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开放经济条件下政策的内部调控

开放经济条件下政策的内部调控

时间:2023-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政策的内部调控一、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是通过对社会总需求进行调节来实现内外均衡的,而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又可分为对需求总量和对需求结构进行调节两个方面。逆差国应实行收缩国内支出的政策。支出转换政策的实质是在总需求的内部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使得总需求的构成在国内吸收与净出口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

第二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政策的内部调控

一、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

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是通过对社会总需求进行调节来实现内外均衡的,而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又可分为对需求总量和对需求结构进行调节两个方面。据此我们可以将宏观经济政策分为两种类型:支出增减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ies)和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ies)。

1.支出增减政策

所谓支出增减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是指能够通过影响社会支出水平的变动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水平的变动的宏观经济政策,它等同于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利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国债发行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政策。它的主要工具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国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当提高税率、增加税收时,政府财政收入增加,而社会支出将下降,总需求减少;反之,总需求会增加。财政支出政策工具主要是政府支出,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社会总需求增加;反之,社会总需求减少。国债政策则主要是国债发行,当财政支出高于财政收入时,依靠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因此,财政收入增加和财政支出减少为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收入减少和财政支出增加为扩张性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它的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以及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短期国债、提高再贴现率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都会使得货币供给减少,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即紧缩性货币政策;反之,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短期国债、降低再贴现率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都会增加货币供给,导致社会总需求增加,即扩张性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可直接影响社会需求总水平,进而调节内部均衡;而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又可通过边际进口倾向影响进口和通过利率影响资本流动,进而调节外部均衡。

支出增减政策实现内外均衡的作用及局限性分析如表12-2所示。

表12-2 支出增减政策实现内外均衡的局限

(1)世界性经济衰退的情况。国际收支顺差国实行扩张性的支出调整政策,以刺激顺差国对国外产品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恢复本国的内部均衡。但对逆差国却处于政策冲突之中。若为了扩大国内就业,它应该实行国内支出膨胀的政策,但会刺激对顺差国产品的需求,加重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若为了外部均衡,他应该收缩国内支出,这又将造成对国内产品需求的缩减,加重国内的不均衡。

(2)顺差国衰退、逆差国景气的情况。两国在政策选择上不存在任何冲突。顺差国膨胀国内支出,逆差国应收缩国内支出。

(3)顺差国景气、逆差国衰退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两国都处于政策冲突之中。

(4)世界性经济景气的情况。逆差国应实行收缩国内支出的政策。但是,顺差国却处于政策冲突之中,为了外部均衡,应当膨胀国内支出;而为了内部均衡,应当收缩国内支出。

2.支出转换政策

所谓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y),是指能够通过影响本国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变支出构成而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的政策,它主要包括汇率政策与直接管制政策。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则专指汇率政策。支出转换政策的实质是在总需求的内部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使得总需求的构成在国内吸收与净出口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

在不进行管制的情况下,汇率政策主要通过确定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来对经济产生影响。在宏观调控中,汇率政策的主要问题是确定合理的汇率水平。汇率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转换机制在于:通过汇率贬值使本国产品在国际商品市场上变得相对便宜,外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变得相对昂贵。在一定条件下,这将诱发本国居民将支出从外国产品转向本国商品,实现进口替代,从而减少进口需求;同时刺激外国居民增加对其国内产品的需求,扩大对贬值国出口商品的支出,从而增加贬值国的出口。由此可见,贬值的汇率政策会增加净出口,在国际收支存在逆差时有利于实现外部均衡;同理,本币的升值会使净出口减少,有利于国际收支顺差时的外部均衡的实现。同时,汇率政策在增加或减少净出口的基础上会增加或减少社会总需求,对社会需求总量产生影响。

应当注意的是,汇率政策本身并不完全是一个独立的政策,它依靠其他政策工具对汇率水平进行管理,而且汇率政策的效力受诸多因素影响。

直接管制政策是指政府对经济交易行为所实施的直接行政控制的政策,它主要包括贸易管制政策(如关税、进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等)和金融管制政策(如外汇兑换管制、汇率管制和资本管制等)。直接管制政策是通过改变各种商品的相对可获得性来改变贸易和资本的流向,进而达到支出转换的目的。直接管制政策的利弊都很突出。一方面,它具有立竿见影、灵活易行的特点,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而迅速收到效果;另一方面,它不可避免地使市场发生扭曲,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引起黑市交易和走私等非法活动,而且还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

支出转换政策实现内外均衡的作用及局限性为表12-3所示。

表12-3 支出转换政策实现内外均衡的局限

(1)世界性衰退的情况。国际收支逆差国实行货币贬值政策,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出口减少进口,使国际收支逆差情况得以改善。同时净出口的增加也有利于内部均衡的实现。但顺差国处于政策冲突中,若为实现外部均衡,它应实行货币升值政策,但这将与其实现内部均衡背道而驰。

(2)顺差国衰退、逆差国景气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两国都处于政策冲突之中。

(3)顺差国景气、逆差国衰退的情况,两国在政策选择上不存在任何冲突。

(4)世界性经济景气的情况,顺差国政策一致但逆差国处于政策冲突之中。

3.其他政策工具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除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工具外,还有调节社会总供给的工具和提供融资的工具等,它们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调节社会总供给的工具,一般又可称为结构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等,旨在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商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社会产品的供给能力。供给政策的特点是长期性,在短期内难以有显著的效果。但它可从根本上提高一国的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从而为实现内外均衡创造条件。

提供融资的工具即融资政策,是指在短期内利用资金融通的方式弥补国际收支出现的超额赤字以实现经济稳定的一种政策。融资政策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的使用,从一国宏观角度看,它主要表现为国际储备政策。对外部均衡调控的首要问题就是“融资还是调整”(Financing or Adjusting),因为如果国际收支偏离外部均衡标准是临时性、由短期的冲击引起的,那么可以用融资方法弥补以避免调整的痛苦;如果是国内经济原因等中长期因素所导致的,那么就必须运用其他政策进行调整。可见,融资政策与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支出政策之间是有一定的互补性与替代性的。如前所述,这使得一国政府在面对内外不均衡时具有更大的政策选择性。

二、开放经济下政策工具搭配原理

既然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包括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两部分,那么仍像封闭条件下一样单纯运用控制社会需求总量的政策进行调控就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造成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政策搭配的“丁伯根法则”(Tinbregen’s Law)和蒙代尔政策指派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等理论的出现发展了开放经济的政策调控理论。下面对开放经济条件下政策调控的基本原理加以介绍。

1.丁伯根法则

丁伯根法则是由首届(1969)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简·丁伯根提出的。丁伯根法则的基本含义是:一国可以运用的独立的政策工具数目至少要与所要实现的经济政策目标数目相等。这就是说,要达到一个经济目标,至少需要一种独立的政策工具。由此推论,要达到N个独立的经济目标,至少需要使用N种独立的有效政策工具。在政策工具与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中,经济目标可被看做为未知数的解,政策工具可以被看做为已知参数,只要未知数(经济目标)与参数(政策工具)之间有函数的关系存在,就可以建立起众多未知数与众多参数之间函数关系的联立方程式。只要独立的方程式数目等于未知数的数目,则联立方程式有唯一解存在。只要将已知的参数值代入,即可求得未知数的解值。在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下,一国可以调整汇率水平,这样,一国需要实现的经济政策目标是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可以运用的独立有效的政策工具有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根据丁伯根原则,就可以运用上述两种工具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目标。

此外,即便在固定汇率制下,只要将支出增减政策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看做是两个独立的政策工具,就可以运用这两个独立的工具来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由此解决了固定汇率制下政策工具短缺的问题。

丁伯根原则对目标的实现需要假设前提:各种政策工具可以供决策当局集中控制,即通过各种工具的紧密配合来实现政策目标。但它没有明确指出每种工具在调控中是否应侧重于某一目标的实现,不能满足实际调控的需要。

2.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蒙代尔(R.Mundell)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关于政策指派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弥补了丁伯根原则的不足。蒙代尔对于政策调控的研究是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在许多情况下,不同政策工具实际上掌握在不同的决策者手中,如果决策者并不能紧密协调这些政策而是独立地进行决策的话,就不能达到最佳的政策效果。他的结论是,如果每一工具都被合理地指派给一个目标,并且在该目标偏离其最佳水平时按规则进行调控,则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得到最佳调控效果。

关于政策工具的指派原则,蒙代尔提出了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其含义是:应将每一种政策工具指派给其最具相对影响力的目标,即在影响此政策目标上具有相对优势。如果在指派问题上出现错误,则经济会产生不稳定而离均衡点越来越远。这一原则实质上是比较优势原理在政策指派中的运用。

例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分别对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具有影响力,出现政策指派问题。财政政策一般通过商品市场的调节对就业与物价进行调控,且通过经常账户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货币政策一般通过对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调节对就业与物价进行调控,且通过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由此可见,货币政策在内外均衡目标上都具有比财政政策更大的影响力,但对国际收支而言影响力更大。因此,按照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应当将货币政策用于实现外部均衡目标,而财政政策用于实现内部均衡目标。

蒙代尔的政策指派原则与丁伯根原则一起确定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政策调控的基本思想,即针对内外均衡目标,确定不同政策工具的指派对象,并且尽可能地进行协调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一般来说,我们将这一政策间的指派与协调称为“政策搭配”。下面我们将简单介绍政策搭配的两个案例。

三、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与政策搭配

在运用政策搭配以实现内外均衡的方案中,蒙代尔提出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和斯旺提出的支出政策与汇率政策的搭配最有影响。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如果以政府预算支出G的变化代表财政政策,以利率i的变化代表货币政策。G上升为扩张财政政策,G下降为紧缩财政政策;i上升为紧缩货币政策,i下降为扩张货币政策。有效的政策配合可用图12-1来说明。

图12-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图12-1中横轴G代表财政政策,纵轴i代表货币政策。IB曲线为国内均衡轨迹,EB曲线为外部均衡轨迹。E点为IB和EB曲线的交叉点,表示国内外均达到平衡。IB为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要保持内部均衡,扩张性财政政策须有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配合。如从图12-1中的E点出发,当G增加时,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收入,则出现通货膨胀(如A点),要恢复内部均衡,就必须使利率上升,抑制投资从而降低总需求。但若需求下降过多(如i上升超过A′点),则会造成失业产生。所以IB曲线将此平面划分为两部分,右下方为通货膨胀区域,左上方为失业区域。EB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同样说明扩张性财政政策需要紧缩性货币政策相配合才能维持外部均衡。例如,从E点出发,G上升至A点,刺激收入上升,从而促进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恶化,要重新回到外部均衡,就必须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结果会吸收资本流入,平衡国际收支。但若资本流入过多,则会产生国际收支顺差(如i上升达到A'点)。所以,EB曲线将该平面分为两个区域,左上方为顺差区域,右下方为逆差区域。

蒙代尔认为在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以财政政策对外,货币政策对内。这样配合的结果会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如图12-1中,C点表示经济中存在失业和逆差,首先以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逆差,在C′点达到外部均衡,然后再以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需求,消除失业,在C″点达到内部均衡。但C″点却离内外均衡点E点更远了。可见这种政策配合不合适。另一种方法是以货币政策对外,财政政策对内。如图,从C点出发,首先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消除失业,在C1点达到内部均衡,然后再以紧缩性货币政策消除逆差,在C2点达到外部均衡。如此下去,最终趋于内外均衡点E点。可见这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交替使用的方法能够实现良性循环,逐步缩小国际收支不平衡。

不同经济状况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如表12-4:

表12-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2.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

斯旺提出的支出政策与汇率政策的搭配可以用图12-2说明。这里假定没有国际资本流动,即外部均衡就是经常账户平衡,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图12-2 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

图12-2中横轴表示国内支出(消费支出、政府开支),政府的支出增减政策可以明显影响国内支出总水平,国内总支出增加表示需求扩张性政策,国内总支出减少表示需求紧缩性政策。纵轴表示本国货币的真实汇率(直接标价法),汇率上升表示本币贬值,汇率下降表示本币升值。EE曲线是外部均衡线,线上所有的点代表处于外部均衡的真实汇率与国内支出的组合。EE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因为国内支出的增加将带来进口增加,需使汇率升高(本币贬值),以减少进口、增加出口,维持外部均衡。EE曲线的右边,国内支出大于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所需的国内支出,处于国际收支逆差状态;EE曲线左边,则处于国际收支顺差状态。YY曲线是内部均衡线,在此线上所有的点代表处于内部均衡的真实汇率与国内支出的组合。YY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因为汇率下降(本币升值)将减少出口,增加进口,维持内部均衡就必须增加国内支出。在YY曲线的右边,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因为对于既定的汇率,国内支出大于维持内部均衡所需的国内支出;在YY曲线左边,有通货紧缩压力,因为国内支出比维持内部均衡所需的国内支出要少。

在图12-2中,只有在EE曲线与YY曲线的交点O同时达到了内外均衡。这样就可以划分出如下四个区域:

区域(1)——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

区域(2)——国内失业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

区域(3)——国内失业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

区域(4)——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

当经济处于内外失衡状态时,可以搭配使用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使经济恢复到O点。A点处于区域(1),即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通过采取支出紧缩性政策削减国内支出,压缩总需求,抵制通货膨胀;通过支出转换政策(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逆差,A点便向O点方向靠近,实现内外均衡。同理,在C点上,失业和国际收支逆差并存,可以采用支出扩张性政策治理国内失业,采取支出转换政策(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使C点向O点方向靠近,实现内外均衡。各种政策配合情况如表12-5所示。

表12-5 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