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市级以下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的研究

关于市级以下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的研究

时间:2023-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市级以下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的研究玉林市地税局课题组信息管税是当前和今后税收征管工作的基本思路。加强市级以下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有助于了解税源分布状况、掌握税源动态,从而查找税源管理的漏洞,挖掘税源潜力、规避管理风险、增强税收征管的主动权,为领导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实现重点税源的有效管理。

关于市级以下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的研究

玉林市地税局课题组

信息管税是当前和今后税收征管工作的基本思路。涉税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是“信息管税”的核心工作,是“信息管税”的具体体现。重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工作,重点税源数据管理是“信息管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的管理可以把握税源整体变化方向,推断地方经济发展态势,解释税收增减原因,堵塞征管漏洞,防范税收风险,是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各级税务部门特别是市级以下税务部门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上仍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影响了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课题以近几年玉林市重点税源企业管理数据管理状况为研究对象,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结合广州地税重点税源数据管理的先进做法,探索构建市级、县级和基层税务分局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模式,并对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数据管理提出建议,为促进重点税源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加强市级以下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的重要意义

重点税源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重点企业以其20%的纳税户提供了地方80%以上的税收,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点。当前,重点税源管理在税收征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凸现,其在构建和谐征纳关系、建立征管长效机制、为税收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地方税收收入总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所谓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是指各级税务重点税源管理部门利用计算机和系统软件技术,对重点税源企业涉税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重点企业数据管理是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市级以下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意义重大。

(一)加强市级以下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是解决重点税源监控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手段

信息不对称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中参与者一方拥有而另一方并不拥有或拥有信息比较少而导致的信息资源占用量的差别。在税收征管中,存在着由于征纳信息不对称引起纳税人的“逆向选择”和由于税务部门内部信息不对称引起税务人员的“道德风险”,这在市级以下税务部门中尤显突出。通过加强市级以下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工作,完善涉税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利用和监控,既能够更大限度的获取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纳税情况,又使税务部门内部上下层级信息的畅通和控管,从而缩小信息不对称的差距,促进税务部门加强税源监控、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推进依法治税。

(二)加强市级以下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是实现重点税源管理的有效途径

重点税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重点企业数据的管理。没有重点企业的基础数据,重点税源管理就成了无水之鱼。没有重点企业数据的分析,重点税源管理就变得空洞乏味。没有重点企业数据的利用,重点税源管理就成为空谈。加强市级以下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有助于了解税源分布状况、掌握税源动态,从而查找税源管理的漏洞,挖掘税源潜力、规避管理风险、增强税收征管的主动权,为领导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实现重点税源的有效管理。

(三)加强市级以下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是实现税收数据省级、国家级大集中的重要基础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税收数据已逐步实现向省级、国家级大集中,各种重点税源分析软件得到了开发应用。而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对大集中后的重点税源管理至关重要,其税收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分析和应用的效果,对税收管理活动的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要保证重点税源数据收集的全面、完整和准确,基层税务部门的收集是关键,县级重点税源监控岗和市级重点税源管理部门的监督和审核是重要环节,三者环环相连,紧密联系,为大集中去除垃圾数据、减少冗余数据、提高准确率奠定重要基础。

(四)加强市级以下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是发挥数据应用功能的重要舞台

税收数据的大集中,结合计算机技术与分析工具的不断研究深入,税收数据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必将成为征管活动的迫切需求。省级、国家级税务部门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基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各种学科知识,逐步建立各种指标体系和模型。这些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需要市级以下税务部门的实际检验,通过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调研和实地核查考证,及时向上级反馈有关信息,进一步修正、完善模型和指标体系。同时,将成熟的模型和指标体系广泛应用于重点税源企业的纳税评估、税收风险预警、税收预测等工作,为数据管理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而提高税源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近年来玉林市重点税源企业管理数据管理状况

(一)取得的成效

1.初步建立了重点税源数据管理体系。多年来,玉林市地税局高度重视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初步建立了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分层级的重点税源数据管理体系,建立了市局、县(市、区)局和基层税务分局三级重点税源数据管理体系,实现对重点税源企业涉税数据收集、审核、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全方位管理。二是建立重点税源监控岗位的数据管理职责。规定县(市、区)局征管部门为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的职能部门,设立重点税源监控岗,配备专职人员负责重点税源企业监控工作,以制度的形式细化并明确了市局、县(市、区)局以及基层税务分局三个层次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主要职责,其中把数据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并按自治区地税局要求把重点企业相关数据的及时、完整、准确报送列入绩效考评的考核内容。三是加大对重点税源数据的监控分析力度,强化基础工作,建立重点税源收入档案,对重点税源户进行跟踪管理,及时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实行重点企业纳税情况的月报、季报、年报分析和预测报告制度。

2.初步形成数据收集渠道多样化。重点税源数据收集经历了从单一向多样、从简单向复杂深化的过程,目前的主要数据来源有:一是来源于“广西地方税纳税人数据收集和报送信息平台”。形成基层重点税源管理员、县级重点监控员和市级重点监控员三级联动机制,及时督促和审核列入监控的重点税源企业数据信息上报情况,是地税部门获取重点企业涉税数据的主要来源。二是来源于地税信息征管系统,包括重点税源企业在开业登记时提供的初始数据、在完善基础档案资料中补充录入的信息,以及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提供的动态纳税申报数据信息。三是基层重点税源管理员对管辖区域纳税户进行定期检查时,通过下户了解收集的动态数据信息以及税务机关在实施检查、稽查、纳税评估中收集汇总的数据信息。四是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市局、县(市、区)局分别定期与同级工商、国税、财政、银行、国土、统计等相关部门获取涉税信息,通过比对分析,及时修正有关的错误数据。

3.初步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利用。随着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深入,数据的分析应用越来越受到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一是积极应用重点税源数据分析税源、税收变化的原因,初步建立重点税源分析制度,定期分析重点税源的生产经营、税款缴纳、增减因素等情况,按月制作《重点税源税收情况分析报告》。二是积极利用自治区地税局下发的重点税源企业预警标准和行业评估模型,为基层开展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提供指导,并对税负明显偏低、税收增减变化较大的企业进行认真排查,广泛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以及重要问题的专题分析,有效促进了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收集数据的质量不高。当前,数据质量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数据的真实性不高。企业出于隐瞒真实信息的意图、本身数据缺失等原因,有些重点税源企业的报表和申报材料中的数据明显缺乏逻辑性,导致重点税源信息失真。二是数据的完整性不够。在信息录入时存在能不录的就不录、不得不录的不经核实就随意录入的现象。目前国税、地税、工商、金融、房管、国土等部门尚未实行联网,第三方信息得不到有效保证,无法全面、准确、广泛、及时地获取纳税人的全部征管信息。三是数据的时效性不强。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纳税人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业务也不断创新,但数据收集和系统录入滞后,如对纳税人车船信息、房产信息、土地使用信息、投资者信息、职工人数等信息未能及时更新,缺乏事前、事中的动态信息资料。

2.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的分析深度不够。目前专门应用于重点税源税收数据分析的软件和平台还没有开发出来,市级以下重点税源数据监控分析很难有效开展,普遍停留在就数据论数据,以数字分析数字的层面,对报表数据与申报情况、纳税人实际生产经营状况是否相符,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异情况等信息未能及时了解和跟进,缺乏对行业平均数据的积累和掌握,无法实现对重点税源全面、适时、科学的监控管理。

3.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的应用程度不充分。目前对重点税源企业涉税信息的利用主要是制作一些简单的报表,做简单的统计、查询等,还属于初级或者是比较低层次的数据分析利用。由于数据分析水平低,分析报告的使用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建立完整的税源控管管理数据库和税源分析的数学模型,仅是简单的数字统计汇总,数据分析利用率不高,未起到对征管实际的参考和使用作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效果没有充分发挥。

4.重点税源数据管理工作责任考核机制落实不到位。重点税源数据管理方面岗责不够明确,缺乏整体规划、制度规范和落实措施,在制度上没有进行规范,只有分析、没有落实。数据管理的落实情况没有全部纳入绩效管理考核,缺乏岗责制度约束,更没有严格的考核与明确的工作要求,致使税源控管出现“空挡”,造成重点税源监控的低效率。

(三)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在税收工作中,总是简单片面地将收入任务等同于政治任务,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税收任务指标的实现上,这种治税思想认识难以根本动摇,直接导致了对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缺失,特别是部分基层税务人员,对税收数据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经常存在着“天天报数据,到底有何用”的思想,看不到工作的价值,以至于在数据上报时责任意识不强,降低了工作标准,应付了事,为后续数据分析和应用留下隐患,进而容易造成税收管理决策的失误。

2.数据收集机制不规范。数据收集是数据管理工作的起点,对税源监控分析至关重要。但由于数据收集机制不规范,导致收集的数据差强人意。一是没有一套涵盖税收所有业务的数据收集标准,各地方的税收管理员存在收集标准不统一、收集口径不一致现象,造成数据录入不完整或不准确,数据口径出现偏差。二是数据收集方式增加负担。从某种程度上说,现行的重点税源企业数据收集方式是重点纳税人和重点税源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纳税人普遍对重复报送数据感到反感,甚至有抵触情绪;各层重点税源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审核,难以保证数据质量。三是缺乏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在数据录入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审核纠错机制,有些基层单位和录入人员对数据审核把关不严,发现错误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正,造成大量错误系统信息。

3.缺乏健全高效的数据管理机制。当前,由于没有明确定位重点税源数据管理的职责,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无法统一,分析内容和重点不明确,上下级机关之间、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分析互动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影响了数据分析利用的质量和效率。各级重点税源管理部门与其他内设机构如征管、收入核算、税政、稽查等部门在数据分析应用上没有明确职责,缺乏一套规范有效的数据录入、提取、整理、传递、分析、应用、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基础资料交换渠道不畅通,造成不少基础数据信息资料缺失,分析作用远未充分发挥,分析效果大打折扣。

4.税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适应日益繁重的工作要求。一方面,重点税源岗位人员缺乏,目前对重点税源企业配备的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基层税务部门,未能实现专人专岗,而一人多岗的现象仍存在,很难保证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重点税源岗位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精通业务和技术的人才,在数据管理中只能应付收集录入、初步审核等简单工作,很难做到对重点企业税收申报入库、产品产销、企业财务、资产指标等信息的比对分析,无力做出高质量的税收分析报告指导工作实际。

三、目前国内税收数据管理的经验与启示———以广州市地税局为例

目前,全国各地税务系统都在积极探索税收数据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课题组选择了广州市地税局重点税源集约化数据管理为研究对象,从中总结经验,探索适合广西市级以下地税系统的重点税源数据管理模式。

(一)广州地税重点税源数据管理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广州市地税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省局关于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各项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重点税源数据有效管理,在组织收入和税收征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做法有:

1.注重监控,健全分析机制。一是落实监控制度,实施重点税源全面监控。广州地税以强化督导检查为着力点,完善和落实重点税源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做到基层税收管理员经常性深入重点税源企业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税源变化以及税款缴纳情况,并定期汇成数据文字材料向上一级反映汇报,为上级增强组织税收收入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提供依据。在重点税源管理机制上,各级部门采取以旬为时间段,开展各有侧重的管理工作。上旬主要监控企业申报情况,保证申报率;中旬侧重监控税款入库,对企业申报情况进行分析;下旬一般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对下期税收开展预测。二是健全分析机制,突出重点税源监控成效。广州市各区地税局按照市局要求加强对辖区内重点税源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申报纳税、综合经济指标、行业税负及税务检查等各类动态情况的分析监控,及时对照上级税务机关发布同行业税负及其预警标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综合分析。税源监控部门在对重点税源进行税源分析时既注重税收收入总量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又注重各税种收入增长与税基增长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提高税源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税收管理员通过加强数据分析的增值利用对征管软件的申报征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实施案头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将发现有偷税、逃税嫌疑的企业转交稽查部门进行立案查处。

2.利用网络,推进信息管税。一是利用税收管理员平台。该平台分任务管理、文档管理、日志管理、综合管理、报表管理、税源管理六大模块,把管理员的各项工作系统化、电子化,极大地提升管理员的工作主动性。二是利用重点税源调查与分析软件。该系统分名单管理、纳税人档案、综合分析、监控预测、疑点挖掘、台账管理、工作评价、报表查阅、信息共享、催报催缴管理、税企交流、系统管理十二大模块。可查询内容多,重点税源分析比较全面,对税收收入、发票管理、财务报表等有纳税异常的企业会自动亮黄灯提示管理员加强管理。

3.加强队伍,明确管理职责。一是优化税收管理员配置,建立重点税源监控专职队伍。按照“二八定律”的要求,各区局配备重点税源税收管理员,加强重点税源管理质量,将熟悉税收政策,精通财务管理,熟练掌握纳税评估的人才充实到重点税源管理科(组)。二是健全重点税源管理制度,明确重点税源税收管理员职责。广州地税制发了《进一步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意见》等规范文件和《重点税源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对重点税源征管提出了清晰、明确的量化指标要求,明确税收管理员新的工作内涵。三是采取考试考察相互结合,开展管理岗位能级资格评定。从2009年起,广州地税开始实施能级管理,开辟重能力、重实绩的职务晋升和能级提升双通道,开展税收管理员能级资格和评定考试,没有通过资格认定的人员实行离岗培训,评定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重点税源管理。

(二)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通过对广州地税重点税源管理的研究,我们认为,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应做好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重重点税源的分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多角度、多层次的展开分析。二是注重软件的建设和利用,建立全面强大的功能模块,提高工作的效率。三是注重队伍的建设,把优秀的人才补充到重点税源管理中,引进优胜劣汰机制。四是注重制度体系的完善,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四、市级以下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模式的构想

坚持“分工明确、重中有重、上下联动”原则,构建市、县、基层税务分局三级联动的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模式。

(一)基层税务分局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职责定位

基层税务分局类似“采集场”,是数据管理的首要环节,直接决定了数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根据职责分工,其数据管理的职责定位应包括:一是基础数据的收集,要增强前瞻性,列入常态化的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全面、完整、实效,从目前来看,基础数据收集工作应包含表所列内容,并形成本分局的汇总数据(表1)。二是基础数据的审核,定期登录信息收集平台,监督重点税源企业按时完整上报有关报表数据,同时要通过企业提供资料、实地检查和系统比对,严格审核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保证数据的质量。三是基础数据的存储上报,要通过纸质和电子表格的形式,分时分类逐户做好基础数据明细资料的保存,便于应对上级要求的特别是紧急数据资料的上报。四是基础数据的初步分析,根据收集的数据和掌握的信息,对重点企业纳税变动情况做出初步说明,并对税源变动趋势做出初步预测。五是数据信息的上报,要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将管辖内的重点税源企业数据信息上报县级重点税源监控部门。六是对上级或系统提出预警时,迅速做出反应,查找原因,完善管理。

表1 基层税务分局列入日常管理的重点税源企业涉税数据资料汇总表

续表

(二)县级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职责定位

县级类似“加工厂”,是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的重要一环,其数据管理的职责定位应包括:一是做好数据的本级审核,通过与同级工商、国税、财政、国土、房产等部门的信息交换,对上报数据进行二次审核,注意从逻辑关系上审核数据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二是数据的初级处理,在基层税务分局上报重点企业明细数据的基础上,按各分局、分行业、分税种、分规模地进行汇总。三是建立县级重点税源企业数据档案库,根据本地区重点税源企业特点,从重点企业中选出部分作为县级监控的重中之重,做好相关企业数据的收集存储备案。四是开展县级重点税源企业分析,从地区、税种、行业、规模等方面进行税收增减变化分析,从经济、政策、企业生产经营、税收征管等方面进行增减因素分析,并对本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深度分析,提出管理建议,为部门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五是开展落实纳税评估工作,按照上级要求或本级工作需要,组织本级各部门人员对重点企业纳税异常户开展纳税评估工作,进一步规范管理,培养评估人才。六是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当好市局与基层税务分局信息沟通的桥梁,确保信息的顺畅。

(三)市级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职责定位

市级类似“制造厂”,是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的重要一环,其主要职责定位应包含:一是做好本级数据的审核,通过系统数据比对、第三方涉税信息比对,从逻辑和客观上审核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二是数据的二次处理,在县级局分类汇总上报的基础上,再次分类汇总形成市级层面的汇总数据。三是建立市级重点税源企业数据档案库,根据全市重点税源企业特点,从中选出部分作为市级重点监控的重中之重,做好相关企业数据的收集存储备案。四是开展市级重点税源企业分析,从地区、税种、行业、规模等方面进行税收增减变化分析,从经济、政策、企业生产经营、税收征管等方面进行增减因素分析,从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并对本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专题分析,提出管理建议,为部门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五是组织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多渠道收集各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按照自治区地税局要求或市局工作需要,组织市级各部门人员或者指导县级部门对重点企业纳税异常户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对纳税评估工作进行总结,逐步完善本地区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六是建立全市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开展重点税源企业风险分析识别,及时向下级传达风险预警应对任务。七是组织学习培训,创造各种条件和平台,提供本地区重点税源企业管理人员的数据管理水平,培养一批市级、县级纳税评估领军人才。八是实施对全市重点税源数据管理的绩效考核考评。

五、加强市级以下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对数据管理工作的认识

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级税务部门特别是市级以下部门的积极配合。因此,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市级以下各部门对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重视,加强领导和重点税源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充分认识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客观评价数据管理工作在税收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工作责任感和荣誉感,把数据管理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二)完善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的收集机制

税收数据质量是税收应用软件的生命线,完善重点税源企业数据收集是提高重点税源数据分析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进一步开发利用现有数据信息收集平台功能。通过自治区地税局的努力,在现有的“广西地方税纳税人数据收集和报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平台的数据分析和利用功能。一是要加快系统平台的硬件升级,提高系统速度,提高工作的效率。二是要加快与征收系统数据库的实时对接,减少数据的重复录入,实现平台数据与征收系统数据的即时更新。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各个功能模块,实现重点企业数据的即时查询。如通过平台,应能即时查询重点企业监控户数信息,包括分单位、行业、企业类型情况;能即时查询全部企业或单个企业不同时期的税收入库和同比增减情况;能即时查询不同时期的企业收入排行榜情况;能即时查询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税负变动情况、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等。四是加快平台的税负预警模块建设,定期进行不同行业、不同税种税负预警标准的测算与导入,对低于标准企业数值的及时进行红色预警,为确定纳税评估和稽查提供方向。

2.进一步加强第三方涉税数据信息的共享。加快建立社会综合治税网络,强化社会监控,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互动机制。加强税务部门同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协作,率先实现与工商、国税、财政等相关部门市级层面的信息共享,逐步过渡到县级层面的共享,建立健全相关信息交流传递制度,明确涉税信息交换的时限、内容、应用、保密等措施,确保各项征管信息收集完整、真实、准确有效。

3.建立有效的数据质量监控机制。为了保证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一要设岗立责。市级、县级应成立相应的重点税源企业数据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明确相关人员对重点税源数据质量的监控职责,逐步实现“谁操作,谁监控,谁负责”,对有问题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对处理情况进行监控反馈。二要建立规程。尽快制定重点税源涉税信息报送办法、数据收集标准、数据质量管理办法等,在制度和规定上规范重点税源税收数据的质量。三要强化考核。把数据质量分析与考核作为数据处理分析的重要环节,纳入日常工作考核指标,及时督促修正垃圾数据、错误数据,组织前台补录和改正错误数据,保证数据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对重点税源数据的分析

重点税源管理是在重点税源企业涉税数据的基础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中找出重点税源变化规律,从而达到监控税收收入变化的目的。

1.建立完善的重点税源数据分析制度。建立重点税源税收报告制度,使收集、掌握的重点税源资料规范、系统、连续、可比。逐步建立定期《重点税源数据分析报告》和日常专项分析两者相结合的数据分析工作体系,形成市局和县局两级数据分析体制。市局侧重于建立重点税源数据分析标准,建立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税源监控数据指标体系和分析的数学模型,对税源动态实施结构分析监控。县局侧重于对本级重点企业的综合分析,并根据市局监控结果,督促基层局进行数据补充和修改。基层局侧重于对管辖内重点企业“一户式”简要分析,并根据县局指示,做好重点企业数据补充和修改。

2.掌握科学的税源分析方法。要改变目前“就税收分析税收、就税源预测税源”的思维方式,更深层次、更广泛地研究和分析重点税源及各税种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内在关系,注重应用多种宏观和微观经济指标去预测和分析税源,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相结合,为税源监控提供科学依据。

3.进一步拓宽对重点税源数据分析领域。目前,影响税源和税收变动的因素日趋复杂,因此,税收分析要进一步拓宽领域,逐步建立税收多维分析系统,通过对现有重点税源数据的挖掘利用,为有效开展税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各级税务重点税源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重点经济区域、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税收情况的调查分析。

(四)加强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的应用

把税收数据的应用作为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重要一环,不断实现数据信息的增值,为税收管理工作服务。

1.充分应用于重点税源税收收入预测。税源的预测分析不仅是税源监控的起点,也贯穿于税源监控的整个过程。逐步改变目前普遍使用的“入库数+增减因素”的税源预测方法,通过对不同类型重点税源的具体管理,进一步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经营管理情况、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情况以及企业执行税收政策的情况,运用科学方法,通过数量模型预测结果和定性预测结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比对,以促进预测结果的准确度,从而提高税收宏观预测、调控能力,有效提升对全局税收收入预测水平。

2.充分应用于重点税源纳税评估。纳税评估是挖掘税源管理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应用数据分析的结果,不断充实、丰富纳税评估分析指标和评估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部门间的联动、整合,逐步形成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时效性,覆盖不同税收业务管理要求的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体系,充分发挥以评估促分析、以评估促稽查、以评估促管理的作用,全面提升纳税评估工作质量和效率。

3.充分应用于重点税源税收风险预警管理。重点税源数据管理的应用还应体现在对税收风险预警的管理上。一是建立税收风险预警模型。在数据分析和整合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优化重点企业税收风险预警模型。二是建立风险识别管理机制。建立风险预警制度,筛选、整合各类税收风险预警监控指标,建立风险特征指标库,开展重点税源企业的综合税收风险分析。

(五)建立健全重点税源数据管理工作考核机制

积极构建上下内外“双层联动”的重点税源数据管理机制。对内,明确重点税源管理部门和基层税务机关的职责和联系;对外,规定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数据报送的质量要求和时限。同时,在制度上,研究制定重点税源数据收集标准、重点税源档案管理制度、重点税源风险管理制度,考核指标包括数据质量、数据分析、税收预测、纳税评估、风险预警等内容,将考核结果与税管员的经济利益和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强化责任追究。

(六)注重对数据管理人才的培养

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重点税源数据管理,人才是关键。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脱产教育、集中培训等多种途径和手段,采取学与干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人员数据分析和利用的理论知识的更新,又要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过程,更要通过组织人员集中对某个重点企业所有涉税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应用进行深度学习,提高税收数据管理人员的实战技能。二是要打破传统的管人、用人机制,遵循信息化人才的成长规律,制定数据管理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政策,建立优秀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层层选拔的方式,迅速组建一批市级、县级重点税源管理领军人才,提高重点税源管理的整体水平。三是要引进、培养复合型人才,注重培养既掌握信息技术又熟悉税收业务的人才,重点提高相关人员的税收数据分析的管理和应用技能,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课题组负责人:俞中强 陈忠球             

课 题组成 员:陈国强 钟 艳 伍运意 杨艳兰 韦文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