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IS-LM-BP模型及政策效用分析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是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力的主要工具。这一模型以IS-LM模型为基础,引入国际收支因素,形成开放经济中的ISLM-BP模型。它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开放的小型国家,对国际资金流动采取了流量分析。它分析前提是:①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这意味着产出完全由总需求水平确定。另外,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间不存在区别。②即使在长期,购买力平价也不存在。因此,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完全依据国际收支状况进行调整。③不存在汇率将发生变动的预期,投资者风险中立。下面我们将在简单论述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即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BP模型之后,利用这一模型对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力进行分析。
一、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BP模型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BP模型以标准的IS-LM模型为基础,引入国际收支因素,将封闭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扩展到开放经济下包括国际收支平衡在内的内外均衡。
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是考虑货币因素后,反映商品市场均衡的曲线。开放经济下,对一国商品的总需求是由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商品净出口构成的,即:
YD=C+I+G+X-M
其中,前三项合称为国内吸收,用A表示,即:
A=C+I+G
后两项为商品的净出口,也就是贸易账户余额(简称贸易余额),用T表示,即:
T=X-M
而吸收函数为:
贸易余额函数为:
其中,T是与本国国民收入无关的自主性贸易余额,m为边际进口倾向,即国民收入增长中用于进口支出的比例。
此时的商品市场均衡条件为:
即:
这一曲线的斜率为负,因为当利率降低时,投资需求增加,从而总需求水平也增加了,为维持商品市场平衡,必须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当自主性吸收或自主性贸易余额发生变化时,IS曲线会发生平移,如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IS曲线向右平移。
图12-3 开放经济的IS曲线
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是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组合情况的曲线。这一均衡条件为货币总供给等于货币总需求,即:
其中,Ms表示名义货币供给,P为价格水平,Ms/P即为对价格水平进行调整后的实际货币供给水平。LD为货币需求,一般可分为交易、预防性需求及投机性需求,前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收入,两者正相关;后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利率水平,两者负相关。如果固定名义货币供给水平,令Ms=M0,即可得到:
12-2式反映了维持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水平与国民收入的组合,即图12-4所示的LM曲线。
开放经济下,LM曲线的斜率为正,因为对于既定的货币供给,当利率提高时,对货币投机性需求减少,为维持货币总供求的平衡,必须提高国民收入以增加交易性需求。当名义货币供给水平或物价水平发生变化时,会使LM曲线移动。
图12-4 开放经济的LM曲线
开放经济下的BP曲线是反映国际收支平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组合的曲线。国际收支等于贸易差额和资本账户差额之和,即:
BP=T+K
其中,T为贸易差额,K为资本账户差额。在此,对外贸易和国际金融资本流动都包含在国际收支的范围内。由上式展开可得外汇市场的均衡条件为:
其中,q为真实汇率(直接标价法),i和i*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的利率水平。利率对资本账户的影响大小取决于资金流动对利率的反应程度,即资金流动的利率弹性。按照资金流动对利率的反应程度大小,可以衡量出不同程度的资金流动性。BP曲线表示维持国际收支均衡的各种收入和利率水平的组合。由于资金流动性不同,BP曲线有三种形状,如图12-5所示。
①当资金完全不流动时,这一曲线意味着经常账户的平衡。对于某一真实汇率水平q0,存在着与之对应的能使经常账户平衡的收入水平Y0,BP曲线表现为与这一收入水平垂直的直线。汇率的贬值会使之右移。②当资金完全流动时,资金流动情况决定了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由于假定风险中立以及对汇率的静态预期,因此当该小国利率水平与世界利率水平一致时,该国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资金的流动弥补任何形式的经常账户收支不平衡。此时,BP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汇率的贬值将对之没有影响。③当资金不可完全流动时,资本与金融账户、经常账户对国际收支都有影响。此时BP曲线是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这是因为对于既定的汇率水平,收入增加引起的经常账户逆差需要提高利率以吸引资金流入进行弥补。资金流动性越大,这一曲线就越平缓,因为较小的利率增加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汇率的贬值同样将使之右移。
图12-5 BP曲线的三种形状
二、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1]
1.资金完全不流动时,开放经济下的平衡状态如图12-6所示
(1)资金完全不流动时财政政策分析。我们以分析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为例。政府增加对商品与劳务的财政支出,这导致对本国商品总需求的上升,如图12-7所示,图中IS曲线右移至IS′。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E′为经济新的短期均衡点,在这一点,国民收入为Y1,利率为i1,而国际收支则因为进口的增加而出现赤字。
图12-6 固定汇率制下,资金完全不流动时的经济平衡
图12-7 固定汇率制下,资金完全不流动时财政政策分析
在长期内,国际收支赤字将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这会造成LM曲线左移,直至与IS′曲线的交点位于BP曲线之上,即图中的E″点。此时国民收入恢复为原有水平,利率较i1进一步提高至i2。这里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一点是,政府支出的增加并没有引起国民收入的相应增加,说明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的提高带来私人投资支出的下降,产生了完全的挤出效应。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金完全不流动时,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引起:①短期内,利率和收入的上升,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恶化;②长期内,利率进一步上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恢复到原有水平,但基础货币及总支出的内部结构均发生变化。
(2)资金完全不流动时货币政策分析。我们以分析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为例。假定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购买证券以增加对社会基础货币的投放量,这将通过货币乘数作用使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在货币需求量短期不变的情况下,这将导致利率的下降。利率下降将引起投资需求以至社会总需求的上升,进而国民收入的提高。通过边际进口倾向的作用,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带来进口的增加,在假定出口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经常账户收支将处于赤字状态。上述分析我们可用图12-8进行说明。短期内,货币扩张使LM曲线右移至LM′,它与IS曲线交于E′点,E′点位于BP曲线的右方,表示经常账户此时处于赤字状态。
图12-8 固定汇率制下,资金完全不流动时货币政策分析
在长期内,国际收支赤字会通过外汇储备带来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这会导致利率的上升以及投资与国民收入的下降,以利于国际收支趋向平衡。由于我们假定汇率固定不变,这将使上述调整过程持续下去,直至国民收入恢复原状、货币供应量恢复期初水平。从图12-8看,LM′曲线左移直至恢复原有LM位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金完全不流动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①短期内,利率下降,收入上升,国际收支经常账户恶化;②长期内,收入、利率、国际收支状况恢复到期初水平,但基础货币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外汇储备下降)。
2.资金完全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资金完全流动时,开放经济的平衡状态如图12-9所示。
图12-9 固定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状态
(1)财政政策分析。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将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在资金完全流动的情况下,本国利率的上升将引起国外资金的迅速流入。由于实行固定汇率,这将导致本国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使利率下降直至恢复原有的水平(世界利率水平)。如图12-10所示,IS右移过程中始终伴随着LM曲线的右移,以维持利率水平不变。均衡时的利率仍为i0,国民收入为Y2,因此,此种情况下财政扩张不能影响利率,但会带来国民收入更大幅度的提高。
图12-10 固定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财政政策分析
(2)货币政策分析。中央银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会引起利率的下降,而利率的微小的下降将会导致资金的迅速外逃,这将降低外汇储备,抵消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即此时的货币政策表现为无效力,如图12-11所示。
图12-11 固定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分析
3.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资金不完全流动时,开放经济的平衡状态如图12-12所示。
(1)财政政策分析。政府财政支出的上升,会使IS曲线右移,与LM曲线交于短期平衡点E′点。在这一点,利率上升导致资本与金融账户改善,但收入增加却使进口上升,经常账户恶化。因此国际收支状况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需分情况讨论。在边际进口倾向不变的情况下,资金的流动性越高,利率上升就能吸引越多的资金流入,而资金的流动性状况体现在BP曲线的斜率上,流动性越高,BP曲线越平缓。下面我们按BP曲线斜率的不同分别分析。
图12-12 固定汇率制下,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
第一,BP曲线斜率小于LM曲线的斜率。如图12-13所示,此时E′点位于BP曲线上方,这表明较高的资金流动性使得利率上升带来的资本与金融账户改善效应大于收入上升带来的经常账户恶化效应,国际收支处于顺差状态。在长期内,国际收支顺差会使LM曲线右移,直至三条曲线重新交于一点。经济均衡时,国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利率较短期平衡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期初水平。
第二,BP曲线斜率等于LM曲线的斜率。如图12-14所示,此时E′位于BP曲线之上,这表明利率上升所带来的资本与金融账户改善效应与收入上升所带来的经常账户恶化效应正好抵消,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短期均衡点即为长期均衡点。
图12-13 固定汇率制下,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财政政策分析之一
图12-14 固定汇率制下,资金不完全时的财政政策分析之二
第三,BP曲线斜率大于LM曲线的斜率。如图12-15所示,此时E′点位于BP曲线的下方,这表明利率上升带来的资金流入不足以弥补收入增加带来的经常账户赤字,国际收支处于赤字状态。长期内,LM曲线会左移直至三条曲线相交于一点。经济均衡时,国民收入较短期均衡时下降,但高于期初水平,利率进一步上升。
图12-15 固定汇率制下,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财政政策分析之三
(2)货币政策分析。如图12-16所示,中央银行执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至LM′曲线。LM′曲线与IS曲线的交点E′就是经济的短期平衡点。E′点位于BP曲线的右下方,表明此时国际收支处于赤字状态,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引起的进口增加恶化了经常账户收支,同时利率下降导致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恶化。在长期内,国际收支的赤字会通过外汇储备的减少使LM′曲线左移直至恢复至LM,此时除基础货币的内部构成发生变化外,货币供应量、利率、收入、国际收支等变量均恢复原状。
图12-16 固定汇率制下,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分析
三、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1.资金完全不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资金完全不流动时,国际收支平衡体现为经常账户收支的平衡。此时的经济平衡状态如图12-17。
图12-17 浮动汇率制下,资金完全不流动时的经济平衡
(1)财政政策分析。如图12-18所示,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至IS′,从而使收入和利率提高,国际收支出现赤字。由于汇率浮动,本币汇率将贬值,从而使BP曲线及IS′曲线进一步右移,直至三条曲线交于一点为止。经济均衡时,汇率贬值,利率上升,收入水平提高。
(2)货币政策分析。如图12-19所示,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至LM′,从而使收入提高,利率下降,国际收支出现赤字。由于汇率浮动,本币汇率会贬值,从而使BP曲线及IS曲线右移,直至三条曲线重新交于新的均衡点E′点为止。经济均衡时,汇率贬值,收入提高,利率下降。
图12-18 浮动汇率制下,资金完不流动时财政政策分析
图12-19 浮动汇率制下,资金完全不流动时货币政策分析
2.资金完全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资金完全流动时,开放经济的平衡状态如图12-20所示。由于此时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决定因素是资本和金融账户,所以我们假定汇率变动对资金流动没有影响的前提下汇率变动对BP曲线没有影响。
图12-20 浮动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
(1)财政政策分析。如图12-21所示,财政扩张使本国利率上升,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而使本币升值,从而使IS′曲线左移直至与IS曲线重合为止。均衡时与期初相比,利率和收入不变,本币升值。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收入的总量较期初虽然没有变化,但收入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财政政策通过本币升值对出口产生了完全的挤出效应。
图12-21 浮动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财政政策分析
(2)货币政策分析。如图12-22所示,货币扩张使本国利率下降,造成本国资金外流从而使本币贬值,这将推动IS曲线右移,直至与LM′曲线相交E′点为止,在E′点利率水平等于世界利率水平,收入水平提高。
图12-22 浮动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分析
3.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经济平衡状态如图12-23所示。
图12-23 浮动汇率制下,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
(1)财政政策分析。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一国收入与利率同时提高,这将给国际收支账户带来双重的影响。收入的提高而使一国的进口增加从而使经常账户恶化,而利率的提高会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从而使资本和金融账户得以改善。国际收支最终状况如何,取决于这两种账户收支的比较,如前面讨论的固定汇率制下一样,我们将按LM曲线与BP曲线斜率的差异进行讨论。
第一,BP曲线斜率小于LM曲线的斜率。如图12-24,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A位于BP曲线的上方,表明国际收支处于顺差状态,而国际收支顺差将使本币升值、净出口减少,从而使IS′曲线、BP曲线左移,直至三条曲线重新交于E′点为止。经济均衡时,收入、利率水平较期初水平都有所增加,本币升值。
图12-24 浮动汇率制下,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财政政策分析之一
第二,BP曲线斜率等于LM曲线斜率。如图12-25所示,此时,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位于BP曲线之上,说明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同时实现,此时,利率和收入均高于期初水平,汇率不变。
图12-25 浮动汇率制下,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财政政策分析之二
图12-26 浮动汇率制下,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财政政策分析之三
第三,BP曲线斜率大于LM曲线的斜率。此时,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A位于BP曲线的下方,表明国际收支处于赤字状态,这将使得本币贬值,净出口增加,从而使得IS′曲线和BP曲线右移,直至三条曲线同时交于E′点为止。经济均衡时,利率与收入高于初期水平,本币贬值。
(2)货币政策分析。如图12-27所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至LM′,使收入上升,利率下降。而收入的上升和利率的下降都将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要求本币贬值。本币贬值使IS曲线、BP曲线均向右移动,直至三条曲线交于新的均衡点E′点为止。经济均衡时,收入上升、本币贬值,但利率水平同初期相比难以确定,这取决于各条曲线的相对弹性。如果利率较期初上升了,这说明经常账户恶化了,因为需要更多的资金流入来弥补经常账户赤字。从经常账户本身来说,则意味着贬值对其的正效应小于收入增加对其产生的负效应。如果利率较期初下降,则情况相反。
图12-27 浮动汇率制下,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分析
本章小结
1.在开放经济下,一国的宏观经济目标主要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当一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时,称之为内部均衡;当达到国际收支平衡时,称之为外部均衡。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目标就是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2.米德冲突,是指政府在实现内部(外部)均衡目标的同时使得外部(内部)均衡目标受到干扰和破坏的现象,它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
3.支出增减政策,是指能够通过影响社会支出水平的变动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水平变动的宏观经济政策,它等同于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支出转换政策,是指能够通过影响本国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变支出构成而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的政策,它主要包括汇率政策与直接管制政策。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则专指汇率政策。支出转换政策的实质是在总需求的内部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使得总需求的构成在国内吸收与净出口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
4.丁伯根法则的基本含义是:一国可以运用的独立的政策工具数目至少要与所要实现的经济政策目标数目相等,即要达到一个经济目标,至少需要一种独立的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的指派理论说明应将每一种政策工具指派给其最具相对影响力的目标。
5.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是分析开放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力的主要工具,根据利率体制的不同和资金流动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多种情况进行分析。
思考题
1.简述支出调整政策的作用与局限。
2.简述支出转移政策的作用与局限。
3.试述蒙代尔政策指派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4.根据M—F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宏观政策效应。
5.根据M—F模型分析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宏观政策效应。
【注释】
[1]第二、三部分参考姜波克:《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3~21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