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银行存在和成长理由的重新认识

对银行存在和成长理由的重新认识

时间:2023-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对银行存在和成长理由的重新认识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经济制度全球化开放的推动下,当今全球金融业和银行的发展进入了全面竞争的时代。面对银行出现“脱媒”的困惑,我们只有从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基础出发,重新讨论银行的市场角色,才能找到持续发展的战略轨道,坚定战略的信心。

第一节 对银行存在和成长理由的重新认识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经济制度全球化开放的推动下,当今全球金融业和银行的发展进入了全面竞争的时代(6)。交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管制的放松,使银行业出现了全球化、自由化、核心化的发展趋势;银行企业的扩张和增加、金融同业的混业经营以及非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迫使银行不得不面对竞争,与证券、保险和基金等金融机构抢夺理财业务,与信用卡公司和清算公司等科技企业分享支付结算收益,与专业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金融机构财团竞争投资贷款业务。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迫使银行业陷入了“脱媒”的困境(7),同时丧失了银行资金成本优势和资金收益优势,银行业呈现出规模收缩及盈利下降的危机,以至于比尔·盖茨(Bill Gates,1995)宣称:“传统银行是群行将灭绝的恐龙。”(8)可见,激烈的竞争给传统银行(9)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压力。

一、生存环境的变化无法灭绝银行,但的确改变了银行的经济使命

近二十多年来,在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新经济增长过程中,世界银行业和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虽然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银行兼并重组浪潮此起彼伏,但是银行在新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并没有降低。美国及其他五个工业化国家非金融机构外源资金来源的数据显示(图1.2),迄今为止:

1.在众多引导资金由非生产性用途转至生产性用途的金融中介或金融渠道中,银行仍是工商业外源资金的最重要来源。

2.在创造货币过程中,银行贷款创造的支票账户存款仍是货币供应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财政政策逐步淡出的情况下,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资金来源和主要力量,正是来自于银行货币政策的积极支持。(10)

美国非金融机构外源资金来源

非金融机构外源资金来源比较

图1.2 非金融机构外源资金来源的构成

资料来源:Frederic S.Mishkin著《货币银行学》。

事实上,不仅银行没有失去魅力,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向银行业渗透,他们正在努力从金融创新的缝隙中寻找商业契机。Ebay公司的盈利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全球著名的电子商务公司,Ebay网络的核心业务是提供在线拍卖,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其主要的盈利来源却是与银行一样的金融业务。虽然Ebay致力于以拍卖交易记录为基础数据,收集建立个人征信体系,为客户搭建拍卖交易平台,但是Ebay网提供拍卖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拍卖收费,组织拍卖的作用是为了利用拍卖交易平台吸引和集聚大量的客户资源,然后利用网络交易沉淀下来的资金开展买方信贷等银行业务。在电子支付的创新下,类似Ebay利用技术“脱媒”效仿银行获利的企业是数不胜数的。

美国著名金融评论家和观察家马丁·迈耶(Mayer,M.,1999),在《大银行家》中,通过大量的历史现象和理论分析,深刻指出:

1.虽然金融产业全球化、全能化、电子化和自由化的发展趋势完全改变了当今银行的业务重心、盈利模式和经营方式,但是银行赖以生存的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并没有改变,银行这个金融中介仍然是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经济组织;

2.当然,竞争总是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既然已经发生变革,银行就必须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利用技术进步和金融管制放松的契机,全面进行业务创新和组织再造。

可见,马丁在否定“恐龙危机说”的同时也告诫我们:电子技术改变了的货币体系、信用体系和金融制度体系,银行只有思变才能生存和发展。未来的银行必须是能够适应需求变化,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管家和专家。(11)

对银行的存在性问题,经济学家米什金(Mishkin,1996)用信息经济学理论也进行了论证。他认为,银行是处理金融信息的经济组织,金融市场交易需要银行等金融中介。资金交易的实质是金融信息的交易,由于资金供需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在资金交易过程中发生了交易费用,如信息搜寻费用、信息处理费用等。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和交易风险,经济交易系统中产生了银行。也就是说,在以信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社会中,银行除了必须具备支付职能和信用职能外,还必须在竞争中能够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来降低资金交易成本,能够利用专业的信息处理能力来消除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正是银行在竞争中形成的低成本优势和风险控制优势,决定了银行的生存和发展。(12)

在微观管理研究中,拉姆查兰(Ram Charan)和诺埃尔·M·提切(Noel M.Tichy)认为: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想,每个企业都能持续增长(13)。在企业文化中,增长是一种能力,无论是成本结构、质量、开发周期、生产率,还是资产利用率、资金投入、供应链创新、顾客满意度,任何增长的源泉都必须回到基本的能力上,从外向内思考,用能力、市场需求和竞争的博弈去“改变遗传密码”,建立一种新的心理定式,扩大池塘,确定企业的市场边界或市场机会或市场空间。公众对银行的排名采用的是银行之间按照资产规模的标准,这在一个不断出现突变时重新划定金融服务领域边界的时代是毫无意义的。事实上,再也不存在银行业这么一个行业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所有的银行加起来也只占很小的市场份额,同时,很多非银行企业,比如像通用电气的金融公司,正在这样一个行业中获得增长。

可见,虽然经济体系、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消费者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银行却没有消失,银行的信用和支付特征也没有消失。银行仍是新经济运行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中介组织、能力组织和金融信息处理组织,银行的存在性是不容否定的。面对银行出现“脱媒”的困惑,我们只有从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基础出发,重新讨论银行的市场角色,才能找到持续发展的战略轨道,坚定战略的信心。

二、在新经济条件下,银行成长的基础是市场对财富管理的需求

美国学者科克(Koch,T.W.)和麦克纳德(MacDonald,S.S.)指出,在管制放松、技术进步、金融创新、经济全球化和资产证券化等五种基本力量的催生下,全球银行业呈现出全球化、全能化、电子化、信息化、风险化、个性化、集中化和市场化等八大变革趋势,驱使着银行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不断处于调整之中,但是,这些变化只是还原了银行服务和竞争的本色,加剧了银行产业内外的竞争。无论国际银行业的业务和战略如何转型、如何调整,银行的经济使命如何变化,经济体系赋予银行最基本的支付职能和信用职能并没有改变。(14)

在近三十年西方银行管理经验的系统考察中,赵瑞安等学者指出,银行的基本功能永远是提供存款、贷款和结算服务。不管市场环境如何变化,银行所有的主营业务都是围绕基本功能来展开的,其他业务的开展都是以不损害主营业务为前提的。如果没有法律所赋予的支付职能和信用职能的特权保障,没有监管当局对资金安全的监控保障,没有“慈父主义”的金融制度,没有中央银行的再贷款,没有国家政府信用担保的支持,没有银行的安全经营,没有随时支付的能力,没有良好的资金管理能力,银行将会失去公信力,存款公众最终将会放弃银行。失去存款,对于负债经营的银行来说,就意味着失去主要的营运资金,失去贷款能力,失去存在的基础,银行“以小博大”的盈利也就无从谈起。(15)

但是,银行的职能已经超越了支付和信用。黄宪等学者把银行定义为信息处理系统,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审视了银行的职能。他们在论著中指出,在传统经济学意义上,银行的主要功能包括:

(1)融通资金的信用中介,有效转移社会资金资源;

(2)扩张货币,创造信用;

(3)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与直接融资方式相比,银行的间接融资具有五大优势:

(1)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竞争优势;

(2)业务分销和支付系统的效率优势;

(3)风险转移优势;

(4)有效转移资金资源的优势;

(5)保护性金融管制的优势。

也就是说,银行的经济职能是利用支付和信用为市场金融需求提供服务,而银行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基础是银行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尽管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金融管制的放松,现代银行在这些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存在着替代的可能,但是在支付和信用的支撑下,许多银行在提供全面金融服务领域中的核心地位反而被加强了,银行的职能正在走向全能化。

虽然当今银行的存贷款业务比例正在逐步缩小,但是由存贷款业务衍生出来的金融理财业务比例正在迅速地扩展。无论是以中间业务和存贷业务并重,还是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银行,他们的主营业务都离不开以存贷业务所组织起来的客户,只是主营产品已经从简单的存贷款业务演变为全面的理财业务。在全能银行、契约式银行、网络银行、零售银行、风险管理型银行或金融服务型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尽管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生产过程都实行了外包,银行自己所保留的部分越来越少,但是在技术的进步和混业管制的支持下,所有银行都是依赖最基本的信用能力和支付能力,通过业务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再造和战略调整,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中形成了强大的综合理财能力,建立了新的盈利模式。银行业务的核心化和金融业务的集成化的必然结果是:银行的基础能力扩展为财富管理能力,银行的职能从基本的融资信用中介扩展为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信用组织。例如,金融服务型银行利用银行的信用和结算网络把主营业务定位为提供代收付或担保等表外业务;契约式银行利用风险信用管理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开展业务外包,拓展了盈利空间;零售客户选择银行作为理财管家的理由在于,银行是能够获得资金安全保障、完成资金管理需要、并且可以获取财富增值的信用组织。这些变化都说明当今银行的经济职能已经逐步走向了全面的财富管理。显然,财富概念已经超出了资金,财富管理是对资产、负债以及现金流的管理。(16)历史表明,银行产业在不断被开创和扩展,银行产业的条件和边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银行企业个体可以重新塑造这些条件和边界。银行企业不必在一个给定的市场空间,相互硬碰硬地竞争。“超越银行业传统定义的花旗集团很久以前就拒绝接受金融业评估的老标准,他们突出‘旅鼠模式’(17)的重围,与旅行者集团合作,约翰·里德把公司的目标圈定在可盈利增长,把投资回报率确定为成功判断的标准。”“无论是企业还是产业,都不是研究活力增长的最佳分析单位。……只有战略行动,才是解释蓝海(18)的开创以及持久的上乘表现的最佳分析单位;也只有蓝海战略行动才能做到‘基业常青’。”因此,银行只有围绕基础职能重新塑造财富管理的边界和空间,不断调整盈利模式,银行才能持续发展。然而,银行与财富管理的相互选择是竞合互动的。一方面,银行利用基础能力所培育起来的财富管理能力是其他经济组织难以超越的。截至20世纪末,网络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占整个银行业务市场业务量的比例不超过5%,拥有强大“鼠标”功能的IT公司并没有取代具有坚实信用基础的传统银行,相反,他们成为银行发展壮大的支持者和供应商,提供资金管理服务的企业仍然是银行;基金、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对银行的依赖也充分说明,银行是市场财富管理需求的最终选择。另一方面,财富管理价值链条中的利益分配能否倾向于银行,完全取决于银行在财富安全、服务和增值方面的优势,没有随时支付的信用、没有方便的结算网络、没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银行就会失去公信力;信用和支付职能只能为银行的财富管理提供基础前提,而仅仅停留在基础能力的银行将会被客户和市场所抛弃。财富管理需求与银行供给之间的相互选择是竞合互动的,这种关系决定了银行必须在财富管理领域中具有竞争优势。

命题Ⅰ:在新经济条件下,银行是围绕着基础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经济组织,支付和信用是银行的基础能力,为市场提供财富管理财务才是现代银行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经济使命或市场职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