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

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

时间:2023-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利润的核算1.营业外收支营业外收支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⑦捐赠利得,是指企业接受外部现金和非现金资产捐赠而获得的利得。本账户的贷方登记企业当期发生的营业外收入;借方登记期末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该账户期末结转后应无余额。生产、经营所得是指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以及经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确认的其他盈利事业取得的所得。

二、利润的核算

1.营业外收支

营业外收支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的营业外收支虽然同生产经营无太多关系,但也是会计主体所发生的收支行为,并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

(1)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主要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罚没利得、政府补助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这部分收入不需要企业经营资金的耗费,因此不需要将收入与费用进行配比。

①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利得和无形资产出售利得。中,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是指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所取得的价款或报废固定资产的残料价值、变价收入等,扣除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清理费用以及相关处置税费后的净收益;无形资产出售利得,是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的价款,扣除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以及相关出售税费后的净收益。

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是指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情况下,换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净收益。

③债务重组利得,是指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时,债务人因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高于用于偿债的现金及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的差额所形成的利得。

④罚没利得,是指企业收取的滞纳金、违约金以及其他形式的罚款,在弥补了由于对方违约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后的净收益。

⑤政府补助利得,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形成的利得,具体包括企业取得的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而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企业取得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而与确认相关费用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企业取得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

⑥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是指由于债权单位撤销或其他原因而无法支付,或者将应付款项划转给关联方等其他企业而无法支付或无须支付,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转入当期损益的应付款项。

⑦捐赠利得,是指企业接受外部现金和非现金资产捐赠而获得的利得。

⑧盘盈利得,是指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的库存现金数额超过账面数额而获得的资产溢余利得。

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收入”账户对营业外收入进行核算,并可按营业外收入项目不同进行明细核算。本账户的贷方登记企业当期发生的营业外收入;借方登记期末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该账户期末结转后应无余额。

【例9-9】 某企业收到政府拨付的价格补贴40 000元。

【例9-10】 某企业应付A公司货款15 000元,因A公司破产无法偿还,经批准转为营业外收入。

(2)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但应从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支出。营业外支出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①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和无形资产出售损失。其中,固定资产处置损失,是指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所取得的价款或报废固定资产的残料价值、变价收入等,不足以抵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清理费用以及相关处置税费所形成的净损失;无形资产出售损失,是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的价款,不足以抵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以及相关出售税费所形成的净损失。

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是指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情况下,换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净损失。

③债务重组损失,是指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时,债权人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高于接受抵债取得的现金及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重组后债权的入账价值的差额所形成的损失。

④罚款支出,是指企业由于违反合同、违法经营、偷税漏税、拖欠税款等而支付的违约金、罚款、滞纳金等支出。

⑤捐赠支出,是指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和非公益性捐赠而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⑥非常损失,是指企业由于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财产损失,在扣除保险公司赔款和残料价值后,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净损失。

⑦盘亏损失,是指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的固定资产实存数量少于账面数量而发生的资产短缺损失。

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支出”账户对营业外支出进行核算。本账户的借方登记企业当期发生的营业外支出;贷方登记期末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该账户期末结转后应无余额。

【例9-11】 甲公司用银行存款支付违约罚款60 000元。

【例9-12】 某公司以银行存款100 000元支付公益性捐款。

2.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依据税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含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应当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生产、经营所得是指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以及经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确认的其他盈利事业取得的所得。其他所得是指股息、利息、租金、转让各类资产、特许使用费以及营业外收益等所得。

企业应按计算确定的当期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之和确认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1)当期所得税的计算

企业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上式中的所得税税率是由税法所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则要依据税法的有关规定,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计算。

纳税调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调整增加额,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标准的工资支出、业务招待费支出、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等),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的项目(如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另一部分为调整减少额,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国债利息收入)等。

【例9-13】 甲公司2007年年末会计核算的利润总额为800万元(其中包含国库券利息收入2万元),所得税率为25%。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78万元,全年实发工资85万元。当年营业外支出中有1万元为税收滞纳金。计算甲公司应交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800+7+1-2=806(万元)

应交所得税=806×25%=201.5(万元)

(2)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的计算

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按下列公式计算。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

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企业应当于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进行比较,对于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分别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根据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指的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而产生的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则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的差异。

所谓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例9-14】 甲公司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50万元,2007年年末公允价值为55万元,计税基础仍为50万元,假设所得税率为25%,确定该企业所得税暂时性差异。

由于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应确认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5-50=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5×25%=1.25(万元)

(3)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应交所得税以及所得税费用等情况,企业应设置“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等账户。结转应交所得税时,借记“所得税费用”账户,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账户。

期末,根据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额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额,借记“所得税费用”账户,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如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则做相反分录。

【例9-15】 承【例9-13】和【例9-14】,假设甲公司其他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存在差异,且“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无期初余额,计算甲公司2007年度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1.25+0=1.25(万元)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201.5+1.25=202.75(万元)

3.本年利润的核算

为了正确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应当设置“本年利润”账户。企业期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账户的金额转入本账户,结平各损益类账户。结转后本账户的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费用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如为净亏损则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年末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

4.利润核算举例

下面举例说明利润的核算。

【例9-16】 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年度决算时,各损益账户的余额如下(单位:元):

(1)根据上述资料,会计期末将收入类账户余额全部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

(2)根据上述资料,会计期末将成本费用类账户余额全部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利润总额(税前利润)。

利润总额=本年利润贷方发生额-本年利润借方发生额=219 000-62 000=157 000(元)

(4)假设应纳税所得额与利润总额相等,计算应交所得税(假设所得税税率为25%)。

(5)将“所得税费用”账户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并计算税后净利润。

净利润=157 000-39 250=117 750(元)

(6)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从“本年利润”账户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