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存货控制方法
1.ABC分析法
ABC分析法,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于19世纪首创的,用于分析人口与收入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20世纪20年代后被广泛用于存货管理、成本管理和生产管理中,是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
所谓ABC分析法,就是将各种存货按需要额(领用量乘以单位成本)的大小划分为A、B、C三类(或更多类),以区分主次。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别的存货,按照不同类别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一种方法。划分类别时,一般将需要额占70%左右,而品种只占15%左右的存货,划分为A类;将需要额和品种数占20%左右的存货,划分为B类;将需要额占10%以下,而品种数却占50%左右的存货,划分为C类。见表4-4。
表4-4 某企业各种存货分类表
从表4-4可以看出,A类存货虽占总品种的15%,但其存货额却占总存货额的70%,算是量少而价高的最重要的存货项目。相反,C类存货品种数占总品种的50%,而其存货额只占总存货额的10%,属于量多而价低的存货项目。B类则介于两者之间。
为了对上述3类存货进行有效控制,必须根据它们的具体情况分清主次,抓好了A类存货的控制,实际上就等于控制了存货的大部分成本。
对于A类存货,首先计算出它的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千方百计地减少每次的订货量,适当增加全年的订货次数,使日常存货量达到最优水平。其次,要应用永续盘存卡片,及时登记每次订货、收入、发出和结余的数据。当实际库存达到订货点时,需立即发出请购信号,通知有关部门订购。同时,还要经常对存货的动态进行严格监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对于B类存货的控制,也要事先为每个项目计算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平时也要登记永续盘存记录。与A类不同的就是无需经常逐项进行对比分析和严格监督,只要定期进行检查即可。
对于C类存货的控制,由于为数众多,而单位价值低,因此不必像A、B类那样逐项计算经济订货量与订货点,可以斟酌增大每项订货量,减少全年订货次数。因此这类存货即使存货量较大,但存货对于存货成本的影响不大。至于对C类的日常控制方法,可以采用定期盘存的方法。
2.经济批量法
经济批量法是指能使企业在存货上所花费的总成本最低的每次订货量。
在一般情况下(即不考虑享有价格折扣和缺货成本),与经济订货量相关联的存货总费用是由年订货费用和年储存费用两部分组成的。见图4-2。
图4-2 存货经济订货量图
令:存货总费用为A;全年订货量为H;每次订货量为Q;每次订货费用为S;单位商品储存费用为C。
如果用公式表示,则:
令A对Q的一阶导数为零,则有:
【例4-3】 某旅游企业有客房200间,计划年出租率80%,每间客房每天配备小香皂2块,每次订货费用为120元,年平均储存费用为0.25元,求最佳订货量和年度采购次数。
经计算求得该例中经济订货量为每次10516块,一年需采购11次。
3.订货点法
订货点是指某项物资在一定日期必须进行订货的存货数量,即存货量达到此点就要订货。
通常情况下,旅游企业提出订货时尚有一部分存货未用,以便在发出订货单至货物抵达这段时间内继续使用,这部分未用存货数量的多少取决于每日耗用量的大小及订货时间的长短。每当存货降至这一点时就需要重新订货,以满足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旅游企业经营的波动性会造成旺季对库存物资消耗量大增,如果没有一定的保险储备量,势必造成旺季脱销,使旅游企业蒙受信誉和营业收入方面的损失。因此,在确定订货点时,要加上一定的保险储备量,以防存货供应中断。订货点量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订货点量=平均每日耗用量×订货时间+保险储备量
【例4-4】 某旅游企业餐厅的食用油,全年耗用量为30万千克,订货时间为5天,最低存货量(保险储备)为1000千克,则订货点量为:
即食用油库存降到5110千克时就需要进行采购,以保证餐厅业务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4.挂签制度法
挂签制度,是一种较传统的存货控制制度,它基本上是给库存商品或物资的每一项目均挂上一张带有编号的标签。当存货售出或消耗时,将标签取下,记入“永续盘存卡”,以便控制。为了保证不致发生缺货,必须事先在卡片上注明最低储存量(即保险储存量),一旦实际库存余额达到这个水平,就立即提出订购申请。这种用标签控制存货的方法称为挂签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