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对社会不信任的不仅仅是美国人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9月7日报道,英国警察署每天用于保护英国王室成员、政府要员和外交官的费用超过了35万英镑(约合367万元人民币)。
负责伦敦警察署特种行动的亚特斯称,伦敦警察署担负着大部分外交和王室成员安保任务,今年这方面的开支达1.28亿英镑。亚特斯表示,有超过12人获得了伦敦警方的保护,这些人包括女王、查尔斯王子、首相卡梅伦以及前首相布莱尔、梅杰和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
安保预算的大部分被用于24小时值班武装警卫的工资、加班费和高科技安保措施。警员可能每周工作70小时,尤其是在外国旅行时,他们可以获得高达数万英镑的加班费。
“我们心底的‘不信任’的基础太深了,辜负了太多的好意。”画家黄永玉如是说。
那年,黄永玉在巴黎写生,一位年轻的法国女士微笑着跪在后面看他作画。后来,她给他倒了一杯水。这时,画家陷入疑虑,他首先想到的是:她为什么要给我倒水?会不会在水里下蒙汗药?待了一会儿,法国姑娘招招手微笑着走了,画家的第一反应是马上摸摸后裤袋的钱包,看看还在不在。
《武汉晚报》2009年9月25日刊登了一条关于“火车站问路”的社会新闻,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关注。在汉口火车站的一块提示牌上,赫然写着“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的字样。这让不少外地游客感觉很不爽,觉得这雷人的提示饱含对外地人的歧视,也表明世态的炎凉。自古以来,问路或指路是人与人之间最平常最坦诚的交流,没有人怀疑问路者会不怀好意,也没有人怀疑指路者会藏有阴谋。但现在以警方名义出现的提示正颠覆着人们起码的信任。
一个85岁的杭州老人摔倒在地上,20分钟也没人扶他起来。此事发生后,某网站搞了一个“扶,还是不扶”的网络投票,共有13万名网民参加了投票,结果显示,6成以上网民选择了“不扶,怕惹麻烦”,仅有4.01%的网友觉得应该扶老人,认为“这是起码的公德”。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摔倒这样的小困难,可是就是这样一种小得不能再小的帮助——把人扶起来,都没有人敢站出来做。不是人缺乏善意,而是害怕做善事后反倒招来讹诈,这是何等悲哀的一件事!
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眼中的“陌生人社会”,是一个人人各司其职的社会,是一个充满常识的社会,也是一个以信任为重要纽带关系的社会。警察会抓小偷和骗子,超市里的食品是无毒的,买的楼不会随意垮塌……而这所有的常识,来源于对陌生人的信任。可是,现在几乎所有的人甚至连警察都在提醒,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千万不要跟陌生人走,千万不要搭陌生人的汽车,也千万不要让陌生人上你的汽车……说得直白点,也就是不要相信任何人。那么请问,我们的社会还能相信谁呢?
2007年《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半数患者在就医时对医生半信半疑,另外20%的患者认为“不相信,但有病没办法”。这项分别针对医生和患者的调查还显示,超过80%的患者认为医患关系“有点紧张”“很紧张”。而医生一方呢?96%的医生感觉到病人不太信任自己,40%的医生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有点紧张”,57%的医生认为“很紧张”。
2010年人民论坛的“千人问卷”调查显示,中国未来10年的10大挑战之一便是信任危机。61.7%的受访者认为“诚信危机、道德失范”是我国未来10年面临的严峻挑战。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宜音在人民论坛刊文指出,在当今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商业机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和企业与政府之间,都处于一种相互之间缺乏某种信任和信用的危险局面。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解决诚信、信任危机,是当务之急。
在《墨攻》这部中国电影中,让人感慨万千的便是信任缺失。梁城内部的人们互不信任,君臣之间、百姓之间甚至父子之间都相互不信任。整个城市都弥漫着不信任的空气。最可悲的是革离,他竟连接受自己帮助的人的信任都得不到。因为得不到信任,就不被理解,又何谈什么帮助?大敌当前,本该万众一心、共同抗敌的民众非但不团结起来,反而勾心斗角、争权夺势。这样的城,能不灭吗?于是,悲剧的结果水到渠成,相爱之人阴阳相隔,忠良之士卸甲隐去,亲生骨肉惨死箭下……这个城市的人为什么这样缺乏信任感?其实,这是他们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因为他们被骗怕了。看似亲近的邻里之间却藏匿着私通外敌的奸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叫他们去相信谁?他们已经连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都不相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