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可持续性的争论

关于可持续性的争论

时间:2023-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关于可持续性的争论当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表现是美国巨额的经常账户赤字,所以在讨论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可持续性时,主要也就是美国巨额经常账户赤字的可持续问题。目前大多数国际金融和商业活动都是以美元为交易货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已形成一种自然垄断。

(一)关于可持续性的争论

当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表现是美国巨额的经常账户赤字,所以在讨论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可持续性时,主要也就是美国巨额经常账户赤字的可持续问题。关于这一点,目前学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美国目前存在经常账户赤字是可持续的,以哈佛大学的Cooper为代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此之高的经常账户赤字是不可维持的,在不久的将来美国国际收支必定面临一个大的调整,代表人物主要有Roubini,Setser以及Obstfeld,Rogoff等人。当然国内很多学者也参与了其中的讨论。

1.认为国际收支失衡不可持续的观点

Roubini和Setser(2004)明确指出美国如此之大的经常账户逆差是不可持续的。他们认为持续增长的外部债务和不断缩减的出口从来不是一个好的组合。2004年美国对外债务/出口之比估计达到280%,已接近阿根廷和巴西发生金融危机时的水平[1]。以前美国要通过对外借款为经常账户融资几乎没有困难。而且,美国的对外资产收益要大大高于对外债务所支付的利息,但这种局面很快就会改变。美国对外债务支付成本低说明美国利率水平很低,但是不断恶化的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使美国需要对外不断借款,而要吸引国外资本为经常账户逆差融资需要提高利率,这又会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同时美国将背上更为沉重的利息负担。

如果一国经常项目逆差的增长是用来为国内投资融资,而且又集中在贸易品部门,用于增加国际贸易品部门的生产能力,这种增长是可以持续的。但实际情况是,2001年以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扩大主要是为美国家庭和政府消费支出融资的。这表明2001年以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为国内投资融资的部分主要不是为增加贸易品部门的生产能力,而是流向诸如房地产这样的非贸易部门,而这是不可能增加美国未来偿债的能力的。另外,1990年代后期外国资本绝大部分是以FDI和购买美国股票的形式流入美国,近年来主要是外国投资者购买美国国债大量流入。由表5.1可知,自2000年以来,美国资本项目下的股权证券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净值由正数转为负数,资本大量流出。另外,美国需要的债务融资有超过一半以上是由外国中央银行提供的,例如2004年美国需要的全部债务融资为8270亿美元,其中4650亿美元是通过外国中央银行美元储备资产的增加实现的。如果人们对持有美元的信心产生怀疑,美国是无法继续维持如此高的经常项目逆差的。

表5.1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融资情况

(单位: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Roubini和Setser(2005)。

施建淮(2006)也认为美国这种巨额的经常账户逆差是不可维持的。即使考虑到美国经济的较快增长速度也是如此。他认为,如果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占GDP比重和净对外债务余额占GDP之比分别维持在2004年大约6%和28%的水平,那么美国的实质经济增长率必须比实质利率高出21个百分点才能将美国的债务比例维持在2004年的水平。对美国而言,这样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可能的。如果任凭美国经常账户逆差按目前的态势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人们对美国是否能履行债务产生怀疑,从而抛售美元资产,导致美国长期利率急剧上升,美元大幅贬值,这将给世界带来巨大混乱。

姚枝仲(2003)认为,美国2002年前三个季度经常账户“收入”一项净流出93亿美元,而上一年同期“收入”一项净入78亿美元,全年净流入144亿美元。收入项由原来的净流入变为净流出反映了美国多年的持续大规模贸易逆差已经使美国积累了大量外债。这些对外债务的利息收入的回流将使美国的经常账户更加恶化,也使美国需要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流入才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这是一个明显的发散过程,美国贸易逆差已经变得不可持续,贸易项的调整不可避免。这种调整不会以美国经济急剧衰退所带来的进口急剧减少来实现,也不会通过贸易政策大力鼓励出口来实现,美国挑起贸易摩擦也无补于事,必定需要美元的持续、大幅度贬值。

2.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可持续的观点

哈佛大学教授Cooper(2005)认为,目前美国的大量逆差是正常的,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不仅是可维持的,而且是目前高度全球化的一个自然特征。其理由有这么几点:首先,如果从一个更为合理和广泛的角度定义储蓄的话,应该加上耐用消费品、教育和研发支出(R&D)。这三项合计占GDP19%(耐用消费品8.6%,教育7.3%,2.8%是研发支出),加上原来15%的储蓄水平,那么美国的储蓄率就高达GDP的1/3[2]。其次,美国拥有一个安全的金融市场。自从19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投资者因为政治和法律方面的风险,已经很少再投资新兴国家的金融市场。相比之下,美国的金融市场比日本和欧洲有更高的投资收益,但波动性较小,而且美国金融市场的产品差不多占了世界的一半,因此,全球资本会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这样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还会维持一段时间。如果美国的经济增长维持在5%,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在2004年6000亿美元的水平上继续增加,外国人持有的美国资产会不断增长,直到15年后达到占美国GDP50%的顶点,然后就会下降。

宋玉华、陈哲(2002)认为美国贸易逆差是可以持续的,原因有二:一是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目前大多数国际金融和商业活动都是以美元为交易货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已形成一种自然垄断。这种地位使美国金融机构能够规避大量的货币风险,而政府在采取货币政策时可以不考虑汇率的因素,将焦点集中在国内经济目标上。同时,美元还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储备货币,因此如果逆差的持续扩大导致美元大幅贬值时,其他国家也会动用外汇储备来干预美元贬值以维持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第二个原因是外资大量流入美国。这主要是由于对美国固定收入投资的风险比新兴市场经济小,同时,股票收益比其他发达国家更高也更可靠,而且美国金融市场比其他国家更具流动性和更透明,并对投资者权利提供更好的保护。根据Cooper的计算,外资对美国的投资超过美国对外投资约40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外国储蓄的8%,抵消了目前的经常项目赤字。

黄燕君、陈鑫云(2005)认为,无论从美国的国内看,还是从全球经济角度看,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独一无二的经济霸主地位和处于垄断地位的美元,在近段时间内,无论是美国经济还是美元的特殊地位都是很难动摇的,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虽然可能会在某些时候会有一些波动,但总体上是可以维持的。

毕吉耀(2006)认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具有相当的可持续性,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全球国际分工所决定的。1990年代以来,美国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制造业大量外移,产业链延伸到世界各地,但同时又掌握着全球产业分工的主导权和产品价值链的高增值部分。美国国内转向发展信息等高科技产业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利用其技术领先和金融优势控制着全球生产和资本流动。在这种美国主导的金融分工体系下,美国虽然制造业大量外移而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各类消费品,从而导致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但却能凭借其在金融方面的优势吸引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和国内储蓄不足,不仅使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具有相当的可持续性,而且深化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经济的依赖,进一步强化了全球经济失衡格局。尽管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具有相当的可持续性,但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大,这种逆差持续扩大终将以引发美元贬值、资本外逃和经济衰退而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