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资源分析
(一)教学大纲分析
1.课程性质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具有统领和辐射作用,是学习《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学》等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本课程在学生掌握《基础会计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阐述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紧密结合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重点介绍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过程和一般企业通用财务报告的编制方法。
2.课程特点
(1)专业性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构成会计学科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以企业(公司)为背景,以我国最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国际惯例为依据,既有对会计理论的阐述,又有对会计实务的讲析,以“六大”会计要素的基本业务处理为重心,以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线,以会计信息的披露为终点构建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
(2)实务性
《中级财务会计》对于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实务性非常强的课程。企业会计实务工作的80%以上来自于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学好本课程一般能够具备会计师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也为学习审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本课程也是今后会计职称和会计执业资格考试必考的一门核心课程之一。
(3)严谨性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是语言就需要有语法规则,一系列的会计法律规范就是会计的语法规则,如会计法、会计准则等。会计最终要依据一定的会计法律规范,通过财务报告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展示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一方面会使企业经营者解除受托责任,另一方面会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相应的决策。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会计是一门科学,科学就需要一定的严谨性。
(4)基础性
《中级财务会计》具有专业的基础性,由它的基础性引申出《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课(见图1)。因此,对学生来讲,本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对高校会计教育而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建设情况,对“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
图1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地位
3.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应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个性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循环过程,能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会计的一般问题,较好地适应从事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关日常财务会计工作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中级财务会计教程与案例》是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省高校重点建设教材,是浙江省精品课程建设《中级财务会计》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也是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基于合作研究式教学的财务会计课程群教学团队”的标志性成果,是教育部“基于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教材是基于合作研讨式教学改革背景下撰写的,以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为编写脉络,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理念,以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为目的。
全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为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目标以及以及会计规范;第二至第十章详细阐述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记录方法,第十一章为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的编制原理,第十二章为会计调整,概要介绍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
教材一方面注重对知识内容的整合,比如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整合为对外投资,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整合为长期非货币性资产,等等。另一方面也注重案例的运用,每章前均安排了引入案例,以增强学生对各章内容的学习兴趣和对相关会计实务的感性认识。为了使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教材在介绍原理、概念的基础上,融入了尽可能丰富的相关案例与阅读资料,力求把知识讲解与会计实务联结起来,以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可理解性。每章结束后均配有学习目标总结、小组讨论、项目训练和资料阅读,不仅便于学生对每章内容的把握和重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消化理解后再提升为理论的一种理性思考。
(三)社会对会计职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据2006年《中华财会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对会计本科生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能力的调查排序依次是:实际操作能力65%,协调能力20%,交际能力和善辨能力10%,创造能力5%。能容忍本科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最长时间依次为:3个月40%,6个月以内34%,1年以内24%。
由此可见,职业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外乎三方面,即知识、能力和素质。如果学校培养学生能够注意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其毕业生就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学生就业率就高,学生就有用武之地,个人价值就会得到体现,学校的声誉就会得到提升,学校办学就会出现良性循环。但是,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以每门课程为抓手,通过每门课程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恰恰是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最为重要的专业课,也是培养会计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因此,在目前形势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必须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系统掌握企业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的综合职业能力,即操作能力、协调与沟通、交流与表达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四)学情分析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能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课程的难度和内容的提升,大部分学生感觉《中级财务会计》和《基础会计学》相比不在同一个层次上,难度系数大幅提高,而且学生对企业会计实践缺乏了解,加之老师在强调课程重要性时,通常也会强调课程的难度,所以学习课程之前,该课程比较难或很难的感觉就已经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因而一旦部分内容没有跟上或比较吃力时,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从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是学好该课程的首要条件。另外,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以来一直习惯于老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不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形成了关注教师讲课的多,自主学习少的被动局面,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缺少创新意识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
为适应合作研究性教学改革的需要,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主讲本课程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是注重会计问题的经济背景,分析会计的经济社会影响,从经济学等广泛的领域理解、学习会计,注重会计的经济生命和经济价值;二是注重会计职业判断的特征,引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三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方式的转变就变得尤为迫切。我校经过几年的实践,合作研究式教学逐渐被老师与同学们所接受。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将财务会计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学习与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且真正做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课程的教学内容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务性并重的课程。基于学生实践知识少,系统理论知识相对不足;关注教师讲课的多,自主学习的少,提出问题的少,独立思考问题的更少的实际情况。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必须进行课前预习,上课注意听讲,课后复习并配合典型习题的练习。其中课前预习,要求授课教师每次下课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在下一次上课时让他们回答,问题越具体,学生通过看书就回答得越准确。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看书的过程中要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上讨论课时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资料尽心分析加工、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并进行团队交流,积极踊跃发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