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兰州办事处
副总经理 刘龙光
【综述】2008年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兰州办事处积极开拓新业务,努力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总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办事处新一届党委班子带领广大员工,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和阻力,加快政策性业务收尾工作进度,努力开拓商业化业务,强化基础管理,有效防控风险,确保年度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政策性业务处置收尾工作基本结束。2008年,办事处在如期收回上年兰州兰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资产转让阶段性处置回现4 100万元的同时,处置各类剩余债权资产433户、60 200万元,收回现金835.32万元。其中:处置政策性资产8户、457.10万元,收回现金47.20万元,累计处置进度达到97.61%,政策性债权资产收尾验收通过率达到100%;处置损失类资产271户、31 300万元,收回现金521.05万元,累计处置进度达到97.83%;处置“123”系列专项委托资产154户、28 500万元,收回现金267.07万元,累计处置进度达到91.28%,政策性业务基本结束。
二、商业化业务开拓取得了新进展。2008年,办事处全年新开办融资租赁项目2个,投放资金5 800万元;实现信托签约项目1个,签约金额60 000万元,实施信贷资产转让信托10 000万元,实现了信托业务零突破;依托剩余资源开展财务顾问签约项目10个,实现服务费收入213.25万元。全年共计实现商业化业务收入476.46万元,其中租赁业务服务费收入99.50万元,财务顾问收入213.25万元,损失类资产处置折现收入81.03万元,其他收入82.25万元。
三、可疑类资产处置进度进一步加快。全年处置可疑类资产16户,账面金额8 801.47万元,收回现金1 339万元,累计处置进度达到79.6%。至年底,可疑类资产包累计处置收回现金38 237.88万元,实现盈利7 371万元。
四、领导班子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夯实,全年实现无重大差错事故、无经济案件,确保了安全运营。
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广大员工进一步树立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商业化转型的坚定信念,增强了转型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心,理清了办事处转型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提出了“三年实现三步走”的奋斗目标。
【债权资产管理与处置】 根据总公司三亚转型发展研讨会议和办事处党委书记、总经理工作会议精神,办事处将加快各类剩余债权资产处置收尾作为2008年主要工作之一,动员员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到剩余资产处置收尾攻坚战中,干净彻底地做好政策性收尾工作,努力减轻商业化转型的包袱,实现轻装上阵。重点抓了四项工作:一是对剩余各类资产认真梳理,对拟收现在10万元以上的项目责任到人,实行重点监测,加快处置回现力度,全年处置各类剩余资产收回现金835.32万元。二是积极推进政策性债权处置收尾。针对剩余政策性资产主要集中在工商银行自办公司的实际情况,资产处置部门进一步加强同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的联系和协作,想方设法加快处置进度。全年完成工商银行自办公司债权资产处置项目11个,涉及收购债权11 800万元;完成政策性债权阶段性处置项目8个,涉及收购债权457万元,收回现金47.20万元。截至年底,办事处累计处置政策性债权484 200万元,处置进度达到97.61%,收尾验收通过率达到100%,得到总公司检查组的充分肯定。三是加快剩余损失类资产处置进度。面对剩余损失类资产质量差、管理半径大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打包、拍卖、诉讼和协议转让等多种处置方式,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处置工作。2008年,完成宁夏长信资产经营公司债权资产打包处置项目,涉及企业397户,收购债权45 000万元,收回现金657.33万元。办事处全年处置损失类资产271户、313 000万元,收回现金521万元,损失类资产累计处置进度达到97.83%。四是加快“123”系列专项委托资产处置进度。全年处置“123”系列专项资产154户、28 500万元,收回现金267.07万元,处置进度达到91.28%。
(杨 宏)
【股权资产管理与处置】 2008年,办事处股权部门紧紧围绕“加强管理,提升价值,择机转让,积极创建新业务平台”的总体思路,从加强股权基础管理入手,在履行职责、维护权益和新业务开拓等方面做了大量具体有效的工作,为提升股权资产经营价值和开拓商业化业务打下了良好基础。一是深入调研,加强股权资产基础管理。项目经理经常深入股权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定期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动向。2008年第三季度,按照总公司部署,办事处股权业务部门开展了股权资产经营资源开发专项调研,形成了《兰州办事处股权资产经营资源开发专项调研报告》,提出将债转股企业按照经营持有类和近期择机退出类两种类型实施分层、分类管理,为加强股权资产基础管理,提升股权资产经营价值打下了基础。二是加强维权力度,履行股东职责。注重发挥董事、监事人员和外派专职高管人员的职能作用,履行好出资人的职责,维护公司权益。通过召开企业“三会”,行使“五项权利”,认真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维护股东权益。全年共组织派出人员参加企业“三会”25次,参加人员达66人(次),表决议题141项,其中对3个事项进行了否决,较好地维护了公司利益。同时,借助企业年度“三会”召开之机,认真核查企业年度决算结果,督促企业落实分红,弥补亏损,制定了扭亏措施。三是依托股权资源,积极拓展商业化业务。办事处股权部门积极挖掘股权企业服务需求,拓展办事处商业化业务收入。先后与兰州兰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及财务顾问项目合作协议,当年投放租赁资金5 000万元;与新组建债转股企业中核动力设备有限公司商谈2 000万元融资租赁项目,当年获得批准立项。
(杨 宏)
【商业化业务】 大力开拓商业化业务是2008年办事处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根据公司会议精神,结合当地外部环境和现有资源状况,在认真研究和测算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年经营计划,提出了全年完成商业化收入目标,并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到相关业务部门、项目组和项目经理,做到目标明确,职责清晰。二是进一步优化内部劳动组合,调整和充实新业务工作力量。5月上旬,办事处对兰州本部内设机构进行了适当调整,设立了业务一部和业务二部,充实了新业务骨干力量。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员营销新业务积极性。根据公司相关政策指引,结合实际制定了《项目经理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将商业化经营目标完成情况、项目经理创造价值和员工岗位贡献大小三项指标,同员工个人收入直接挂钩,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分配原则,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四是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项目落实。一方面着力抓好租赁项目的市场营销,力求做大做强。全年完成租赁项目新立项7个,实际投放项目2个,投放资金5 800万元,当年实现租赁服务费收入99.05万元。同时,充分依托华融信托业务平台,大力发展信托业务。2008年,与招商银行兰州分行合作开展了首单信贷资产转让信托项目,签约信托规模60 000万元,现已实施信贷资产转让信托10 000万元,实现了办事处信托业务零的突破。另一方面充分依托剩余债权资产和股权资源,积极开拓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领域,扩大新业务收入。2008年办事处兰州本部实际完成财务顾问项目签约10个,实现收入213.25万元。
(杨 宏)
【合规审计】 2008年,办事处继续贯彻一手抓业务发展,一手抓风险管控的指导思想,不断增强全员风险意识、风险识别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确保了各项业务健康发展。一是强化全员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二是高度重视剩余债权的依法合规处置工作,确保了政策性业务收尾工作健康发展。三是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着力建立“三道防线”,从严防范新业务风险。四是坚持季度风险报告制度,注重发挥办事处业务审查委员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委员会的职能作用,重视加强新业务的风险审查和风险控制,及时提出风险预警,及时落实整改,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2008年,办事处先后召开业务审查委员会会议25次,审议项目101个,确保了项目审查决策的良性运行;召开办事处风险管理和内控委员会会议3次,对加强办事处新业务风险防范和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办事处合规部门还组织对上年度资金财务工作进行了外部独立审计,配合公司审计部完成办事处4位离任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先后审查出具法律意见书62份,上报公司审查商业化业务合同8份,完成296户资产处置终极项目的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落实了整改。这些工作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对促进办事处内控管理和案件防范工作,推动商业化业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08年,办事处实现无案件、无重大差错、无重大责任事故,确保了各项业务健康发展。
(杨 宏)
【经营财务】 2008年,办事处经营财务工作充分发挥核算和监督职能: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项财务工作制度,做到业务记载正确,要素完整,核算合规合法,努力提高核算水平;二是严格执行财务费用支出审批制度,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发挥办事处资金财务审查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对大额财务支出坚持集体审定;三是注重加强办事处各项业务资源整合和配置,统一调度,统一运作,增加收入总量,严格控制成本支出,不断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杨 宏)
【班子和队伍建设】 2008年,面对转型过渡期繁重的政策性业务收尾和商业化业务市场开拓的艰巨任务,办事处党委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班子建设和员工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一是在成立办事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阶段性工作安排的基础上,办事处领导带头宣讲和辅导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活动促班子和队伍建设。二是高度重视新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适应商业化业务发展需要。三是着力培育“诚信、创新、奉献、和谐”的企业文化,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人文环境,为各项业务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杨 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