项目为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10万吨铝箔和20万吨热轧板带;东兴铝业陇西分公司10万吨产能置换和25万吨技改扩产;临洮铝业公司20万吨电解铝大型预焙槽生产线等重大项目。二是盐化工业基地建设。主要项目是漳县30万吨盐硝联产。三是电能产业建设。主要项目有杨家河、峡城、冰桥湾、坎峰、龙王台等一批水电站建设,到2012年,全市水电站数量将达到27座,总装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四是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主要围绕打造中国“薯都”目标,大力发展多用途变性淀粉和休闲膨化食品等高端产品。重点项目有圣大方舟6万吨变性淀粉、源丰淀粉公司2万吨纺织专用变性淀粉、腾胜公司2万吨全粉等项目建设。五是现代制药业发展,主要有大容量注射剂等系列产品、肝素钠系列产品、洁白丸强肝丸等系列产品等项目建设,同时还将建成一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和陇西工业集中区、临洮中铺工业集中区、岷县工业集中区等县、区工业集中区。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定西投资、融资环境将不断改善,一批企业将会发展壮大,产业布局将发生结构性变化,工业对税收的贡献率将大幅度提升,税收收入增量、总量长期较低的现状将会改变,也将拉动定西宏观税负提高。
(二)着眼管理思路转型,强化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监控。当前,定西的税源产业主要集中在铝加工、铝冶炼、烟草、电力、水电开发、制药,以及马铃薯、药材加工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方面。全市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91户重点税源企业,对国税收入的贡献率达70%左右。下一步,随着以上一批大项目的建成,重点税源企业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还会增大。因此,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管理,提高支柱产业的企业、行业税负,是拉动定西宏观税负提高的重要途径。而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监控,则要以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为目标,以深化互动机制为抓手,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为保障,以完善和落实大企业管理制度,税源分类管理制度,税收分析、监控机制为依托,着力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质量,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努力实现企业税负趋于真实、合理,使全市工业增加值扩大与税收增收趋于协调,第二产业税负保持在合理区间。
(三)发展新型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增值产业链条。定西宏观税负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无税产业(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加之全市农业生产目前还处于分户劳作、粗种粗收的初级阶段,虽然第一产业GDP总量较大,但对税收的贡献却十分有限。因此,要把发展新型农业,大力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加工链,激活经济链作为提高第一产业对税收贡献率的重要途径,着力稳定马铃薯种植面积,实现区域布局科学化;扩大马铃薯外销,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使马铃薯产业的“块状经济基础”做大做强。以中成药、保健品、化妆品、食品、饮片等系列产品开发为带动,重点抓好有效成分提取,提高产业化开发效益,使中药材产业成为定西全市国民经济中增长较快,并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实现第一产业由种植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把无税产业转化为新增税源,不断提高第一产业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进而拉动全市宏观税负提高。
(四)加强薄弱管理,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在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优化产业对税收贡献的同时,税务部门既要发挥好税收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能,更要发挥好强化管理,聚集财政收入的职能作用。把税负低、长期零负申报、有产业无税收的行业、长亏不倒企业、享受减免税的企业作为税收管理的重点,加强纳税分析和评估,找准问题所在;强化税务稽查,打击偷税;加强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量,有效解决部分企业、行业税负偏低的问题,通过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行业税负,进而促进宏观税负提高。
数据来源:
1.《定西年鉴》(1997—2007)。
2.2000—2007年统计信息。
3.今日定西网。
4.《税收综合征管软件》。
5.1997—2007年税收会统报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