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的路径
全球化作为21世纪最流行的词汇,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但究竟什么是全球化却是众说纷纭,认识各异。“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发明的。莱维用“全球化”这个词来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在世界经济领域,“全球化”的含义很广。它指一种新出现的不对称的国际劳动分工。在这一分工中,生产活动的扩散由公司的战略性计划操纵,而不是由政府的计划决定。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环节的全球一体化趋势,是生产能力存量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活动。全球化和一体化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全球化是一体化的基础,只有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基础上,才会有全球一体化。
衡量全球化的指标主要有下列几种:
(1)贸易系数。贸易系数是指世界贸易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例。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是经济迅速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战后几十年来,世界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增长率一般都高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1倍以上。
(2)生产要素的国内外流量。生产要素主要是指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尤其是对外直接投资。生产要素流量与全球化水平一般呈正相关关系。一国生产要素的流量越大,说明其经济全球化水平越高。
(3)企业国际化程度。这个指标包括跨国经营企业的数目、规模以及经营活动的领域和所处国际分工的地位等等。很显然,一国跨国经营的企业数目越多,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越合理,生产经营越符合国际规范,经济全球化程度就越高。
(4)有效保护率。它是因为保护政策和贸易保护措施(如进口数量限制、配额管理、外汇管制和关税补贴等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反映国内经济运行与国际经济活动在何种程度上进行连接。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在1995年10月对7个发达国家的主要电信公司领导人说:“资本和贸易流向的自由化正在创造出一个全球经济,而电信业的自由化则能……使人类社会本身实现全球化。”
公司从事国际经营活动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国际贸易、许可经营、特许专营、合资企业、收购现有企业、建立新的外国子公司等。以下分别介绍每一种方法,并对其风险和收益特性进行分析。
一、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最传统的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公司可以通过出口或以低价获得原材料的进口渠道进入外国市场,而且这种方法的风险最小,因为公司不存在任何资本风险。如果公司的出口额或进口额下降,它通常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减少或中止这部分的经营。很多大型的美国跨国公司,包括波音(Boeing)、杜邦(DuPont)、通用电气和IBM,它们每年的出口收入超过40亿美元。另外,全美出口价值中超过20%的份额则是由小公司提供的。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2007年4月12日发表的最新全球贸易报告,2006年全球商品进出口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如表1-3所示。
表1-3 2006年全球十大商品进出口国家
资料来源:根据WTO报告自行制表。
二、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Franchise)是要求公司提供它的技术(包括版权、专利、商标或商号名称)来换取收入或某种特殊的好处。该词来源于中古英语“fraunchise”,其意思是“政府正式赋予个人或一个集团的权利或特权”。
国际特许经营协会(International Franchise Association,IFA)的定义是:“特许经营是特许人与受许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根据契约,特许人向受许人提供一种独特的商业经营特许权,并给予人员训练、组织结构、经营管理、商品采购等方面的指导与帮助,受许人向特许人支付相应的费用。”
1979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规定,凡属于下列两种连续性关系之一的,肯定为特许经营:
第一种,包括下列三个特征:
(1)特许经营的受许人出售的货物或服务项目要求达到特许经营特许人规定的质量标准(指受许人按照特许人的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名称、广告或其他商业象征经营商品)或出售标明特许人标记的产品或服务项目;
(2)特许人对受许人企业的经营方法行使有效的控制(Significant Control)或给予有效的协助(Significant Assistance);
(3)在业务开始的6个月内,受许人要向特许人或其成员支付500或500美元以上的费用。
第二种,也包括下列三个特征:
(1)受许人出售由特许人或与特许人有关的商人供应的货物或服务项目;
(2)特许人为受许人找到开立账户的银行或为受许人找到自动售货机、货物陈列架的地点或位置,或向受许人介绍能够办妥上述两件事的人员;
(3)在业务开始后的6个月内,受许人要向特许人或其成员支付500或500美元以上的费用。
1997年11月14日我国原国内贸易部发布《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特许经营是指特许人将自己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受许人使用,受许人按合同规定,在特许人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相应的费用。
在跨国公司的经营国际化过程中,采取特许经营方式的非常普遍。例如,AT &T和Nynex公司已通过许可协议建设和经营部分印度电话系统。Sprint公司通过许可协议在英国发展远程通信业务。Eli Lilly &Co.公司通过许可协议在匈牙利和其他国家生产药物。IGA公司在美国经营超过3 000家的超市,它现在通过许可协议在中国和新加坡经营超市。许可经营使公司能够在外国市场中利用其技术而不进行大量的投资,也没有因出口产生的运输成本。但是最大的缺点是公司很难对国外的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三、特许专营
特许专营其实是特许经营的一种。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个使用同一商号名称的特许专营企业并不是由一个企业主经营的,被授权人的企业不是授权人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也不是各个独立企业的自由联合。它们都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授予人不保证被授人企业一定能获得利润,对其企业的盈亏也不负责任。特许专营合同是一种长期合同,它可以适用于商业和服务行业,也可以适用于工业。
特许专营要求公司为获得定期收入而提供专业化的销售或劳务策略、技术支持以及可能的首期投资。例如,麦当劳(McDonald’s)、必胜客(Pizza Hut)、地铁三明治(Subway Sandwiches)、布劳克巴斯特录像机、微型时代计算机和Dairy Queen冰激凌,在许多国家拥有一些由本国居民所有和管理的专营店。如营业许可一样,特许专营使得公司在国外不用大的投资就进入了市场。
四、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是由两个或多个公司所有和经营的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实行合资经营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引进其他国家的资金或技术,一国往往吸引外国公司与本国公司合资在本国建立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可以在本国出售,也可以销往国际市场。大多数合资公司可以让两个公司在一个项目上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例如,通用磨粉公司(General Mills Inc.)与雀巢公司(Nestle SA)组建合资企业,这样一来通用磨粉公司生产的谷类产品就可以通过雀巢建立的海外销售网销售。施乐(Xerox)公司和日本富士公司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使得施乐公司进入日本市场并且使富士公司进入了影印业。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也建立了大量的中外合资企业,目前已经打入国际市场,并成为知名跨国公司的很多国内企业如青岛海尔、康佳电子等就是依赖与国外公司合资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五、收购现有企业
作为进入国外市场的一种办法,公司经常并购一些国外的公司。比如,由于中国啤酒市场迅速增长,许多美国的酿酒商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在美国已经丧失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蓝带啤酒(Pabst Blue Ribbon)在中国就获得了成功。Heilman酿酒公司的孤星啤酒(Cone Star Beer)在中国也很成功,因为它的美国牛仔形象在中国一直是有效的营销工具。美乐高(Miller High Life)通过许可协议扩展到了中国,而Anheuser-Busch(百威啤酒的生产商)部分并购了一家中国啤酒公司。
同样,中国公司也开始通过收购美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如联想于2005年收购了IBM的PC事业部,交易代价为12.5亿美元,其中包括约6.5亿美元现金,及按2004年12月交易宣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格合6亿美元的联想股份。交易完成后,IBM拥有联想18.9%股权。此外,联想将承担来自IBM约5亿美元的净负债。图1-4和图1-5反映了联想在交易前后的公司业务架构。
另外,美国快递公司(American Express)通过并购操作,在伦敦有了办事处,Procter &Gamble公司购买了巴拿马的一家漂白粉公司。通过这种跨国并购,使得公司对国外的企业有了完全的控制权,并且在国外市场迅速占有了较大的份额。
图1-4 交易前联想集团架构
图1-5 交易后联想集团架构
六、建立新的境外子公司
在境外建立子公司是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重要路径之一。设立境外子公司,一方面可通过该境外子公司生产和销售其产品而打入国外市场,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开拓当地的原料来源渠道和开发当地市场。与国外并购相比,建立子公司也许更适合,因为公司可以根据其需要控制子公司的经营。而且,这样需要的资金会比购买现成的企业少。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资料表明,1969年,主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7 276家跨国公司共有国外子公司27 300家以上;1981年,全世界约2万家跨国公司有国外子公司10万家以上;到2000年,全世界6万多家跨国公司拥有的国外子公司数达到80多万家(不包括大量的非股权联系)。2000年,跨国公司境外部分的资产已超过21.1万亿美元,其销售额已突破15.7万亿美元。从跨国公司的经营广度来看,跨国公司的网络扩展指数除公用事业、传媒和建筑等行业低于10%外,大多数行业都介于18%—22%。从跨国公司的经营深度来看,1999年,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达到52.6%。
从美国公司来看,其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但英国和加拿大是最大的目标地。拉丁美洲国家总体上虽比亚洲国家获得更多的美国直接投资,但近年来美国公司对亚洲国家的投资也不断增长。
与此同时,非美国公司也进入美国市场直接投资。在美国的许多直接投资来自英国、日本、荷兰、德国、加拿大。表1-4指出20家来自美国之外但大部分经营活动在美国的跨国公司,其中有7家来自日本,4家来自德国,还有7家来自其他的欧洲国家。从表中可看出其中的一些跨国公司从其美国的企业获得大比例的收入。尤其是西格拉姆(Seagram)公司从其美国的企业获得了81%的收入。而Food Loin公司收入的65%来自美国,本田公司是42%。另一方面,美国的跨国公司在考虑向其他国家发展的同时,它们也必须与在美国的外国公司竞争。
表1-4 在美国有其大部分业务的外国跨国公司
续 表
资料来源:《财富》,1996年8月25日。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进入了国际市场、成为了跨国公司。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到2005年初,我国累计建立非金融类境外企业8 300多家,其中70%经营正常,一半企业盈利,如果算上其他各类投资企业,总数已达到3万多家。到2005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约439.2亿美元。2005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69.2亿美元,同比增长25.8%。经商务部批准和备案的境外企业数量1 067家,中方协议投资额为69.54亿美元,同比增长87.3%(以上数字选自《2003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人民日报海外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